南方周末评论员
你能设想没有微信的生活吗?
“几年前微信刚出现的时候,相关方面不赞成的声音也很大,但我们还是顶住了这种声音,决定先‘看一看再规范。如果沿用老办法去管制,就可能没有今天的微信了!”2017年6月21日,李克强总理举例要求政府部门对待各类新业态、新模式要有“包容审慎”的态度。
这个例子的说服力很强。不难想象,当初不赞成微信的人,或其身边的亲人朋友,很可能也已在使用微信。微信不仅已成了人们获取信息和人际交往的基本途径,也催生了大量的微创业,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工作与生活。
回过头来看,很难想象不赞成微信的理由是什么。从实际中出现的一些挑战来分析,无非是有可能扩大谣言,有可能改变信息和言论的生产与传播模式,有可能让有相通志趣的人形成群落更便利,有可能加重手机上瘾……
但稍微想想,这些的确又都难以成为反对微信的过硬理由。什么是谣言,什么是正当的言论权利,对谣言应该怎么处理,法律上不难界定和应对,跟传播方式关系不大。信息的顺畅流通,有助于经济的活跃繁荣。老乡、同学、爱好者聚落,人与人之间,团结友爱活泼,增加了社会的黏性和活性。更别说人人可做微商,人人可开公号,创造了一个那么大的就业市场。
微信自然是有其弊端的,但大部分可以通过慢慢寻找恰当的规则来进行弥补。比如“罗尔事件”中巨大赞赏金额的处理,就曾引起争议,后来微信就通过延迟到账的方式,进行了改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当初“不赞成的声音也很大”,相信现在这种争议已经变小了很多。这就是“看一看”的巨大作用,它为未来智能社会留下了一个充满希望的出口。
这样的例子其实还有很多。比如,1990年代初期中国设立股市,也曾经历过类似争议。再向前,1970年代末期,安徽芜湖小商贩年广久生产“傻子瓜子”,使用的雇工超过了8个。邓小平出来保护了这棵市场经济的幼苗。在一次中央政治局讨论会上,他提出了对私营企业采取“看一看”的方针。“不能动年广久,一动就人心不安,群众就会说政策变了,得不偿失。让‘傻子瓜子经营一段怕什么?伤害了社会主义吗?”
可以说,中国这几十年的进步,就是在突破各种教条主义,给各种新生事物开辟和保留尝试空间的改革方法论中,迅速取得的。迅速冒出来的共享单车等共享经济,就是最新的案例。拯救了一个即将消失的产业,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这是利;到处乱放,启人盗心,这是弊。可是,我们也逐渐在发现自觉的摆放者,发现“共享单车不得放入本大院”的自生秩序在诞生。政府的治理方式也在相应地调整改善。
如果说,在以前的改革过程中,还有世界各国的大量经验可以参照,随着中国在一些方面逐渐赶上世界先进国家,将有越来越多的前沿与独特问题需要自己去创造解决方案。这时候,先“看一看”而不是还没开始就反对掉的治理思路就更为重要。
这当然不是政府什么也不干。老子提倡无为,但其追求,是无为而无不为,通过“辅”,而不是匆匆忙忙地出手干预,使万物基于内在的生命力元气淋漓地自然生长。“辅”是一种深刻的治理思路,先“看一看”事物的生长趋势,再调整和确定治理的方向与分寸,使万物呈现出最好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