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可
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在2016年11月30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国际气象界把二十四节气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节气与美食
有没有吃过“冬至馄饨夏至面”,还有,立春的春卷、立夏的蛋?
冬至、夏至、立春、立夏都是节气。
可别把端午、中秋当节气哟!
节气与日历
节气与现在常用的日历非常吻合,比如清明节总在4月5日前后。
常用的日历叫“阳历”,是根据太阳的变化来制定的,以地球绕太阳圈为年。
此外还有阴历.是根据月亮的变化来制定的。月亮从圆到半圆到月牙又全圆,这样个过程算个月。古人把月亮跟太阳相对,称它为“太阳”,所以叫“阴历”。
还有农历,既看太阳变化又看月亮变化,然后合起来制定出农历,让农民种地有个依据。
月亮变化容易观察到。于是很早就有了阴历。但是它跟年四季搭配不起来:一月份有时是冬天,有时是春天……给种庄稼带来了麻烦。
太阳虽然不像月亮那么变化明显,但是,古人也渐渐发现,一天一天地。白天越来越长,黑夜越来越短,直到有天,白天最长、黑夜最短,他们把这一天命名为“夏至”;夏至后白天越来越短,黑夜越来越长,直到有一天,白天最短、黑夜最长,于是有了“冬至”。
古人把夏至到冬至、冬至到夏至的时间再分一分,就有了二十四节气。
节气与种
二十四節气,有直接告诉人们该怎么种地的。比如“谷雨”,可以开始种高粱、红薯、棉花等,有谚语说:“谷雨栽秧(红薯),一棵(收获)一筐”“枣芽发,种棉花”等。
也有靠节气推算的。
听说过“数九寒冬”这个词吗?数九,就是从冬至这一天开始数,渐渐进入一年中最冷的冬天。但数过九个九天,天气就开始暖和了。
数九有“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
最后一句是“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意思是,从冬至起,过了九十天,就可以让牛耕地,准备播种子种庄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