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颅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效果及作用分析

2017-06-29 12:00冯文献徐绪昌刘继东焦云琦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5期
关键词:弹簧圈栓塞成功率

冯文献 李 力 徐绪昌 刘继东 焦云琦 杨 扬

河南驻马店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一病区 驻马店 463000

不同颅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效果及作用分析

冯文献 李 力 徐绪昌 刘继东 焦云琦 杨 扬

河南驻马店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一病区 驻马店 463000

目的 分析不同颅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效果及作用。方法 选取2013-04—2016-09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共105个宽颈动脉瘤),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B、C 3组(均35例),均实施颅内支架辅助栓塞治疗,A组采用LIVS/LVISjr支架,B组采用Solitare支架,C组采用Enterprise支架,比较3组术中支架置入成功率、术后即刻造影动脉瘤闭塞结果,同时观察3组早期并发症,并应用改良Rankin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指数)评价预后情况。结果 3组支架置入成功率100%、94.29%、100%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组整体栓塞结果(致密栓塞60.00%、瘤颈残留31.43%、部分栓塞8.57%)较B、C组好(P<0.05);治疗后A组Rankin评分(1.10±0.22)分低于B、C组,A组BI指数(81.29±2.94)分较B、C组高(P均<0.05),B、C组上述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2.86%明显低于B组22.86%、C组20.00%(P<0.05)。结论 LIVS/LVISjr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效果较好,安全性明显高于Solitare与Enterprise支架,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颅内支架;弹簧圈;颅内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为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脑血管痉挛、自发性脑出血、动眼神经麻痹等,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要病因,颅内动脉瘤一旦破裂,其致残率与病死率较高,需及时救治,随血管造影技术与血管内栓塞技术不断发展,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已成为临床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手段,但对栓塞方法及手术操作等要求亦不断提高,其中颅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在临床所受争议较多[1-2]。传统单穿弹簧圈在治疗颅内动脉瘤中具有复发率高、创伤大等问题,有研究报道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后进展性血栓发生率较高,但复发率低,因此需选择合适的支架辅助弹簧圈以提高整体治疗效果[3]。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颅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对其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04—2016-09我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共105个宽颈动脉瘤),均符合《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3》[4]中颅内动脉瘤诊断标准,其中87例破裂动脉瘤患者因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入院,18例未破裂动脉瘤患者表现为头痛头晕、动眼神经麻痹等,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颅内宽颈、微小、巨大、夹层及梭形等复杂动脉瘤,需支架辅助治疗。排除标准:(1)术前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分级Ⅴ级或濒临死亡;(2)合并严重颅内血肿,需开颅夹闭;(3)接受过支架辅助弹簧圈或单纯弹簧圈以外的治疗。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B、C 3组,各35例,A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37~65岁,平均50.17岁。B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38~64岁,平均50.19岁。C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40~63岁,平均50.15岁。3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术前均行全脑3D-DSA,明确动脉瘤位置、大小、朝向、形态及载瘤动脉间关系,全麻后,全身静脉注射3 000 U肝素,检测全血凝血时间,保持基础期的2~3倍,1 h后减半追加,最小维持剂量为1 000 U,3D显示最佳工作角度后,行支架辅助动脉瘤栓塞,支架选择标准:瘤颈>4 mm或瘤颈比<2的动脉瘤应选择应用支架,所选支架长度≥动脉瘤瘤颈5 mm。A、B、C 3组分别使用LIVS/LVISjr支架、Solitaire支架、Enterprise支架,支架释放方法:后释放、先释放、半释放技术,选择合适规格弹簧圈尽量将动脉瘤致密栓塞。围术期常规使用肠溶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术后进行即刻造影。

1.3 观察指标 (1)手术结束,比较3组术中支架置入成功率;(2)术后即刻造影动脉瘤闭塞结果,致密栓塞为瘤体及瘤颈均无对比剂充盈,瘤颈残留为瘤颈对比剂显影,部分栓塞为瘤体内仍有部分显影;(3)应用改良Rankin、BI量表评价3组预后情况,Rankin表计0~5分,得分越高,生活能力越差,BI量表满分0~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能力越强;(4)观察3组早期并发症。

2 结果

2.1 支架置入成功率比较 B组33例支架置入成功,成功率为94.29%,A、C组35例均置入成功,成功率为100%、100%,3组支架置入成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2.2 术后即刻造影动脉瘤闭塞结果比较 A组整体栓塞结果较B、C组好(χ2=4.270,P<0.05),而B、C组栓塞效果比较无显著差异(χ2=0.101,P>0.05)。见表1。

表1 术后即刻造影动脉瘤闭塞结果比较 [n(%)]

2.3 3组治疗前后Rankin评分比较 A组治疗后Rankin评分低于B、C组(P<0.05),A组BI指数较B、C组高(P<0.05),B、C组上述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Rankin评分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A组比较,&P<0.05

2.4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A组出现急性血栓1例,B组出现动脉瘤出血3例,急性血栓3例,支架内狭窄2例,C组出现动脉瘤出血3例,急性血栓3例,支架内狭窄1例,经对症治疗后均缓解,A组并发症发生率2.86%明显低于B组22.86%、C组20.00%(χ2AB=6.248,P<0.05;χ2AC=5.081,P<0.05),B、C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χ2BC=0.085,P>0.05)。

3 讨论

颅内动脉瘤在40~60岁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具有较高致死率及致残率,其中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脑出血是造成患者残疾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CT、MRI等在临床广泛应用,本病诊断水平有所提高,而随介入神经学的发展,介入治疗真正为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其中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与单纯弹簧圈栓塞均已广泛应用于颅内动脉瘤,与传统开颅夹闭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手术风险低、恢复快等优势,但可能因栓塞材料、血流动力学及病理生理学等因素而使动脉瘤复发率较高,因此探讨新型颅内支架、提高动脉瘤栓塞介入治疗效果是临床首要任务[5-6]。

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颅内支架有LVIS/LVISjr、Enterprise、Solitaire等类型,Solitaire AB支架采用闭合网孔与整体开环的设计,同时具有开环与闭环支架的优点,达到致密封堵瘤颈的目的,但支架网眼较大,在选择直径<3 mm的弹簧圈栓塞动脉瘤时需考虑弹簧圈逸出的可能,Enterprise支架为可回收的闭环自膨式支架,具有高度韧性,但其在透视下现像较差,支撑力低,血管贴附性差,而LVIS/LVISjr支架为新一代颅内自膨镍钛材质、单丝编织、柔性封闭单元产品,具有较好的通过性、顺应性及贴壁性,可通过推拉操作及血流导向装置的压缩进一步增加瘤颈处金属覆盖率,从而增强血流导向作用,侯青等[7]应用了Enterprise、Solitaire支架及LVIS支架对203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显示术中未发生动脉瘤破裂3例,总发生率为2.0%,支架类型为LVIS 2例、Solitaire 1例,发生术后支架相关缺血4例,未破裂动脉瘤组3例,置入支架分别为LEO、Solitaire、LVIS各1枚,但目前临床对于LVIS/LVISjr、Enterprise、Solitaire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效果及作用分析报道较少[8-9]。

本研究结果显示,3组支架置入成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A组整体栓塞结果较B、C组好,致密栓塞率60.00%明显高于其他2组,且A组治疗后Rankin评分低于B、C组,BI指数高于B、C组,A组并发症发生率较B、C组低,而B、C组Rankin评分、BI指数、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支持了张波等[10]对LVIS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的安全可行性观点,因此VIS/LVISjr支架较Enterprise、Solitaire支架有明显优势,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效果较好,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预后情况良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综上,VIS/LVISjr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效果较好,且安全性高,并发症少,远期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1] 何承彪,马建荣,姜维喜,等.手术与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对比[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 19(3):75-76.

[2] 冯明陶,冯政哲,方亦斌,等.支架与非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Meta分析[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6,13(1):17-24.

[3] 周有东,敖祥生,刘汉东,等.支架辅助弹簧圈和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6,21(5):274-277;280.

[4]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神经介入学组.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3)[J].中华医学杂志,2013,93(39):3 093-3 103.

[5] 何水云,熊娜,时秋英,等.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术中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4):138;139.

[6] 张莹,杨新健.支架及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研究进展[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6, 13(7):372-375.

[7] 侯青,徐跃峤,程玮涛,等.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分析[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6,13(5):262-265.

[8] 陈三送,方兴根,李真保,等.Enterprise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动脉瘤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处理[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5,12(8):421-425;434.

[9] 陈骅,苏浩波,陈亮,等.LVIS支架不同释放方式在颅内宽颈动脉瘤中的应用[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6, 13(2):82-88.

[10] 张波,叶明,陈圣攀,等.Lvis支架在血管内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中的应用[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5, 31(10):1 011-1 014.

(收稿2016-10-20)

R739.41

B

1673-5110(2017)05-0094-03

猜你喜欢
弹簧圈栓塞成功率
成功率100%,一颗玻璃珠入水,瓶子终于坐不住了!
动脉血管瘤栓塞弹簧圈机械解脱装置设计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Meta分析
组蛋白和TLRs在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阿哌沙班治疗肿瘤相关性血栓栓塞的获益与风险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肺隔离综合症经皮导管血管栓塞术1例
大规格弹簧圈栓塞术在颅内动脉瘤中的临床疗效探讨
研究发现:面试排第四,成功率最高等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