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恩
18世纪,英国爆发了工业革命,变革首先发生在棉纺织业中。很多人看到了其中的巨大商机,其中就包括名不见经传的理发匠阿克莱特。
1732年,阿克莱特出生在英国一个贫穷家庭,为了补贴家用,他13岁就去当学徒,学习理发。经过几年的打拼,阿克莱特开始自己单干,并筹集资金,做起了制作假发的买卖。这让阿克莱特赚到了一大笔钱。但是,阿克莱特并不满足于眼前的利益,他后来又把目光对准了方兴未艾的棉纺织业。
阿克莱特在认真观察了当时的一些纺织机械后,发现了一个问题:这些机械都是靠人力來驱动的,效率较低,如果能有某种不需要人力驱动的机械,一定会受到欢迎。于是,阿克莱特开始朝这个方向努力,他和几个合作伙伴埋头苦干,终于在1768年将水力纺纱机成功推向了市场。这种纺纱机是利用水力来纺纱的,节省了人力,非常受欢迎,阿克莱特还申请了专利。
受到鼓励的阿克莱特越来越有干劲,很快发现了一个新的机遇:棉纺织品需求量巨大,但是产量跟不上,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生产组织形式达不到要求。当时的棉纺织作坊大都规模狭小,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如何以一种更好的组织形式进行更大规模的生产成为当务之急。
1771年,阿克莱特尝试着在伦敦郊区建了一家棉纱工厂,雇用了一百多名工人,并采用分工合作的方式进行生产,动力则是利用工厂旁边的水流—这不仅能解放人力,还能提高工作量。
这种工厂组织方式在当时的英国还是首创。阿克莱特认为,只有工厂的规模足够大、人数足够多,才能将工作效率提高,于是他再次大量招收工人,他工厂的工人一度达到上千人—这是当时任何一家工厂都达不到的人数。
为了对众多的工人进行管理,阿克莱特绞尽脑汁,发布了一系列相对完善的规章制度,以便进行规范化管理:他根据工艺的不同,让不同工种的工人在不同的场所工作,即后来的不同车间;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他严格规定工人的作息时间,每天上下午通过打铃的方式来提醒工人休息,每天下午六点,工厂准时关门停产。在蒸汽机出现之后,阿克莱特又立即将这种动力机引入自己的工厂,并在蒸汽机的操作、检修等方面做出严格的规定。
在阿克莱特的努力之下,他的工厂开足马力进行生产,其产量常年位居英国之首,接着他又在英国其他地方开办了新工厂,规模越来越大。
在纺织领域的打拼让阿克莱特名利双收,1786年,他被封为勋爵。此后,他开始积极地参与到政治生活中去,并当选为地方行政长官。随着名气的增加,英国其他地方的大批企业家纷纷来阿克莱特开办的工厂进行学习,而他也来者不拒,还笑称自己的工厂是“企业家培训学校”。
后世学者把阿克莱特的这些工厂看作是世界第一批近代化的工厂,并总结出这些工厂能够常年盈利的三大核心要素:规模化、制度化、机械化。这几家工厂几乎成为后世所有工厂的典范,阿克莱特这个当年的理发匠则成了“近代工厂之父”。
编 辑/夏 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