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曙光 徐新亮 周如刚
头戴草帽,衣着朴素,手拿劳动工具,课余时常出没在校园不起眼的角落,时而弯腰修剪花草,时而卷起裤腿掏洗厕所,时而在“快乐小农庄”基地里指导学生给时鲜蔬菜锄草施肥,时而微笑着和来往的师生问候交谈……这样的情景,这个环卫工人模样的中年男子的身影,成了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直属小学(以下简称“镇沅直属小学”)师生心中永远无法抹去的记忆。校园的一花一木都装在他的心里,每位老师每个学生就是他的整个世界。你能猜到校园中的这位是谁吗?你可能想不到,他不是别人,正是管理着近1600名师生的镇沅直属小学当家人——校长李泽荣。
采访李泽荣纯属机缘巧合,他算是自己“送上门”的被访对象。得知记者在镇沅县教育局走访,正在教育局办事、被教育局干部职工亲切称为“李大校”的他兴冲冲地赶到我们面前。“请你们务必抽空到镇沅县直属小学看看,指导指导我们的工作!”2016年11月2日一大早,李泽荣校长对远道而来的记者谦虚地发出邀请。盛情难却,于是在这个秋意融融的日子,我们有幸走进了普洱市镇沅县直属小学,走进了这位师生心目中的“农民校长”的世界。
劳动的种子绽放最美的花
“叮铃铃……”下课铃一响,整个校园开始沸腾起来。只见各班学生在老师和班干部的率领下有序走出教室,开始了校本课程《我会生活》的体验活动。有一个年级的同学手端洗衣盆和衣物到盥洗场前开始清洗衣物;有一个年级的同学带着小锄头和撮箕到“快乐小农庄”除草、施肥、播种、浇水;有几个班的同学到菜地里收获成熟的蔬菜,清洗干净绑成捆后陆续拿到学校门口“镇沅直属小学学生自种生态蔬菜售卖点”前吆喝着向家长推销自己的蔬菜,讲价还价声不断……还有一个班的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提着各种食材走向“学生生活体验室”。
“才4点多钟啊,怎么学生就开饭了吗?”我们很疑惑地问李泽荣校长。“还没有呢!这是一个班的学生去‘生活体验室上体验课!”“要不我们先随学生去看看?”李校长一边微笑着介绍,一边迈步在前,我们好奇地跟随其后。
“我们第一组:夏云东和毕梗函负责洗菜!刘小溪、赵柃钰负责做水果拼盘!夏雨阳负责煮饭!李思你炒菜!李济贤磨一下菜刀……”体验室里各小组组长的话落地有声,真正是如山军令。顿时,记者眼前人影晃动,来来往往,一曲锅碗瓢盆的交响曲响彻整个生活体验室。
在这个近200平方米的体验室里,记者看到锅碗瓢盆各種炊具整齐地排放在操作台上。50多名学生在老师和家长代表的指导下,有序地开始了热火朝天的生活体验。
“学校多久安排学生上一次这样的体验课?”记者有点担心这是临时的彩排,来人了就做做样子而已,于是随便叫住一个洗菜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我们学校30个班,每班每个学期至少体验2次,而且每次老师教我们做的菜都不一样。”被记者采访的十来岁模样扎着羊角辫的女生放下手中的菜,礼貌地站起身回答记者的提问。
“那你现在都会做什么菜?”
“我会做番茄炒蛋、小炒肉、腌菜洋芋汤,还有黄焖鸡是我最拿手的!”
“那你在家里也会自己做饭吗?”
“会啊!平时放学回家我帮助父母做。父母有时不在家,我就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小女生脸上洋溢着得意的笑容。
“有人说,一个家庭的共同价值观是在餐桌上形成的。同样,我们全体师生的共同价值观,也要在共同的劳动生活中形成。自2014年以来,每周都有这样的4次体验课。我们就是要教会学生独立生活和相互协作的本领。”李校长见记者被眼前师生忙碌的场景吸引驻足不前,便催促说,“杨老师,我们抓紧看,后面内容还很多呢!”顺着李校长的指引,记者见到在生活体验室的3面墙上挂着、地上放着各式传统生活用具和传统农耕工具,有木犁、耙、耱、镰刀、簸箕、扁担、箩筐、锄头,石磨、水缸、碓窝、掼槽……有的连我这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娃也叫不上名字。还有一面墙挂满了整株的五谷杂粮供学生学习。“现在的许多孩子生活在蜜罐里,五谷不分、六畜不认,我们想通过这样的展示和体验教育,让他们学习知识,了解文化,懂得粮食的珍贵和劳动的辛劳。”
走出生活体验室,在校园中漫步,一股茶香扑鼻而来,还未等李校长介绍,记者透过窗户看到,教学楼一楼茶艺教室里,有一个班的学生正在学习茶艺。
我们闻香而至。见校长领着客人进茶艺室,讲课的老师和学生鼓起掌来。挨着门的一桌学生有一位个子稍高的女生站起身大方地和同桌伙伴说,“我们请李校长指导点评一下我们的茶艺好吗?”一桌的同学异口同声地回答:“好!”
话语间已有学生让出中间的座位。李校长走到学生中间,坐下后开始品鉴起来。看着学生娴熟的泡茶技艺他频频点头,还不时用手调整学生的姿势和动作……怎么能错过这样的瞬间呢?记者连忙举起相机,不停地换着角度和姿势拍摄。
茶艺室的隔壁就是手工体验室。走进教室,有许多学生正围着中间八九平方米大小的长方形桌子站了大半圈。桌上针线、纽扣、剪刀等物件一应俱全。正前方的黑板上粉笔书写着“如何钉纽扣”五个大字。
“这节课是教学生钉纽扣!这是我们的校本课程之一。”李校长的回答激起了记者的兴趣。那么个五大三粗的汉子,竟会教学生钉纽扣。值得怀疑!
“同学们,前面几节课我教大家学的是十字绣,大家回家有没有练习练习,在爸爸妈妈面前一试身手呢?”“练习了!”几个男同学回答的声音真是洪亮,生怕在老师面前被小女生抢占风头。“那好,今天我教大家如何钉纽扣!大家看好了!”李校长走到学生中间,在记者面前开始他的讲授。穿针引线,打结,左手拿起一块废布料,右手捡起一颗大纽扣,针头宛如长了眼睛,像蜻蜓般来来回回几下,纽扣就钉好了。“同学们就像我这样练习,一会儿我来检查。”李校长交代好后,放下手中的活计。
“我的妈呀,真是世外高人!”同事在旁发出感叹。手工体验室内还开设有木工、电工、刺绣、理发、刮痧等体验区,每班教学都有记录和教师评语。
走出教室,跟着专门负责校本课程的德教主任周如刚老师,我们来到学校教学楼后面。首先进入眼帘的是门头上“快乐小农庄”五个大字,后面的石墙上是“红宝书”大型宣传画,上面闪闪发光的毛主席语录:“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几个大字,使人震撼。绿油油的蒜苗,紫茵茵的茄子,還有萝卜、包菜、白菜、芫荽……这些原本在大棚里种植的蔬菜,现如今一片葱茏呈现在记者眼前。
“这是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空地建设的学农基地。”周主任说,“学校的劳动实践蔬菜基地以前是一块闲置的硬化空地,我们结合李校长提出的‘工、农、兵、学、商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办学思路,经过修缮整理后变为学校的学农基地。每班一小块,种植的全是无农药化肥的绿色无公害蔬菜。各班自己负责种植、管理、销售,收入全归班费使用。”
“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源泉”“生活生产劳动即是最好的教育”。在学校门口找到正在维持交通秩序、与每位学生击掌道别的李校长,他向记者道出了他一手创设这些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的目的。
他从山中来,散着泥土香
“我是出生在贫困山区的60后农村娃,家里弟兄姊妹五六个,小时候温饱难解决,父母在贫瘠的土地上边讨生活边拉扯着我们长大。小时候木单子(当地方言,意为:可怜兮兮的样子),饭都吃不饱,饱尝生活的艰难困苦。那些饿着肚子和父母在地里干农活的日子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用在李校长身上再恰当不过。正是这样的艰苦日子锻炼了李校长的工作和生活能力,也磨炼了他吃苦耐劳、自立自强的性格。老师们评价他是“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掏得了厕所,缝得了裤裆”的使人敬佩的一位校长。
李泽荣是2007年12月被任命为镇沅直属小学校长的。从1989年参加工作后,他曾在教学点、村小、中心校任教并相继担任教学点负责人、村小校长、教导主任、中心校党支部书记、校长。从最艰苦的教学点到全县示范性直属小学,一路走来,他的身上都保持着劳动人民的“英雄本色”,带着在娘胎里就留下的泥土气息,在他工作过的地方无不体现着他“劳动创造幸福、自理成就未来”的思想,这一步步的脚印都走得深沉、坚实。
来到镇沅直属小学后,李校长把这样的办学思想发挥得淋漓尽致。他引领全校师生形成的“教育即生活(杜威语)、生活即教育(陶行知语)”的学校特色建设方略,使该校在短短几年内成为当地名校,同时成为全体师生和家长引以为荣的资本,连发达地区的领导和教育专家都感叹“我的孩子如果能在这样的学校接受教育就好了”。
走过学校的宣传栏,“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靠墙墙会倒,靠娘娘会老;只有靠自己,万事难不倒”“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的标语,最引记者注目,金光闪闪地印在展板上。记者更觉得它已经刻在师生家长心中,落在老师的每节课堂,体现在学生的行动上。
李校长说:“学校近1500名学生,大多生活在县城,从家长把孩子送进学校的第一天起,我就告诉他们这句话:生活不理,何谈教育。”他把自己的生活成长经历总结成教育经验,并付诸实践,在镇沅直属小学的土地上开了花结出果。
在创新育人上,李校长创立了校本课程《我会生活》,坚持每天组织学生进行生活体验活动,并升级到每学期都组织学生开展野外生存训练。他组织编写了校本教材《我会生活》(共三册),在各班级开设了校本课程,让学生真正在做中学、学中做。他这样的办学理念,深得上级部门和师生家长的赞同,兄弟学校也纷纷到校交流学习。他还把学校教育的这套特色理念提炼成稿,取名《劳动创造幸福、自理成就未来》,该成果被云南省教育厅评为2015年度全省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优秀案例。如今,他利用社会资源助推学校发展、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做法,已成为全县的典范。
工作之余,人们总能看到李校长在校园里“兼职”的身影。2007年底调入县小时,他就深入教学第一线,深入班级服务中,参加分早点,同学们亲切地叫他“泡汤校长”。校园卫生一直是县小最头痛的问题,他就坚持在师生面前捡垃圾,通过潜移默化的引导,使他们能自觉参与维护校园卫生,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他这“垃圾校长”就此名声在外。无论是课余、周末还是假期,他除加班完成公务外基本都在学校亲手给花草浇水施肥,修剪树枝清除杂草,维修校舍、设备和学生桌椅,他从家里带来的劳动工具就占据了校长室的好大一个角落。时常有人说他这校长也当得太窝囊了,是无能的表现,他也说自己的确还不如以前的生产队长,人家生产队长加班还拿工分,自己从未拿过一分钱。开始时老师们也感到很诧异,但“一个行动抵一万句口号”,通过校长带动老师、老师影响学生,美化了学校一方圣地。有一位老大妈经常在学校外散步,时常看到有一个朴实的人摸黑在拔草浇水,就到学校打听“县小经常拔草浇水的那个小工是哪儿请的?我儿子办了一个养猪场,也要请一个这样勤脚快手的人”。当老师们看到老大妈指认的那个人,都笑了。
身体力行的校长和特色鲜明的学校
“我们在学校搞的这些校本教育你们觉得怎么样?”看完几个校本课堂,李校长就期待着记者谈谈观后感。
“说实话,真的很不错!因为,我觉得每个孩子在人生起步的时候最需要的是养成好习惯,学会学习、学会自立、学会生活,而这一切就是做人的道德基础。这些我们都在咱们学校看到了!”我和同事发自内心地这样回答了李校长。当然我们的回答并非是人前的客套话,我们都觉得自己的教育观念在镇沅直属小学找到了知音,和学校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
“有一个有个性的好校长才会有一所特色鲜明的学校。”此时我们头脑里闪现出这样一个念头。该坐下来和李校长好好地交流交流了。
“镇沅直属小学有两个亮点。一个刚才在学校的各个校本课堂上,你们都看到了,也有所了解。现在好多学校都来我们学校观摩我们的校本课堂,都想学我们呢!”李校长说,“前不久有省上的媒体知道我们的校本课堂后,就来采访,完了他们说,‘李校长,你们学校的校本课堂搞得那么有特色,那你们是不是有不务正业之嫌?我说你们不要担心,再看我们学校的另一个亮点就是教学成绩特别突出!”
李校长是2007年末来到县直属小学的。走上学校管理岗位,他就按自己的个性办学,以“学校有特色、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为學校发展目标,全面开创学校工作新局面。
人勤地不懒。在全面主持学校工作的同时,李校长自己又投身教学第一线,与全校教师共同探讨教学。他每一年都指导学校教育科研团队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多个课题荣获国家、省、市、县奖励,其中国家级课题《合作探究学习模式探究》被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组评审为一等奖。2013年,学校被省教育厅、省教科院评定为普洱市教育系统第三家、普洱市小学第一家“云南省教育科研实验学校”。他还注重学校文化的引领和校园文化的打造,建成了全市教育系统最为规范和丰富的学校网站(www.zyzsxx.com),学校被授予“云南省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示范学校”荣誉称号。
自参加工作以来,李校长一直坚持在教学第一线,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朴实的教学方法引领教师专业发展,被老师们称为“数学专家”。他还积极协助县教育局针对全县教师举办并主讲了二期“全县小学自然仪器使用及管理培训班”、九期“全县中小学实验教师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人员培训班”和一期“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与思考”。他的《问题导学课堂操作模式》深得全县数学教师的认同,已开始在全县移植实践并开花结果。他被县教育局授予“教育科研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不如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官德不彰,民风难淳,所以李校长确立了“成功=80%情商+20%智商”的管理观,用丰富的情感去熏陶教师,用严谨的治校态度去影响教师,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去凝聚教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校大小事情,他总是带头去做;“人受一句话,佛受一炷香”,当有教职工一时想不通时,他总是循循善诱地做工作,最终没有解不开的结,并且加深了相互信任和支持;当评优选模时,他总是把荣誉让给别人,至今连市级以上的先进都没当过;当有教职工需要帮助时,他总是活跃在现场:人家讨亲嫁女,他组织同事把喜宴办得圆圆满满。当别人有大灾大难时,他组织人员对伤者进行救援和救助,对亡者则无论是平静的自然去世还是毛骨悚然的服毒自尽,或是惨不忍睹的意外死亡,都毫不犹豫地动手帮逝者剔头、洗澡、穿寿衣、装棺、组织下葬。参加得多了,有时他还能做“半仙”帮超度亡魂——他说他是改革派道士,目的是告慰逝者,安慰生者。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生活中的李校长给人的印象是三个字——“闲不住”。李校长的爱人说:“我们家老李是有名的模范丈夫。他孝敬父母,照顾妻儿老小,回到家从不闲着,做饭烧菜洗衣争着干,他还特别爱种花草并把每片叶子都擦得一尘不染。”
学校管理中的李校长更是勤脚快手,就像校园中那些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花草树木和时鲜蔬菜一样茁壮。勤脚快手的李校长在教学管理上、在学校的建设发展中,用自己的汗水和时间浸润了一片肥美的土壤,耕耘出一番春华秋实的景象。
学校实现了区域内一流的办学条件、一流的校园文化、一流的管理和师资、一流的特色和质量,教育教学成绩一直名列普洱市前列,在全县首屈一指,如今已是一所殊荣众多的云南省一级示范性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