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下含服变应原疫苗滴剂治疗尘螨所致变应性鼻炎36例临床观察

2017-06-28 15:55温富春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17期
关键词:滴剂含服变应原

温富春

(防城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广西 防城港 538021)

舌下含服变应原疫苗滴剂治疗尘螨所致变应性鼻炎36例临床观察

温富春

(防城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广西 防城港 538021)

目的 分析舌下含服变应原疫苗滴剂治疗尘螨所致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36例尘螨所致变应性鼻炎患者,予以舌下含服变应原疫苗滴剂治疗,设定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期以常规方法治疗的36例尘螨所致变应性鼻炎患者,分析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得分,血清变化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自治疗后第 3个月起日临床症状、平均体征得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总IgE、尘螨特异性IgE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舌下含服变应原疫苗滴剂治疗尘螨所致变应性鼻炎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应用。

舌下含服变应原疫苗滴剂;尘螨所致变应性鼻炎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在临床中比较常见,通常予以特异性免疫治疗((specific immunity,SIT),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在目前临床中较为提倡,且效果明显[1]。本文选取72例尘螨所致变应性鼻炎患者,分析舌下含服变应原疫苗滴剂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36例尘螨所致变应性鼻炎患者,予以舌下含服变应原疫苗滴剂治疗,设定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期以常规方法治疗的36例尘螨所致变应性鼻炎患者,均符合尘螨所致变应性鼻炎患者诊断标准[2]。观察组男22例,女14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51.4±3.5)岁,病程2个月~6年,平均病程(20.3±3.6)个月;男20例,女16例,年龄18~64岁,平均年龄(51.5±3.2)岁,病程3个月~6年,平均病程(21.2±3.7)个月。两组年龄、性别等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临床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均应用喷鼻内激素、抗组胺药口服等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予以舌下含服尘螨变应原疫苗滴剂(粉尘螨滴剂,浙江我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60012)治疗,在第1、2周应用1、2号各1瓶,第3周应用3号1瓶,第1、2、3、4、5、6、7d分别予以1、2、3、4、6、8、10滴,第4周应用4号药3滴/d,持续两周。患者<14周岁时,应用4号药3滴/d,一直到完成治疗。患者≥14岁时,应用5号药2滴/d,一直到完成治疗。舌下含服变应原疫苗滴剂方法为经粉尘螨滴剂低于患者舌下且含住1~3 min再吞咽,注意每天按时定量用药。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治疗后0.5、1、3、6、12、18个月的临床症状评分、临床体征评分,两者均按照2009年武夷山会议AR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分,分值越高表明症状越严重。观察两组血清学变化,应用荧光酶联免疫法检测总IgE、尘螨特异性IgE值。

1.4 疗效评定标准[3]

两者均按照2009年武夷山会议AR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分,按照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总分计算改善百分率。改善百分率(%)=[(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疗效评定分值标准为:显效:改善百分率≥51%,有效:21%~50%,无效:≤20%。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采用 SPSS18.0 系统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表示,组间对比以x2检验,计量资料应用“±s”表示,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日平均症状得分

观察组治疗后0.5、1个月时,日平均症状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并无显著差异(P>0.05),自治疗后第 3个月起日平均症状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日平均症状得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日平均症状得分对比(±s,分)

组别n治疗后0.5个月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2个月治疗后18个月观察组368.25±2.425.69±2.543.54±1.853.13±1.752.06±1.481.49±1.28对照组368.21±2.265.73±2.465.14±3.085.01±3.124.84±3.084.51±3.07 t 1.2651.7524.2513.1653.1654.215 P>0.05>0.05<0.05<0.05<0.05<0.05

2.2 两组患者日平均体征得分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0.5、1个月时,日平均体征得分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自治疗后第3个月起日平均症状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日平均体征得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日平均体征得分对比(±s,分)

组别n治疗后0.5个月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2个月治疗后18个月观察组368.49±2.385.71±2.254.55±1.853.16±1.482.15±1.301.38±1.21对照组368.45±2.345.70±2.545.36±2.075.30±2.024.74±2.594.70±2.52 t 1.5261.6242.9582.8643.5124.568 P>0.05>0.05<0.05<0.05<0.05<0.05

2.3 两组血清学变化对比

观察组治疗前后总IgE、尘螨特异性IgE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学变化对比(±s,ng/ml)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学变化对比(±s,ng/ml)

组别n总IgE尘螨特异性IgE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3669.5±6.572.6±8.213.5±1.914.7±1.6对照组3665.2±5.865.9±6.413.3±1.514.5±1.3 t 1.6251.5241.3641.657 P>0.05>0.05>0.05>0.05

2.4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n(%)]

3 讨 论

近几年,变应性鼻炎发生率越来越高,对患者工作生活造成极为不利影响,极易可能诱发或加重支气管哮喘等变态反应性疾病。变应性鼻炎患者在在接触到无害性气传变应原后,导致机体形成免疫应答,主要为促Th2反应,也就是树突状细胞出现活化及Th 2细胞发生分化。根据此理论,Th 2细胞大量产生细胞因子,导致免疫球蛋白变为IgE,其因具有高度亲和力的受体而于效应细胞表面进行附着,再次与同一类型变应原发生接触时,使得肥大细胞脱颗粒形成炎性反应介质从而引发临床反应。SIT是一种对因治疗方法,是目前临床中唯一具有持久效果且可以减少药物应用剂量的有效措施[4]。变应性鼻炎患者因Th1/Th2发生失衡导致呼吸道变应性疾病发生,所以SIT对AR进行治疗时可以对Th2型细胞因子分泌形成抑制作用,且对Th1细胞因子分泌具有促进作用,由此可以使得Th1/Th2恢复平衡,从而对 IgE合成产生抑制效果。粉尘螨为强致敏性过敏原,过敏体质患者吸入微量的粉尘螨过敏原则可导致哮喘或其他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变应原疫苗滴剂可以使得粉尘螨过敏者出现特异性的阻断抗体及免疫耐受性,由此粉尘螨引发的过敏反应下降,达到治疗效果,是针对螨性过敏性疾病的产生原因的治疗方法[5]。

在本文研究中,观察组患者自治疗后3个月起临床症状评分、体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舌下含服变应原疫苗滴剂对患者进行治疗,与常规药物治疗相比较,效果更为明显,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提高总有效率。

总之,舌下含服变应原疫苗滴剂治疗尘螨所致变应性鼻炎具有明显效果,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缓解疾病程度,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1] 李 琳,关桂梅,朱冬冬,等.变应性鼻炎标准化螨变应原皮下免疫治疗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2,47(6):445-448.

[2] 崔 潇,田 颖,于 刚,等.舌下含服尘螨滴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3,13(7):885~889.

[3] 冯纬纭,侯田培,李 婕.壮医莲花针背廊拔罐法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C]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学术交流会暨世界中联耳鼻喉口腔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2012,33(5):705-706.

[4] 陈 浩,蔡建良.舌下含服变应性疫苗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3,10(21):4-8.

[5] 麦周生,官树雄,冯锡坚.舌下含服变应原疫苗滴剂治疗尘螨所致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5,26(12):1819-1821.

本文编辑:李 豆

R765.21

B

ISSN.2095-8242.2017.017.3332.02

猜你喜欢
滴剂含服变应原
变应性鼻炎患者食物变应原分布特点分析
卡托普利舌下含服与硝酸甘油静脉滴注治疗高血压急症的临床观察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免疫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治疗方案探究
武汉地区545例过敏性疾病患者变应原谱检测结果分析*
Ⅰ型变态反应疾病中特异性IgE变应原引起的单一致敏和多重致敏的变应原分布特征研究*
药物舌下含服有讲究
含服参片看准时机
剖宫产术中舌下含服卡前列甲酯栓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评价
论欧龙马滴剂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的疗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