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_李育 编辑_西早 供图_美大革 设计_杜亚娜
蒙古来华留学生:一个娃娃勾起中国梦 一篇文章引入中医门
记者_李育 编辑_西早 供图_美大革 设计_杜亚娜
“请您鞋子脱掉,在床上平躺下。”
“……姑娘,你是哪儿人呐?”
“啊,我蒙古来的。”
“蒙古啊,你是留学生啊,你会扎吗……不行不行,得给我换一个人扎。”
“阿姨,没事的,您放松,天天我都在这里扎,放心,您没事的。”
“不行不行,我不放心,给我换一个人,哪怕是个中国学生呢,不行不行,大夫……”
自从美大革在医院实习的第一天起,类似的场景时有上演,这委实让她有些心塞,然而比起她对中医针灸的热爱,这点小小的挫折并不能动摇她继续学习中医的决心。
美大革的本科毕业纪念照。
来自蒙古国的美大革,目前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一名在读研究生,攻读中医针灸专业。她对中国中医和中国文化的热爱,源自幼时从父亲处获得的一件礼物。“我五六岁的时候,爸爸去中国出差,给我带来了一个中国旧时穿着旗袍的娃娃,我当时特别的喜欢,布娃娃包装的上面印有中国的文字,很有意思,怎么会有这样的文字,每一个字像一幅图画一样。”这个布娃娃,就像一把梦想的钥匙,打开了美大革对中国文化的向往之门,点燃了她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她告诉《留学》记者,从拿到娃娃起,她迫切地央求爸爸,希望学习这美丽的文字,然而最后不得不将这一的愿望暂时放下。美大革居住在蒙古的西北部,临近俄罗斯,教授俄语的老师不少,但少有中文老师,不得已,美大革只好将学习中国文化的梦想深埋心底。也是从那时起,她开始留心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
高中毕业后,美大革终于有机会重拾中国梦,在大学的专业选择上,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中国文化专业。“大二时,有一篇中国中医的翻译作业,我当时被中医的效用震惊了,怎么会有这么神奇的医学种类,只是几根针,就可以治病,太厉害了。”正在她为中医针灸的效用惊叹不已时,她所在的大学有一个来华留学的机会,她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中医留学。
愿望是甜蜜的,现实却是苦涩的,美大革显然低估了中医学习的难度。虽然已经在蒙古学习了两年中文,但中医书籍的晦涩难懂让美大革时时抓狂。阴阳五行、经络穴位、君臣佐使,这些在以往中文学习中很少接触过的文字彻底占据了她的日常学习,颠覆了她以往对中医难度的认知。“我大一刚来的时候,太痛苦了,每天挑灯夜战,词典不离手。中医的概念又很抽象,文言文特别不好理解,即使会读会听,也不是很能明白具体的意思,需要反复多次,才能有所收获。”回忆起当年痛苦的学习现状,美大革笑着向《留学》记者表示,她当时发音最准的一句话大概是“为什么中医学习这么难”,因为说的实在是太多了。
针灸这一治疗手段,不仅病人会有惧怕,而且医生在专业角度也会有相应的担忧。美大革表示,初学针灸,首先需要克服的,是对扎针的恐惧。“虽然学习几年了,但我还记得第一次拿针的时候,手一直抖,不敢下手扎针。”为了更好的练习技术,美大革在老师和学姐学长的指导下,在自己身上练习并体会不同的针灸技法,她觉得,只有自己率先感受针灸,才能更有心得体会,才能进步更快,才能让病人对自己更有信心。在用针手法愈发熟练后,美大革慢慢战胜了拿针的恐惧。
美大革喜欢中医针灸,除了它快速的疗效,还有无毒副作用的优势。“针灸这一医疗手段,调节患者自身的阴阳、气血、五脏六腑,是调理整个身体的,只要保证洁针,没有任何副作用,可以说是完全绿色的、环保的手段。”
在中国学习中医的经历不仅让美大革对中国传统的医学有了深入的认识,而且让她学会了一种坚持。中医的学习历程充满了艰难与曲折,但是她从未放弃,而是一往无前地克服种种困难。“我学习中医,就是因为喜欢,我觉得来中国学习中医的留学生,对中医一定是真爱,所以我不会半途放弃。”
虽然在中国已有将近七年时间,但美大革表示毕业后仍旧打算回国工作,而她最想做的,就是进入学校,当一名中医针灸老师。“在蒙古,人们最认可的还是西医和蒙医,国家的医保政策也主要针对西医和蒙医。蒙医的草药,是蒙古本土的医术,有很多蒙医的诊所,就不用说了。蒙古人对于中医了解的并不是特别多,但人们对中医的针灸部分是比较信任的,近些年也开设了许多针灸诊所。我在中国学习这么多年,希望将中医尤其是针灸的技术带进蒙古,让更多的学生学习针灸这门神奇的技艺,学习中医这门学科。也让更多的病人能享受针灸这种无毒副作用的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