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绘就中外教育交流新篇章

2017-06-28 12:17李丹编辑胡是飞供图视觉中国设计李阳
留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一带一带一路交流

记者_李丹 编辑_胡是飞 供图_视觉中国 设计_李阳

封面故事

“一带一路”绘就中外教育交流新篇章

记者_李丹 编辑_胡是飞 供图_视觉中国 设计_李阳

利好政策支持学生“走出去”沿线国家成来华留学新发力点

经济领域中的“一带一路”战略,对于中国和沿线国家的教育交流带来的推动力不可小觑。20万沿线国家在华留学生、35万中国留学生赴沿线国家留学、各项利好政策和奖学金吸引,“一带一路”之下,中外教育交流正在焕发着前所未有的生命力。

2017年5月14日至15日,由中国首倡主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此次论坛的举办获得全球瞩目,来自29个国家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与会,来自130多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的1500多名代表参会,覆盖了五大洲各大区域。其成功举办,意义重大。

国务委员杨洁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这次高峰论坛是‘一带一路’框架下最高规格的国际活动,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中国首倡、中国主办的层级最高、规模最大的多边外交活动,是今年最重要的主场外交。本次论坛是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国自身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都处于关键阶段的背景下举行的,对外发出了各方合力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信号,对世界、对中国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100多年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陆上“丝绸之路”。同样,从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代起,连接我国与欧亚国家的海上丝绸之路也逐步兴起。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共同构成了我国古代与欧亚国家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大通道,促进了东西方文明交流和人民友好交往。

2000年后的21世纪,文明的交流同样需要一条横贯东西的大通道。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在新的历史时期,沿着陆上和海上“古丝绸之路”构建经济大走廊,给中国以及沿线国家和地区带来共同的发展机会的同时,对于中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教育交流也是大有裨益的。

4年来,“一带一路”从规划走向实践,从愿景变为行动,进展和成果超出预期。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以及各种政策的吸引,沿线国家中,有着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来中国读书。与此同时,“一带一路”拓宽了中国留学生留学目的国的渠道,对教育交流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经济领域上“一带一路”的战略,对中国学生出国留学、就业,无疑将是一个新的突破点。

“一带一路”下的教育合作交流

历史上,自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同中亚、阿拉伯世界及欧洲诸国的交往规模日益扩大,造纸术传入西方后,对人类文化事业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随着蒙古帝国的兴起,横跨欧亚的版图使得东西交通畅通无阻,为中西文化教育的交流提供了便利。先进的科学知识传入中国,推进了天文历法的发展;中国的印刷术传入欧洲,推动了教育的世俗化及文艺复兴运动的萌发。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来华,“西学东渐”之风盛行,士大夫开始接触西学。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也借由传教士传播到西方,对欧洲的思想启蒙产生了影响。

迈入近代,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国门后,传教士大量涌入并积极涉足教育领域。教会小学、中学及大学纷纷创办,对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与此同时,中国有识之士也开始“睁眼看世界”,兴办新式学堂,发展新式教育,编译西书,负笈游学。总之,千余年的教育交流史承载着“一带一路”沿线人民加强文教往来的意愿和企盼,也为当前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奠定了基础。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

与其说是一个新的机制,“一带一路”战略更像是一个新的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依赖“丝绸之路”经济、人文、商贸的千年传承,并赋予其新的合作意义。如今的“一带一路”,覆盖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

自“一带一路”战略推出近4年以来,无论是中国,还是沿线各国,对于“一带一路”的支持和首肯向来是不遗余力的。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相继成立的“一带一路”研究平台已达300家,参与“一带一路”研究的外国知名智库已有50多家,中亚、东南亚和欧美国家智库纷纷组织研究小组、开展“一带一路”专题研究,一批智库研究成果陆续面世。目前,中国智库出版了400多本“一带一路”图书,国外知名智库发表了100多份专题研究报告。

“一带一路”战略之下,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日渐密切,推及教育交流以及留学领域,成果也是显著的。截至2016年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华留学生达20多万人,与此同时,2012年以来,我国共有35.19万人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

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交流,借助“一带一路”这一契机,无疑可以提供更广阔的国际视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教育一直在积极行动。截至2017年4月,教育部已与46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其中包括24个“一带一路”国家,这强化了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教育的互联互通与合作。

此外,汉语逐渐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交流语言之一,成为助推民心相通的重要载体。截至2017年3月,在“一带一路”沿线53个国家开办了137所孔子学院,学生人数超过46万人。据悉,从2017年秋季开始,汉语将作为俄罗斯国家统一考试(大学入学考试)和会考的外语考核科目。

顶层设计先行 地方政府支持不遗余力

留学作为教育交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不仅是培养优秀人才,而且是为中外人文交流和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与此同时,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明交流互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在教育交流领域,我国制定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主动对接沿线国家需求。仅2016年国家就公派了42个非通用语种的1036人出国学习培训,填补了9个国内空白语种;支持北外等高校开齐外语专业,实现外语专业设置全覆盖;同时,接受了17万人来华学习汉语,在沿线国家共有46万人通过孔子学院、孔子课堂学习汉语。

与顶层设计同步,各省市对于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交流合作也极为重视。北京作为首都城市,对于吸引外国留学生来华读书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据统计,2016年度,共有8所北京市属院校的10个项目和15所部属院校的22个项目入选,计划支持598名学生;2017年度共有11所市属院校的11个项目和21个部属高校的21个项目入选,计划支持502名学生。入选项目涉及航天、电气工程、铁道运营、法律、中医、金融、建筑学、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涉及“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

2017年5月初,为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教育领域共赢共享发展,北京市教委和市外办联合出台了《北京市对接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实施方案》,开展教育互联互通合作、人才培养合作以及共建教育合作机制。《实施方案》列出了项目清单,包括设立北京市外国留学生“一带一路”专项奖学金项目,支持建设若干个“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举办“一带一路”首都城市教育合作论坛和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论坛;面向沿线国家专项推介计划,吸引青少年来京留学,提升北京教育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影响。其中,北京市外国留学生“一带一路”奖学金项目,每年拟支持20个,用于吸引全日制本科生或研究生来京学习,到2020年支持100个项目。

由于特殊的地缘地位,中国的中西部省区在建设‘一带一路’进程中有着特殊的历史、人文优势,在开展教育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发挥着文化桥头堡的作用。有着众多跨境民族的新疆,与周边国家人民拥有相同的宗教信仰、语言文字和生活习俗,故而能较好地克服语言、宗教、习俗等方面的障碍,承担起深化国家间教育交流与合作的重任。

截至2016年年底,新疆高校已在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蒙古等6国建成10所孔子学院,下设25个孔子课堂和近百个教学点,注册学员总数已达3.6万余人,近10万人次参与汉语学习和文化体验活动。新疆高校相继在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高校设立了自治区级的汉语中心,作为培育孔子学院的后备力量。目前,由该区教育厅汉语国际推广中亚基地资助建设的5个汉语中

猜你喜欢
一带一带一路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中国企业如何走进“一带一路”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澳门:“一带一路”上的璀璨之城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一带一路”上的手艺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