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审计的重要性水平

2017-06-27 17:03田雪茹
中国科技纵横 2017年9期
关键词:财务报表

田雪茹

摘 要: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1996)第二条提出:“审计重要性是指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误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序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本文主要从审计重要性水平涵义、财务报表的层次以及影响重要性水平的因素来浅析审计的重要性水平,并且对审计重要性在审计实务中的意义进行探讨。

关键词:审计重要性水平;财务报表;报表使用者;审计实务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9-0235-0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高速发展,发展规模与经营范围在不同的企业正在急速扩张,与其相关的会计也从简单向复杂化的发展。会计记录数量日益增加,记录内容也日趋复杂。传统的审计制度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在此基础上,抽样审计被广泛应用于审计领域中,因此,在审计理论中审计的重要性水平便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在实现审计目标是否达成过程中审计重要性水平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方式方法,它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还能节约成本费用。

1 审计重要性水平的涵义

审计的重要性水平是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审计的重要性水平是审计工作开始与结束的全部;决定审计风险的范围、程度的检测和审批程序的依据;对于会计报表有着极大的影响,客观理由审计重要性水平正确把握审计重要性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1.1 实际重要性水平

实际重要性水平是会计报表本身的重要性水平具有客观性,审计师通过自己的职业判断对重要性水平进行评估,做出一个相对确定的区间。所以实际重要性水平具有不确切可知性的特点。

1.2 计划重要性水平

计划重要性水平是指审计师编制审计计划时对重要性水平做出的初步判断,根据需要的审计证据的数量以及确定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所以很大程度上它依赖于审计师的职业判断。

1.3 评价重要性水平

评价重要性水平是指审计师在评价审计结果时所运用的重要性水平。很多情况下评价重要性水平需要在计划重要性水平的基础上进行修正。

2 关于我国审计重要性水平确定方法的一些观点

在我国目前审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方法大多数概念模糊解释不明确,为此,在各报表层次细分的情况下进行解析。

2.1 财务报表的层次

按照我国现行准则的规定,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现金流量表都属于一个企业的报表。但在审计实务工作中,CPA只能大多数在重要性水平上确定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两张财务报表,之后选择两者之间相对较小者。不是对每样报表都进行一个重要性水平测定而只把财务报表的层次确定为重要性水平。因此,我认为是由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作用决定其这样做的理由,企业在某一时点所拥有的资产和所需要偿还的负债以及所有者权益都是资产负债表反应的;企业在某一时段的经营状况、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现金流量表都是利润表所反应的,是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补充说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是所有者权益变动的金额和现金流量金额的来源,当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公允的表达了所有的正反方面,这时就会公允的实现了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现金流量表。再者,分析程序是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中获取审计证据的主要方法之一,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关系通过CPA进行分析,对财务信息做出评价。在实施风险评估过程中准则要求CPA必须使用分析程序来了解被审计环境及其单位,以识别经营风险以评估,从而进一步确定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当审计工作完成时,使用分析程序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在审计过程中为了更好的确定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应该特别的通过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进行分析以便发现于预期值或其他信息不一致的情况并能更好的评估企业经营风险与财务状况。

2.2 各类交易、帐户余额和列表认定层次

分配法或单独确定法是当前各类认定层次重要性水平确定采用的方法。但我的观点是只要各类交易、帐户余额和列表认定層次低于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与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并没有必然的联系。现行审计准则要求:“如果存在一个或多个特定类别的交易,帐户余额或纰漏,其发生的错报金额虽然低于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但合理预期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做出的经济决策,注册会计师还应当确定适用于这些交易,帐户余额或纰漏的一个或多个重要性水平”。由此可知,合理的预期会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做出的经济决策只有当一个或多个特定类别的交易。

综上所述,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需要确定企业财务报表层次和特定风险项目的重要性水平,更多是依赖于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因此,注册会计师在实际工作中要更好的运用这一指标。

3 影响审计重要性水平的因素

在规划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应该通过审计程序确定合理的重要性水平,以此检查各方面存在的重大错报。在确定合理的重要性水平时,被审计单位的环境、审计目的、财务会计报表各个项目的金额报表以及它们的性质和关联关系与其之间波动幅度等因素都要充分考虑。也需要从数量以及性质的方面考虑确定一个适合审计工作目标要求的重要性水平。

3.1 错报的性质上进行解析

某些一定的具体情况下,金额的大小与报表的影响不成正比,小的金额可能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例如违法支付即使金额不大,但是它可能对企业的声誉造成严重影响,从而影响企业未来的收益,也就是因为它的性质重要;充分考虑报表使用者想要了解怎样的信息资源,以便与对审计工作有针对性;编制会计报表等工作必须实施在一定的法律约束状况下,所以要求被审计单位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合同规定;企业一些无意识的错误或者故意的舞弊行为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损失项目;帐户已经调整,但审计工作中并未被发现;潜在的违法违规行为,以利益为主要出发点之间的争夺;报表项目本身性质繁杂等等都会在审计中影响到审计重要性水平。

3.2 数量上进行的解析

对被审计单位是否合理反应公司实际生产经营状况做出评价是审计最终目的,所以,财务报表也就成为注册会计师应该考虑的重要性水平。也只能依次来求证企业的财务会计报表是否真实的公允的反映了公司的财务状况。对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造成影响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报表使用者只关注自己需要的信息而忽略了报表的整体性;对报表应该从宏观经济局势和微观企业状况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融入资金的方式和所有者权益的构成进行剖析;报表的六个要素等等。而有些特殊情况下,被审计单位的特殊交易事项、帐户情况、财务披露以及期末余额等情况,发生的错报金额并没有重要性水平高,实际上它们还会在合理预期时影响报表使用者的经济决策。报表中一些业务会因为受到报表使用者的不同程度的关注而产生不同的重要性水平。

4 合理考虑审计重要性水平的意义

有利于审计风险的防范。对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的保障工作重要性水平的合理判断意义重大。我国目前采用的审计方式是抽样审计,审计工作者除了要对进行的审计部分负责也要对未进行审计的部分负责。审计风险的大小与重要性水平确定的数额有着极大的关联。重要性水平高,风险低;重要性水平低,风险增大。

有利于提升审计效率。全球化经济发展日益加快,被审计单位的组织结构、各种经济事项也在不断向纷繁复杂变化。因此,审计师进行审计工作时要求更为严格,既要保证效率又要重视质量就变得艰难起来。注册会计师通过抽样审计进行审计就变得普通常见,而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也就可以容忍错报。通过抽样审计来确定样本抽取样本的规模和评估抽样结果就显得尤其重要了。重要性对解决审计人员的抽样问题提供了巨大的作用,从而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

有利于减少审计费用。从审计时间和经费的耗用两个方面考虑,审计师需要合理考虑二者。重要性合理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省掉一些审计程序,也可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审计测试范围,审计人员就可以将审计重点放在非常重大,会严重影响报表使用者经济决策的事项上。

5 结语

综上所述,审计重要性由在相关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定,重要性程度的定位来决定。可以直接影响审计的工作效率。我们在审计实务工作中了解与掌握更多审计工作的主动权,在开展审计工作时尽可能更多的增加工作流程,使其更加细致。在审计工作中重视审计重要性水平,其在审计工作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參考文献

[1]丁兆艳.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关系再理解.现代经济信息,2015(20).

[2]陈武南.浅谈审计风险评价与重要性水平判断.中国注册会计师,2015(02).

[3]戴永胜.浅谈重要性水平与审计风险.审计与理财,2015(01).

[4]裴斐.浅析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防范.时代金融,2015(06).

猜你喜欢
财务报表
中注协就“特殊目的财务报表审计”等三项审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修订文本公开征求意见
财务报表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我国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的整合研究
内部控制审计对财务报表信息质量的影响
论商贸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新合并财务报表准则合并范围的国际比较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案例教学方法探讨
围绕财务报表的“财务会计”课程改革初探
日本外汇资金特别会计及财务报表评析
指标分解法在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