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摘要】:城市的园林建设是对于城市经济面貌的良好体现,是现代化发展的不断进步,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状态下,全国各地的生态平衡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园林设计与植物保护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工作,二者已经表现出了高度的融合性,因此多数情况下可以作为一类工作来进行完善。目前,很多城市都充分意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而园林设计与植物保护则是保护环境、平衡生态的重要途径,因此,其地位及作用不容忽视。
【关键词】:城市园林;园林设计;园林植物;植物保护
【引言】:城市园林设计在现代城市园林绿化中所发挥出来的作用日益重要,在将城市建筑与风景园林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同时,也体现出了“养生”、“生态”、“休闲”、“人文”于一体的现代园林化城市理念,而植物配置与规划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又极为关键,既可体现城市美学价值,又可表现风景园林的观赏价值。本文就城市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与规划进行探讨。
1、城市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的意义
随着城市发展脚步的加快,不少农村人口开始大量涌向城市。工业的大力发展也使得城市环境出现严重恶化,汽车尾气的排放也成为影响城市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城市的生态环境在诸多因素的作用下遭到严重破坏。作为城市建设的关键性环节,城市园林建设至关重要,它的存在不仅能提升城市的品位,更能体现生态环境保护给城市建设带来的积极影响。在城市园林建设中,我们可以将城市园林看作是一个生态圈,有效改善园林生态环境,离不开合理的城市园林设计和园林植物保护。
2、园林设计与植物保护的问题
2.1 重建轻管问题
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很多城市都在最开始的建设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可是后期的管理往往差强人意,植物保护工作就更加无从着手。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和当下的工作标准,认为重建轻管的问题,主要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园林建设的初始阶段,投入的资金量非常庞大,从建设到落实,几乎都是按照最严格的标准来开展的。植物保护方面,也会将土壤、水源等良好的设计,希望形成园林与植物的良性循环。可是在园林建设完成的3--5个月以后,管理人员往往出现骤减的情况,而后在季节更替以及气候的变化,更加对植物造成了严重过的破坏,此时的园林设计预期,已经荡然无存,给人留下的只有空洞以及各种声讨的情况。第二,某些城市对于园林设计与植物保护,虽然在主观的态度上非常重视,可是具体执行的行动则非常的稀少。
2.2 植物保护力量薄弱
在大环境上,很多城市的生态平衡都失去了正常的标准,不仅仅是空气污染严重,水资源也表现的非常紧张。在此种状况下,植物的保护力量会显得特别薄弱,根本无法达到预期的工作效果,甚至是对长久的建设而言,也产生了很大的威胁。一般而言,植物保護力量薄弱,主要是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的较为突出。首先,植物保护工作从开始到结束,并没有设定一个完整的周期,主观上的随意性,给很多的植物保护工作,都造成了较大的不良影响。例如,很多城市都是在植物奄奄一息的时候,才开展保护工作,且夏天和冬天执行的方式,并没有从客观的实际需求出发,表面上有较多人参与,实际上的植物保护体系根本就不健全,无法将植物的生存率提升。其次,植物保护工作的操作上,没有选择最先进的方式来完成。鉴于很多城市的生态条件较为脆弱,针对植物保护的工作,一定要按照最严格的标准来实施。某些城市的植物保护任务,预期设定的标准较高,在保护任务的数量上较多,根本不考虑到实际可能得到的效果以及可能出现的影响因素。例如,在南方地区,夏季的暴雨现象比较常见,此时必须做好内涝的处理以及周边地方的植物保护。可是有些城市却止步于日常保护,并没有提前做好突发状况的处理,以至于很多植物在遭受到洪涝灾害后,直接付诸东流。
2.3 病虫害现象严重
对于园林设计与植物保护而言,除了上述的两项问题以外,病虫害现象严重,也是非常突出的内容。从表面上看,病虫害问题仅仅是与植物保护有关系,与园林设计并没有太大的关联。可是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园林设计的失误,以及对病虫害问题考虑不足,都会导致两者遭受到严重的影响。例如,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会对植物的范围做出划分,对植物的类型以及栽种数量做出明确。当植物的范围表现过小,或者是两个区域之间没有足够的操作空间,那么对于病虫害工作的防治而言,很难在规范的时间内完成。同时,不同病虫害需要采取的措施有所不同,园林设计上要考虑到各项工作所具备的操作空间,以及不同工作之间的影响等等,在缺乏足够协调的情况下,病虫害现象一旦出现,将难以在短期内得到全面的控制,而参观的游人数量不断减少,对问题的反馈根本得不到正确的答案,植物保护因此而陷入到恶性循环当中。
3、加强城市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的对策
3.1科学合理配置植物类型
城市的园林设计最主要的是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对城市环境质量起到改善作用。然而,不同的城市气候条件不同,所处的地势环境也不同,水土质量也有很大差异。城市园林设计在这样的环境下,应当结合地势环境、地貌特征进行设计,将水流、土壤等条件作为重点考察和研究的因素。在选择适合生长的植物类型中,尽可能结合当地的水土、地质特点。例如,相对干旱的地区,在选择植物时应当选择抗旱性较强的植物;在水土充足的地区,则选择耐水性强的植物更加适合;荒漠地区在进行城市园林设计时,则要选择防风固沙类的植物。这样不仅有助于城市园林的美观,更有助于植物的生长。在植物的选择中,要权衡相互间的关系,合理利用好园林植物。不同种类的植物间存在相对复杂的关系,有的是相互依存,有的则是相互竞争,有的是寄生关系,也有的是共生的关系。作为设计者,首先要了解植物的特性,更重要的是应当充分了解植物间的关系,避免因不当选择而导致植物间相克的情况发生,导致病虫害的加剧,尊重互利共生的原则。
3.2科学合理设置种植密度
植物密度的合理控制即植物与植物间的间距,这在园林设计中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如果种植密度不合理,则会使植物处于不利的生长环境中,更易遭受病虫害侵蚀,也会给接下来的植物保护措施产生不良影响。设计师在对园林植物进行规划时,应当充分考虑各类因素,站在全局的角度考虑。根据城市园林的总体面积,来规划不同物种间的距离,确定不同物种在园林中所处的位置及面积。之后再根据植物的不同特性,最終确定种植时应当保持的距离,将不同物种所需的数量确定。设计师切不可为了节省空间,而随意减少种植间距,也不能因为经费紧张等问题,而减少必要的物种种植数量。一次园林设计所涉及的物种较多,每一个物种都有生长特性。因此,每一个物种的生长间距都不相同。应当充分考虑不同物种最适宜的种植间距,将种植密度规划在最合理的范围内,让植物接受适宜的光照、水分及土壤环境,充分吸收营养,增强生长所需的能量,达到抵御病虫害的功效。
3.3强化病虫害控制
园林设计与植物保护的过程中,病虫害工作是绝对性的影响内容,如果在该方面的工作上没有得到一个良好的成绩,那么后续工作的开展将无法正常的进行,甚至是给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不利的影响。为此,在园林设计与植物保护相辅相成的时候,需要加强病虫害的控制,从各个方面予以杜绝处理。各管辖范围不能各行其是,政府应责成专业绿化部门,严格管理。从科学专业的角度考虑问题,加强监督,以强有力的行政手段保护绿化成果。不能等到新工程款落入老板腰包后,苗木荒芜、虫害泛滥了,再向园林绿化部门请求援助,只有从根本上把关,纳入科学管理轨道,才能免除“无力回天”的结局。在新建之初就考虑到他日管理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有人管理,管理才能有力度。
3.4利用本地植物,注重多样性
不同种类的植物其生长环境是不同的,为避免环境资源产生不必要的浪费,可以尽量培育本地植物作为园林设计的主要植物。这是因为本地植物更能适应本地的气候环境,对土壤、水分等条件也相对吻合,在这样的环境下,更有助于植物的成活和快速生长,进而有效抵御病虫害的入侵。此外,地势环境不同,还应当选择相应的植物品种。例如,喜阴的植物可选择光照程度较弱的地势,而喜阳的植物则应当选择光照程度较强的环境。品种过于单一还可能带来病虫害的侵袭,在进行园林设计时,可根据物种的特性选择多种类植物的种植方式,这样也可以有效地减少病虫害给园林设计带来的危害。一个城市园林便是一个小型的生态圈,需要生态环境维持在协调、复杂,又相互制约的环境中。多样化的物种可以维持生态稳定,有助于植物生长。乡土树种的合理搭配,可以实现尊重本土特色的效果。由于乡土树种是经过长期演变驯化形成的地域性较强的植物,在抗逆性中都能表现出较强的特点,无论是抗旱能力、抗寒能力,还是抗病虫害能力等。对于城市园林来说,选择乡土树种的最大优势便是后期的养护成本大大降低,不仅能营造丰富的园林景观,还为后期的园林植物保护带来很大的益处。在城市园林设计中,乡土树种应当是首选的园林树种。
结语
园林设计是改造自然的艺术,植物保护是设计的“守护神”,是能够把设计师理念很好展现的重要工作。现代化的植物保护工作再也不是简单的修枝与浇水施肥、打药,而是应该根据设计理念制定一套完善的保护计划,有针对性的专业保护与改造相结合,力图把设计引向更加完美,让住绿化环境既适应发展的需要,也满足居民审美与生活需要。
【参考文献】:
[1] 董聪.传统文化元素在茶包装设计中的体现[J].福建茶叶,2015(5):30~32.
[2] 张靖,董雅.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城市研究,2014(6):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