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 冯奎
特色小镇非常契合新常态条件下发展的趋势,以前的大规模开发的模式已经不具备条件了,反而是小规模集约化、节约化的开发,成为新常态下的潮流。特色小镇供给了以往没有的产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很多融合的业态开始出现,也有很多新的模式开始产生。比如政府、企业、智库机构结成了一种创新创业的生态体系。
但一些企业、政府认为,相较于大项目、大动作,现在“玩”特色小镇只需要一点资金、一点地皮、一点项目,称之为“杀鸡焉用宰牛刀”,觉得这只是个“小case”。于是,有些地方就开始一哄而上,出现形象工程的势头,也出现了定位粗制滥造的苗头,还出现了片面去打造特色小镇地产的噱头。只有高标准定位,寻求特色小镇发展过程中的特殊定位,才能迎来产业小镇的大未来。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院长 陈剑平
特色小镇打造,三条路径必须要做得完美。第一个是生活的再造。我们原来小镇生活得好,我们建小镇之后要生活得更好,首先是生活的再造,要把城市美好的东西,跟中国的农耕文明结合,把现代化的内部环境跟外在环境结合起来,提升生活的品质。第二是生产的再造。因为要发展,所以就要在组织结构的再造、生产流程的再造中进行重组、改变。第三是生态的再造。要把治理污染、提升产能、生态修复等组合起来,真正变成一个生态。
在这三个路径过程当中,首先是產业融合,“农业+N”或者是其他产业。第二是功能的融合。第三是城乡融合。第四是人的融合。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区域研究部副研究员 马庆斌
要建的特色小镇,“特色”就在于:产业和文化。一是产业要和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区位条件结合起来,不是别人搞光伏你也搞光伏,别人搞旅游你也搞什么样的旅游。第二就是文化要有特点。东中西之间不同的自然特点,包括建筑业有当地的特点。只有小镇有特色,才有潜力和价值。
建设特色小镇要求我们更多关注科技进步、管理创新、产业转型,可难免也会涉及土地开发,这关乎小镇居民实实在在的利益。开发前,要为特色小镇划好边界,不能求“大而美”。要给城镇划定一个边界,根据主体功能区的要求,划分开发的时间和程度,不能走外延式开发的老路,“以大为美”是不行的。确定建设用地和农业用地,这是前提,在这个边界内搞特色小镇建设。
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委常务副主任 李秉仁
“十三五”期间是中国城镇化从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变的关键时期,小城镇作为城乡发展的纽带,对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和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要按照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建设特色小镇,努力打破行政区域壁垒,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结合地域特色资源、特色产业优势,与周边地区共建产业生态圈、产业生态链,形成良好的“竞”“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