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兆义
摘 要:来华留学教育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是落实“一带一路”重大倡议的构成要素。要充分认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缘政治的复杂性、我国高等教育整体质量有待提高、来华留学教育自身竞争能力不足的挑战,通过来华留学教育转型升级,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机遇。在外延发展上,加强战略规划并构建全方位沟通机制,积极开展比较教育研究,树立教育安全意识;在内涵发展上,创新来华留学教育发展模式和开展形式,提高来华留学教育质量。
关键词:来华留学;一带一路;国际学生
“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是中国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之一,展示了中国的战略自信,传承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统筹发展与安全、责任与贡献、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多个维度,摒弃了资本和商品输出的传统逻辑,努力探索改变原有的“中心—边缘”的模式,包含着更具深度、更为平等也更为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彰显着国家形态和国际交往主题的开放性、平等性和包容性特质,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保持多元主体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维持新的全球化秩序选择的张力和动力,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将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一带一路”建设为丰富和重构全球化秩序提供了新的选择,也为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带来新契机。教育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在提供人才支撑、开展人文交流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来华留学教育作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承担起培养契合各国要求和战略实施需求的各类人才的责任,更好地服务于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来华留学教育应当紧紧抓住这一发展契机,直面挑战,设定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优化现有的人才培养结构,创新灵活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国际学生培养质量,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公共外交资源、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改革体制机制,充分挖掘资源,办出更高水平、更加开放、更加灵活、更加现代的来华留学教育。
一、来华留学教育服务
“一带一路”的挑战与风险
“一带一路”是促进人类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然而,由于“一带一路”涵盖欧亚大陆,覆盖区域人口总量巨大,沿线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政策、制度和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使得“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面临地缘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法律风险和文化差异风险。我国高等教育和来华留学教育质量虽然取得长足进展,但是参与国际贸易服务的竞争能力仍然较弱。
要充分认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特征與风险。来华留学教育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行动中必然受到沿线国家政治局势的影响,客观上要求沿线国家社会政治稳定。诸多高校对于“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发展机遇过于乐观,对风险和挑战认识不足成为来华留学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隐患。中信保国别风险研究中心以国家风险评价模型的形式从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商业风险和法律风险4个角度分析和评估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风险,64个国家中,风险在中等偏高及以上级别的国家占到了60个,这表明沿线国家普遍风险较高[1]。随时可能引爆的领土争端和文化冲突,迥异复杂的宗教信仰,部分国家孱弱的教育基础和经济发展水平,突出的政策壁垒,封闭保守的发展环境都构成了影响来华留学教育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负面因素。部分国家对“一带一路”建设心存疑虑,教育政策沟通机制不健全,教育合作渠道尚不畅通,学历学位标准连通存在障碍,使得来华留学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存在诸多掣肘。
高等教育发展质量是制约来华留学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因素。当前,我国已经具有世界最大的高等教育规模,整体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但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质量及竞争力与大国地位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内涵发展和质量发展存在不足。我国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体制机制改革需要深化,现代大学制度尚未形成,办学模式单一且固化,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落后,这些因素成为长期制约高等教育质量提高的基础性因素。高校办学缺乏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不足,教育国际化发展迅猛但是基础薄弱,造成来华留学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能力不足。我国高校师资队伍不能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和来华留学教育发展的要求,直接影响国际学生来华留学的体验、国际学生培养质量和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声誉。此外,我国高等教育国际竞争能力不足,参与制定高等教育竞争和教育服务贸易国际规则的主动性缺乏,主动设置议题引领高等教育和教育服务贸易发展趋势的能力较弱。国家间学历互任存在诸多困难,也成为来华留学教育发展动力不足的关键因素之一。
来华留学教育竞争能力不足成为制约其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障碍。虽然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留学目的地国家,但是来华留学教育规模扩大与质量发展、教育供给与需求、国家战略需要与支撑能力之间都存在比较突出的矛盾。2010年至2016年,我国开展来华留学教育的院校数量从618所增加到828所,国际学生数量从265090名增加到442773名,规模的快速膨胀带来了各种挑战。来华留学教育发展理念需要更新,来华留学教育战略意义未受到充分重视,多未被纳入学校整体事业发展规划;教育拓展与项目开发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要求不匹配;参与主体广泛、国际推广效果明显的来华留学教育国际推广机制尚不健全;与“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高度契合性、创造性、可推广、影响力大的项目缺乏。生源规模的地缘驱动特征明显,学历教育质量有待提高,非学历教育项目类型较少,汉语国际教育质量参差不齐,这些都制约着来华留学教育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支撑力。契合“一带一路”建设要求的课程和专业体系滞后,人才培养模式和国际学生事务管理体制僵化,管理方法与手段需要优化。质量评估处于探索阶段,科学合理、覆盖面广、操作性强的来华留学质量认证体系尚未建立。来华留学教育制度供给不足,既立足中国实际,又符合国际规则的来华留学教育发展政策法规缺乏,国家层面内容翔实、操作性强的来华留学教育发展规划有待研制,政策制度和法规建设相对滞后,学校关于来华留学教育发展和国际学生培养管理规定建设不足,成为来华留学教育发展的主要障碍。
二、“一带一路”建设的内在需求
与人才支撑的现实诉求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资源禀赋各异,存在着多种宗教与文明形态,政策、设施、经济和文化方面均有很强的互补性,存在着很大的合作潜力和空间,也有着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在资源配置、市场融合和政策协调方面实现耦合的现实需求。同时,“一带一路”建设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与教育元素,需要大批精通沿线国家语言文化,具备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人才。来华留学教育要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机遇,运用战略思维和创新思维,置身于“一带一路”建设的制度基础和动力资源、国际要求和自身发展,谋求在服务国家顶层战略中实现自身发展,确立符合“一带一路”建设要求与教育发展趋势的教育服务贸易范式。
(一)“丝绸之路”精神为来华留学教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价值认同基础
作为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一带一路”的构思和实践以中华民族与沿线国家各民族千百年的交往、交流和交融过程中所产生的价值认同为基础。“一带一路”沿线是多民族文化富集区,多姿多彩的文化与文明相互激荡交流,铸就了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绚丽篇章。这条文化交流之路上的各族人民通过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不同经济的合作互补、不同信仰的和睦相处形成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推进了人类文明进步,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是东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是世界各国共有的历史文化遗产[2]。价值认同是民心相通的基础,教育在民心相通中具有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以“丝绸之路”精神所蕴含的开放、包容、合作为支撑,来华留学教育发展能更好地满足沿线各国需求意愿,疏通政策性瓶颈,搭建文明交流与人文交流的平台,开发公共外交资源,寻求来华留学教育自身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需求的最佳契合点和最大“公约数”,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国际教育服务贸易产品。
(二)“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来华留学教育发展转型升级
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人”无疑是一个关键因素。无论是“一带一路”的理论构思,还是战略的推进实施,以及合作及竞争规则的制定,其关键都在人才。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基础在“民心相通”,核心在于培养大批熟悉和了解沿线国家与地区的高素质人才。但是我国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结构和来华留学教育发展均不能适应“一带一路”建设的问题。可以预见,在“一带一路”建设助推下,沿线国家来华留学教育比较优势将进一步凸显,沿线国家国际学生规模将会以高于来华留学教育整体增长速度的水平扩大。这就需要来华留学教育在服务国家战略、项目开发拓展、培养方案制定、管理模式创新和吸引社会资源参与等方面实现转型升级,探索出符合教育服务贸易规律和来华留学教育发展规律,政治效益、经济效益、文化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扩大规模和提高质量并重、人才培养与作用发挥并重,依法管理与完善服务并重,实现来华留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管理模式、服务国家模式和公共关系模式的创新发展。
(三)来华留学教育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社会基础
“一带一路”建设既涉及政治、经济等硬实力,也涉及制度、政策、文化等软实力,在某种意义上,软实力的作用更甚于硬实力。人才既是实现硬实力的关键,也是发挥软实力的支点。“一带一路”愿景与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人文交流型人才、国别研究人才、创新创业型人才、政府职能型人才、非通用语言人才、职业技能型人才、经贸合作型人才等各类人才的支撑和保障。这为高等院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和学术资源优势,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急需的学科专业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国之交在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口口相传是民心相通最直接、最可信的传播形式。来华学习的国际学生将在中国的所见、所闻、所感带回国,传播“一带一路”的真实意涵,有利于消除沿线国家民众对于“一带一路”的疑虑,成为“一带一路”建设最直接的参与者及“一带一路”理念和愿景的传播者,也是我国公共外交和民间外交的重要资源,为“一带一路”愿景的达成奠定社会基础。
三、外延发展:
创设外部制度环境和政策空间
(一)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全方位教育政策沟通体系和合作机制
来华留学教育要纳入“一带一路”整体框架,以战略子系统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科学规划“一带一路”框架下教育交流与合作的中长期战略规划。树立并倡导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意识,创设具有倾斜性和导向性的外部制度空间和政策环境,建立和维护稳定和谐、法治化、制度性的来华留学教育发展环境。尊重区域内国家发展水平和教育制度差异,加强教育互联互通合作,分享教育发展规划、政策制定和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的经验,共同开发和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共同建构教育质量保障和认证体系,制定人才培养标准,跟踪研究和解决交流合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趋势,推进区域内学历互任,构建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发展共同体。搭建不同类型的教育合作对话平台,发挥大学主体作用和不同省份、不同高校比较优势,组建多种类型和层次的大学教育和教育区域合作联盟,贯彻“一带一路”建设理念,摒弃各自独立、相互分割的碎片化发展,建立相互融合、资源共享的集群式发展策略,创新来华留学教育手段和教育模式。
(二)树立正确的教育安全意识,主导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安全机制
全球化时代,以文化和教育为核心的“话语霸權”越来越受到西方国家的高度重视,教育成为发挥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在国际贸易框架下,教育不仅被视为公民必须拥有且有效参与国家权力活动所需要的公共产品,也成为国际贸易链条上的重要商品[3]。但是教育并不是简单的商品,民族价值追求和文化传统观念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主权与国家主权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来华留学教育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不仅要积极回应沿线国家需求,也面临国家的竞争与挑战。因此,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既应当满足战略要求和对接沿线国家需要,更应当树立教育安全意识,掌握教育主权。第一,要充分积极参与“一带一路”行动,利用教育手段,积极参与资源竞争,做好我国教育价值观和中华民族文化的国际化和现代性转化和阐释,积极面向国际学生开展国际理解教育,传播我国政策主张和文化价值,增强我国的文化吸引力和制度信服力。第二,要充分开发和利用我国教育资源,建立与国际教育贸易体制接轨的国际教育贸易产业形式,在国际教育贸易规则制定中积极作为,争夺话语权,坚持培养标准和管理原则,维护来华留学教育形象,形成国际教育贸易链条中更加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来华留学教育。第三,要建立有效的国家教育服务贸易预警机制,加强对来华留学教育发展的行为监管,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市场和外交的力量,增强来华留学教育对 “一带一路”建设的服务能力,提高与国际教育服务贸易产品的竞争能力。
(三)开展国别研究和比较教育研究,支持来华留学教育更好满足“一带一路”建设需求
为了使来华留学教育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就必须对沿线国家进行全方位、多学科、高质量的研究,系统深入了解各国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这些国家对中国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态度,做到深入细致、客观公正。同时要深入研究各国教育发展的历史、现状和基本特点,了解各国的教育价值观、质量观和人才观,了解他们的教育政策、教育制度和教育体系,重视对沿线国家文化观念、风俗习惯的研究,充分理解沿线各国意愿和期望,特别注意教育在本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人才的数量和适应能力,参与教育服务贸易的情况[4]。对来华留学教育的潜在目标人群开展研究,了解他们的留学意愿和目的,发展满足沿线国家需要和留学人员需求的来华留学教育。
四、内涵发展:
创新发展服务模式与提高发展质量
来华留学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根本在于来华留学教育提高自己的发展质量和竞争能力。来华留学教育要创新理念,充分发挥高等院校主体地位和作用,激发发展潜力,发展适合“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的国际教育形式,提供丰富多样的来华留学教育产品,使来华留学教育资源更加丰富,体系更加健全,服务国家战略的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
(一)通过“主体+众筹”的模式提供来华留学教育产品
高等院校是来华留学教育的办学主体,是教育产品的提供者。但是“一带一路”建设所需要的教育产品类型丰富,需要的人才类别和层次多样,仅靠高等院校的力量难以满足“一带一路”的需求。因此,根据高等教育办学类别及特色,采取“主体+众筹”模式,由高等院校作为开发来华留学教育产品的主体,并积极吸引社会力量等各方资源参与来华留学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根据地域和高校采取差别化政策和措施,形成沿线国家来华留学教育协调发展格局。注重发挥国内外企业尤其是大型跨国跨行业企业的作用,重视人才培养与产业的结合,联合培养和短期培训相结合,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汉语国际教育共同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才需求。注重与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合作,设置与“一带一路”建设需求契合,符合人类社会共同追求并彰显中国价值、中国思想和文化特征的课程体系,培养国别研究人才、国际组织人才和人文交流人才。提高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能力,支持职业教育在来华留学教育中的作用发挥和地位提升,培养具有工匠精神和国际交流能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提高技能人才供给水准。完善资助体系,革新理念,开拓渠道,探索政产教学研融合培养模式,设立专项资助项目,吸引沿线国家杰出青年来华求学。
(二)选择来华留学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合理形式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全球化时代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形式主要有四种(见表1),其中境外消费、境内商业据点服务是主要形式,但是跨境服务和境内自然人服务会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化而变得越来越重要[5]。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如何合理选择和发展来华留学教育的形式,直接决定着来华留学教育能否抓住机遇实现突破性发展,也直接影响着来华留学教育能否在不断进行改进的基础上实现服务“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来华留学教育要继续扩大传统留学方式规模和提高国际学生培养质量,创设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生源倾斜的政策性和导向性空间,吸引沿线国家国际学生来华留学。具备条件的高校根据形势要求和自身条件积极发展新的来华留学教育形式,可以在境外开办分校,向沿线国家“整建制”地输出中国教育服务产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来华留学教育产品的类型,开展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提供在线教育产品,提供粘性教育服务,增加来华留学教育的受众面和灵活性,提高发展效益。设立专项资金资助沿线国家高水平大学或研究机构学者来华开展合作交流,就相关课题开展联合研究。根据沿线国家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政策和不同形式的来华留学教育。对具有广阔增速空间的国家积极完善相关留学服务政策,对增速空间不大的国家坚持继续扩大学历生和高层次留学生比例,对于中东欧发展空间巨大的国家,大幅增加奖学金数量,签署学历互认协议,积极推动来华留学教育发展。[6]
(三)提高来华留学教育质量,实现来华留学教育规模与质量的统一
增强来华留学教育对国际学生的吸引力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能力都需要来华留学教育在扩大规模的同时提高教育质量,加强质量建设已经成为国际学生的现实诉求。来华留学教育质量的提高有赖于国家政策支持,更重要的是内源性的质量发展与质量保障体制机制。国家层面要统筹规划来华留学教育招收沿线国家国际学生的学科和专业,集中优势资源,做强相关学科,做强汉语国际教育,培育和建设来华留学教育示范课程和专业并发挥引领作用,带动来华留学教育整体质量提高。坚持国际学生培养标准,创新国际学生管理和培养模式,提高学生事务管理工作水平。从准入、培养和保障等方面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和国际学生事务管理人员队伍,提高授课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尊严感、成就感和自豪感,为提高来华留学教育质量提供队伍保障。构建高校内部保障与外部保障相结合的质量保障体系,加紧推进并完善来华留学质量认证工作,对高校來华留学教育的办学资质和办学水平进行过程监督和宏观监督。高校要明确自己的来华留学教育质量发展主体地位,树立质量意识,建立融合管理和服务、建设和监督于一体的质量保障体系,切实将来华留学教育质量建设植根于日常实践之中,形成质量保障文化,持续提高来华留学教育质量,吸引更多优秀国际学生来华学习。
参考文献:
[1]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国家风险分析报告2016[M].中国金融出版,2016:35.
[2]李伟,姚庐清.“一带一路”发展中的民族交流与核心价值认同[J].齐鲁学刊,2016(1):66.
[3]程迪.论全球化时代国家教育公共产品的消解与建构[J].教育与职业,2006(5):12.
[4]顾明远.“一带一路”与比较教育的使命[J].比较教育研究,2015(6):2.
[5]付红,聂名华,徐田柏.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风险及对策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5:193.
[6]陈丽,伊莉曼·艾孜买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教育近10年发展变化与策略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16(10):28.
编辑 王昕 校对 许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