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曾庆芬
做青年之友要主动
文 | 曾庆芬
2016年上半年,我在苏州下沉期间随下沉组拜访了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是从团省委转岗的老团干,他热情地带我们参观了校园。校园中间一块大石头被院长称为“镇校之宝”,他说看起来像麒麟,我横看侧看都没看出一丁点儿麒麟的样子,但是石头上面“我在乎你”四个字倒是很有意思,这一办校精神非常新颖、直白,但是直击要害。院长在《中国教育报》上发表了署名文章《“利他”是校企无缝对接的粘和剂》,回答了“如何解决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和能力不足”的问题。做好共青团工作正是需要这种“我在乎你”和“利他”的思维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团干部要做青年友,不做青年官。要做青年友,就要求团干部眼睛向下,多站在青年的立场上换位思考,多说一句,多做一点。做共青团工作近两年,我的体会越发深刻:只有青年把团干当朋友了,才谈得上引导青年“不忘初心跟党走”。
我刚到团省委上班没多久,就亲眼目睹一个挂职干部给创业大赛选手发放奖金却挨了一顿骂。那是第二届“创青春”APP大赛省赛奖金,负责签字的领导在单位期间,挂职团干没去找他签字,等选手们来电催时,那个领导恰巧去北京出了差。有个选手等得很焦躁,每天一催。那个挂职干部被催得烦了,不屑地说几千块钱这么急吗?有一天,那位选手打电话过来不知骂了一句什么难听的话,挂职干部再不肯接他电话。我负责了善后。
虽然那位选手过激了些,但是如果早点签完字或者解释得耐心些,也不至于招来一顿骂。2016年,我负责发放第三届APP大赛全国赛奖金。吸取挂职干部的教训,负责签字的领导出差,我就跟那个部门的同事打招呼,他们领导一回来就知会我一声。中间也有选手反复催问,我一边解释奖金是由承办方打款到团省委,一边询问承办方奖金发放的大致时间。
奖金发出后,只有一个选手在微信上回复我收到了,我怕有人没收到钱,挨个打电话确认,电话一次打不通就反复打到接通为止。有同事跟我说没必要,收不到钱他们自然会打电话找我。我平时给房东汇房租也会电话确认,在企业与企业之间,打汇款确认电话司空见惯,然而在机关可有可无。但是共青团去“四化”之一不就是去“机关化”吗?
2016年8月,第三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江苏地区赛开赛前几天,我接到一个创业青年的电话,说想报名参赛。我跟他说今年肯定来不及了,因为选手是由各团市委推荐上来的,而且会务手册都印了。那位青年听了,表达了巨大的遗憾和失望,说他一直在网上关注“创青春”大赛的消息,只是不知道报名渠道。
当时,我手里忙着好几件事,几个团市委城市青年工作部的同志在会务手册定稿后说还想修改参赛回执,我硬着头皮和承办单位团张家港市委沟通协调。大赛开幕式微信宣传稿,加班改了几遍领导都不满意,正抓瞎。但是电话那头创业青年诉说的委屈和遗憾让我没忍心挂断电话,再说有创业青年想报名参赛却找不到渠道,这的确是我们工作不到位。那天刚好是江苏省人才办主办的第四届中国江苏创新创业大赛报名最后一天,报名回执统一在团苏州市委汇总。时间已是下午5点,我也不知是否来得及,但还是把一线希望留给他,并告诉他以后可以常联系团市委城市青年工作部,因为共青团每年都有很多创业活动,团省委一般都是让团市委推报。
本来一分钟可以挂断的电话,我花了快十分钟。挂了电话,我赶紧一头扎进自己的工作中。不知道那位创业青年后来有没有赶上报名,就算报上名了,不知道他是否拿到了奖,但是回想起这个电话,我问心无愧。
2015年下半年,团中央城市青年工作部发了一个“城宣小蜜蜂”的考核通知,考核各团省委城市战线的宣传工作,要求在国家级的刊物和新媒体上发表。领导把这个光荣艰巨的任务交给了我。团省委城市青年工作部按要求新开了微信公号,取名为“江苏青创汇”,领导让我设计头像,要求既有意义又有意思。我提交了创意“创业创新就像开口向上的彩虹”,最开始领导很排斥,觉得不严肃。我耐心解释,说创业青年比普通人体验得更多,就像彩虹一样;开口向上意思是创业路越走越宽,越走越远。创意终于说服了领导,我一天绘画基础都没有,只能手绘草图交给广告公司做。我心里想的是“小龙女”,但看到的成品却是“小笼包”,直到被毙掉好几次后,终于接近我心中“小龙女”的样子。
第二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商工组全国赛开赛。我负责收集选手的参赛资料和回执,并编辑大赛微信稿。那是我第一次编辑微信稿,我想设计微信公众号头像的过程可以写篇文章一起发,题目就叫《创业创新就像开口向上的彩虹》,把它投给一本国家级杂志,很幸运被录用了。
在编辑微信稿时,我发现有个项目非常有趣。选手留学日本发现出境WIFI商机后,先潜伏在日本业内最大的公司,利用会四国语言的优势参与全球运营商谈判业务,后来回国创业,并到日本开了分店。真为这个选手的机智点赞。当时我就想采访这个选手,如果文章能发表,一来完成宣传考核任务;二来也算是帮选手做广告;三来需要出境WIFI的读者看了也算是意外收获。考虑到比赛前,选手可能很紧张,我先吃透材料,写好采访提纲。比赛结果出来,这位选手果然斩获了初创组的银奖。微信采访很顺利,那位选手对答如流。采访一结束,我一气呵成写完初稿。这篇文章也非常顺利地在某国家级杂志上发表了。我把样刊拍给选手看时,他欢欣雀跃,没想到我做了这么小一件事他会那么开心。我想这就是提升了青年参加共青团活动的“获得感”吧。
那一届江苏还有个做蓝领招聘的APP获得银奖,这个项目解决了农民工上网找工作的痛点。比赛后我两次联系采访,答复都是公司忙着第二轮融资,实在抽不开身。当时我真想放弃,但想起晨会上有位老团干的话“做共青团工作就是要俯得下身子,耐得住性子”,我预约了第三次。融资终于结束,公司负责人接受了我的微信采访。但是他比较保守,我问的很多问题都被视为公司机密拒绝回答,不像前一个选手那样,乐于畅谈自己的创业历程。所以最后采访稿出来效果可想而知,只能说四平八稳,不过稿子最终还是在某杂志上发表了。
第三届“创青春”大赛时,团中央“城宣小蜜蜂”的考核已经取消,但是比赛结束我又写了两篇采访稿,动力主要来自创业青年的热情鼓励。第三届“创青春”省赛录制开幕式宣传片,第二届“创青春”那个做出境WIFI的选手在视频中感谢团省委的宣传帮他们带来了客户和代理商。这样的效果出乎我的意料。
2016年11月,“创青春”金奖选手来电咨询奖金发放时间,我说按往年的节奏,奖金可能还早呢,要不先来个宣传,说不定客户和代理商就找到你了。结果他居然说前几天刚在某报做了两个整版的宣传。我深吸一口气启发他,智能制造这种前沿科技行业是不是需要受众更宽广的媒体平台?这位选手最终被说动接受采访。稿子写好后投给某国家级杂志“中特环保杯”双创征文版,第二天就收到编辑老师认可的回复,这样我又争取了一篇。后来圣诞节时,这位曾经不重视宣传的创业青年问我是否有时间再帮他写篇文章,我窃喜,对方终于被我改造成功了。
我满怀信心地采访另一个银奖选手,他的公司位于邳州,做高端半导体芯片,在我印象里,邳州的产业就是大蒜。没想到回复相当高冷,那位选手说自己没什么传奇经历,工厂也没建好,想等工厂建好后再宣传。我被气笑了,这个中科院博士是不是傻了,回他一句“妄自菲薄”,他立刻改变主意接受了采访。为了节省他的时间,我让他尽可能多地发相关资料给我,我消化完有不懂的再问他。我高中物理化全部鸭蛋,敢写高端半导体芯片的稿子,真是需要很大的勇气。那些专业术语,我不停查阅资料,一遍看不懂就看N遍。稿子出来,居然是我发表的几十篇文章里,被编辑老师修改得最少的。2017年5月,团江苏省委举办了“‘两聚一高’做先锋,创新创业创青春”系列活动,省委李强书记出席了新生代青年企业家代表座谈会。有个前来参会的创业青年代表也来自邳州,也是从事半导体行业。我问起那个“创青春”选手,他自豪地说就是被他“忽悠”过去的。他是邳州人,落地邳州后,陆陆续续为邳州引进了好几家有实力的半导体企业。我第一次对产业链有这么直观的认识。
回头想想,本来只是安排我收集资料、报送回执,这些采访工作,算是自己“没事找事”,虽然为此加了一些班,碰了一些钉子,但是结局总有惊喜。创新创业,就像开口向上的彩虹,一切皆有可能,服务青年创新创业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作者系团江苏省委青年发展部筹备工作组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