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汐璿:体育产业很性感,对它要有耐心
主题:中欧微论坛,大数据助力“互联网+体育”新打法
时间:2017年5月19日
地点:北京水立方
演讲人:张汐璿 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 联席董事
体育产业已经起来了,但是暴风还没有来。
体育产业很性感,首先它是一个非常大的行业,既有人口红利,还有消费红利。当物质方面得到一定的满足,人就开始在精神层面有所追求了,除了文化就是旅游和体育。再者就是政策红利,过去两年,国家陆续颁布了一些政策,有助于将体制内的优质资源释放出来。还有结构的红利,中国有两亿中产阶层,其中只有9%的人有运动习惯,比例只有美、日、韩的一半。现在家长一般会送小朋友去学音乐等艺术,下一个趋势是,家长会送小孩去学一个体育方面的技能。
从投资机构的角度来说,体育是非常性感的。它不但是一个巨大的行业,而且还是一种技能,所以潜台词也包括教育。中国人没有为体育付费的概念,但有为教育付费的习惯,这使得体育有一定的变现空间。体育是在规定的场地,做规定的动作,本身是一种游戏,游戏产生黏性,就会有人去观赏,去买单,比如NBA。手游和页游只有一两年的生命周期,体育的生命周期非常长,体育类网游的生命周期也非常长。
过去的两三年里,有非常多的投资进入体育行业,无论是在观赏体育的层面,还是在大众参与型体育的层面。两者投资逻辑不一样。前者比如欧洲五大联赛和北美四大联盟,是马太效应极其明显的板块,更像文化产业,这意味着只要抓住非常核心的赛事资源,进行二次加工,就有变现的机会。观赏性和互联网经济相结合,消费者可以通过互联网的形态来消费。后者需要大众实实在在参与进去,一定是线下的闭环。参与型体育可能更像教育行业,短期来看是连锁的形态,更多的却是线性的扩张。
很多工具类的公司,无论是与跑步相关的,还是与瑜伽健身相关的,都希望用互联网的形态去切割某个产业,以达到某种平台型效应。但现实是,不像其他行业,参与型体育参与的人次太少了,产业太薄了,很难去切割到可以迅速爆发的某个点上。只有当大众参与面广了,有越来越多的服务提供商和一定数量的消费者,切割才是有效的。短期来看,它是无效的。
同样,我们一定要把握体制内各种资源向体制外输出这个机会,但很多利益链条根深蒂固,进度也并没有那么快。所有的优质资源可能都像细水长流,需要五年甚至十年才能逐渐被市场化。
所以,面对体育行业,各方都要有足够的耐心,尤其是创业和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