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环境意识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2017-06-26 11:00黄鲁
商情 2017年13期
关键词:意识农民环境

黄鲁

农村生态本是一个令人向往的环境,然而在生态环境日益遭到破坏的今天,我国农村也未能幸免,农村环境日益恶化,现状不容乐观。解决农村环境问题除了政府之外,必须依靠农村人口的主体―农民,农民的环境意识水平是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关键环节。因此本文探讨了农民的环境意识及其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通过分析其特点从而提出治理的对策,从而达到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建立以及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这一目的。

生态环境农民农村生态意识

一、环境意识的定义

从根本上讲,环境意识是一个哲学的概念。是人们对环境和环境保护的一个认识水平和认识程度,又是人们为保护环境而不断调整自身经济活动和社会行为,协调人与环境、人与自然互相关系的实践活动的自觉性。也就是说,环境意识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是人们对环境的认识水平,即环境价值观念,包含有心理、感受、感知、思维和情感等因素;其二是指人们保护环境行为的自觉程度。这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二、当前我国农村的生态环境问题

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导致农产品污染加剧,滥用饲料添加剂导致畜产品中有害物质不断超标,极大地影响食品安全,危害人体健康。据披露,每年我国消费者因食物残留农药和化学添加剂中毒的人数超过10万人。从南方的“瘦肉精”到北方的“有毒菜”,近年来,一波波有关食品安全的新闻不绝于耳。据农业部对工矿企业区、污染灌溉区等重点区域主要农畜产品污染情况调查,其污染物超标率达18.5%,2005年对部分省会城市农贸市场果菜的抽样检测结果表明,水果、蔬菜农药超标率为20%左右。

三、农民环境意识及其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农民环境意识

环境教育在我国虽已开展多年,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环境宣传教育工作重点一直在城市,对农村的环境教育宣传工作还显得相当薄弱。农村环境宣传教育普及覆盖面不广,农民的环境意识淡薄,这样的情况从根本上讲,主要是环保价值观的缺失。

解决我国农村的环境问题,其中一项任务就是开展农村环境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让农民树立强烈的环境意识,调动农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农民行动起来,农村的环境问题才能有望解决,小康生活才能真正全面实现。因此,需要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环境教育帮助农民树立科学的环境价值观,以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在农村人群文化水平相对不高的情况下,通过开展环境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广大农民的环境意识和认识水平,提高他们参与保护家园的意识。

(二)农民环境意识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

农民环境意识的高低直接决定农村生态环境的好坏。我国农民普遍缺乏环境意识,由此,化肥、农药、秸秆、家禽粪便等造成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农民却对破坏环境的行为及其产生的后果浑然不知。因此,环境宣传工作要適应新的形势,应将提高农民环境意识作为今后宣传工作重点,面向乡镇和农村,运用广播、报纸、黑板报等形式加强对农村居民环境知识的宣传工作,让居民了解农村环境工作的重要性,了解如何减少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污染。帮助农村居民了解农村环境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及其危害,唤起农民的生态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全民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样,农村生态环境才有可能好转。

四、提高农民环境意识对解决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的重要作用

提高农民环境意识,是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必备的一个精神条件,从观念上改变农民对待自然的态度,改变人与自然的对立关系,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同时,也能使农民把观念转化为行动,自觉参与到环境保护当中来对我国当前农民环境意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当前我国农民的环境意识总体较为薄弱,农民的环境知识匮乏,环保意志薄弱,不利于农村环境问题的解决。文章分析了我国农民环境意识现状的成因环境意识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因而,我国的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科技水平落后导致农民环境意识薄弱其次,农民素质较低农民受教育的水平低、职业技术能力差、环境法律意识和环境伦理意识较低影响了农民环境意识水平的提高还有,我国的国家政策的影响、腐败问题和公务员环境意识的薄弱都会对农民环境意识的形成产和影响,不仅如此,我国传统的生活习惯和消费观念也阻碍了农民环境意识的提高。

从实践引导的角度进行探讨。改变农民的观念不是最根本的,而是要把观念落实到行动中来,才是是根本的,因而,提高农民在社会实践中的环境意识水平也是至关重要的。本部分主要从四个方面对和农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实践进行论述,探讨如何提高农民环境意识水平。第一,经济实践: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一来为农民提高环境意识水平奠定物质基础,二来也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科学的模式。第二,社会实践:在农村构建一支环境意识强的环保先锋队,主要起到模范作用,以现实行动激发农民参与的热情。第三,生活实践:引导农民形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第四,组织实践:引导农民建立民间环保组织。

从完善法律和规范制度的角度进行探讨。提高农民环境意识水平,需要政府提供完善的法律法规和规范的制度,以引导农民在日常生活中遵守法律法规。同时,当农民的环境权利受到侵犯时,也有法律可以保障他们的生态权。同时,文章还探讨了通过制定明确的奖惩制度来激发农民参与环保事业的热情,保证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结语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自然条件和物质基础,也是人类生活生产不可缺少的资源,农民的环境意识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要提高和重视农民的环境意识,从而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志家.环境意识研究:现状、困境与出路[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20-16.

[2]徐篙龄.环境意识关系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J].科技导报,1997(1):46-49.

[3]顾松圃,顾柏园.农村生态环境调查与分析[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8(03).

[4]朱启臻.农民环境意识的问题与对策[J].世界环境,2000(04).

[5]樊琼.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法治建设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

[6]关巧菊.论当前我国农民的生态道德教育[D].山西师范大学,2009.

[7]2005年全国统计年鉴.

猜你喜欢
意识农民环境
耕牛和农民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农民
环境清洁工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漫观环境
消防意识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已达1200万(等10则)
做农民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