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红岩文化景区开放状态下的问题及对策

2017-06-26 22:48蒲勤
重庆行政 2017年2期
关键词:红岩遗址文化产业

蒲勤

“红岩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在内涵和价值上,既有普遍的共性,又有着独特的个性。红岩是响亮的文化名片,受到世人的瞩目。孕育和传承“红岩精神”重要载体的红岩文化景区(红岩革命遗址群)自2008年3月26日免费开放以来,每年平均接待来自国内外游客600万人次。为全面、客观地了解社会各界对红岩文化景区的满意度评价,发现目前存在的薄弱环节,从2010年至2016年以来,红岩联线管理中心每年随机对1000名观众采用现场问卷调查或电话访问两种方式进行抽样调研。公众的支持和客观中立的评价为促进红岩文化景区的自身发展建设和红岩精神的传承弘扬提供了宝贵意见,从而找寻亟待解决存在问题的合理、科学对策。

一、当前红岩文化景区开放面临的问题

(一)红岩革命遗址存在安全隐患

2007年红岩联线所辖景区接待国内外游客256万人次,2008年免费开放以后增至360多万人次,2009年骤升至545万人次,2010年至今平均年接待600万人次左右,其中2016年达650万人次。作为遗址类博物馆的红岩文化景区,其所辖革命遗址有着数量众多、相距分散、体量较小等特点,故而形成现在参观的三大景区,分别是特园民主党派为核心的城内景区,南方局暨八路军驻渝办事处为核心的红岩村景区以及红岩英烈为核心的歌乐山景区。原本文物保护任务比较繁重,随着当前游客量翻倍,各景区运行负荷陡然加重,景区管护压力迅速增大,严重威胁到革命遗址文物本体安全。如南方局暨八路军驻渝办事处三楼机要科、渣滓洞男牢二楼存在倾斜垮塌等安全隐患(现被迫关闭)。特别是黄金周假期,原本从渣滓洞停车场至景区5~10分钟的步行路程,高峰时期游客至少要排队两个小时以上才到景区进口,院内空间狭小,游客拥堵不堪。

(二)景区服务设施现状与红岩品牌极不相符

与国内外一些博物馆、纪念馆相比较,红岩文化景区显得相当“朴素”。欧洲等国家的博物馆、纪念馆除了设立高中低各档次的餐饮地点外,还配备齐全的休闲设施、纪念品购物场所、游客或会议接待中心等,并且有保证游客安全的急救中心,为游客提供互动和教学的培训中心等。与之相比,红岩文化景区还有很大差距,配套服务设施要么缺失,要么规模小、档次低。如歌乐山景区没有游客接待中心,服务经营项目单一,缺乏特色文创产品和多元化服务,制约了红岩文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道路交通拥堵情况依然严重

红岩三大景区,只有红岩村景区是封闭式管理。特别是歌乐山景区,旅游道路不但和多条过境公路交叉混杂,且道路窄、坡度陡、急弯多。虽然近年对道路有过改造,但路面未加宽、未形成循环体系,加之参观游客数量持续上升,景区公路拥堵情况与十年前相比较不但没有缓解,反而更加严重。特别是双休日、黄金周期间,公路拥堵不堪,景区交通秩序一片混乱,给游客旅游参观以及周边居民出行造成极大不便。

(四)宣传服务水平制约社会教育功能的发挥

经调查统计,游客对红岩文化景区的展览陈列满意度为89%,说明距离游客要求还有差距。从历年数据上分析,青少年参观人数有所下降,红岩品牌认知度有所下滑,中老年对红岩满意度偏低。主要原因在于纪念馆基本陈列雷同、特色不足,内容挖掘上缺乏创新、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运用较少,文物陈列与保护面临经费短缺等现状;服务项目(产品)单一,主要为一般性参观讲解,缺乏参与性、体验性、互动性以及其他特色服务项目。

(五)文化产业发展较为薄弱

现阶段红岩文化产业发展还不充分,总量规模小,市场化、产业化程度不高,贴近群众学习工作生活的红岩特色拳头文化产品缺乏、产品品质不高,不能完全满足观众对红岩文化的现实需求。影响红岩文化产业发展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内部文化产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没有理顺,没有形成全面系统地引导文化产业发展的管理体系。二是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虽然红岩文化资源丰富,但文化产业发展较弱,对现有的人才、资金、技术、信息、项目等文化资源没有做到最好配置,造成了文化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三是文化改革发展有待于进一步深化,缺乏活力,没有形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创新能力不足,创新激励机制没有形成,现代化的文化产品生产和组织方式没能得到充分运用。四是文化产业投资机制不够完善,产业基础薄弱,社会资金还未涉足。

除以上问题外,当前还存在景区黑车和无证导游欺诈游客、谋取暴利,严重挠乱景区秩序;人力资源严重滞后于景区发展需要等等。

二、应对当前红岩文化景区开放问题的对策思考

治病找病根。红岩文化景区开放当前面临的问题的核心原因在于新的发展态势下政策法规、资金、人力等行政投入不够,行政途径与市场手段综合利用促发展不够,保护、利用、共赢的理念和社会共識不够。

(一)加强立法保护力度,实现景区封闭式管理

2002年重庆市委、市政府对红岩遗址保护区进行综合整治,制定了《重庆红岩遗址保护区管理办法》,并于2004年10月15日起正式实施,至今已15年,但主要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如免费开放以来红岩革命遗址核心保护区内512亩土地未确权,辖区内尚有有8个权属单位、429户住户。1.红岩是重庆乃至全国文化名片,党和全民族的精神瑰宝,实施地方立法,用刚性法治来加强革命遗址的保护具有重大意义,进一步修改完善《重庆红岩遗址保护区管理办法》尤显重要。2.立法刚性首先解决红岩遗址核心保护区土地权属问题、景区拆迁问题,严格划定保护区、控制区、禁建区、核心区,明确执法主体和权限,以及各单位相关职责,呼吁社会公众监督和遵守等。3.在土地确权基础上,以创建5A级景区为平台,化整为零,分条块分步实施拆迁,构建相对独立封闭的景区,从而最终实现封闭式管理。

(二)加强财政预算投入,实现景区“精细化管理”

猜你喜欢
红岩遗址文化产业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上汽红岩插上互联网翅膀
刘家庄遗址的跌宕发掘
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让红岩精神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