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劼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文明委“运用生活化的场景、日常化的活动、具象化的载体推动核心价值观在家庭中生根”的工作要求,重庆市文明办从2015年开始,连续三年在羊年、猴年、鸡年春节以“根在家、训在家、爱在家、礼在家、网在家”为主要内容开展九童圆梦春节行动,通过学校布置春节亲情作业组织孩子们参加拍习俗微视频、拍团圆照片、写家风家训、访家乡穷亲、寻美丽乡愁、做年夜饭菜、创作春节童谣、当礼仪大使等系列特色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入百万家庭春节生活,真正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未成年人心中生根发芽。三年来,全市40个区县开展集中活动750多场,5800多所城乡学校累计组织600万学生家庭参与。
一、根在家,在文化传承中厚植核心价值观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为根”的人文理念,在万家团圆、合家欢乐的时刻,在家庭成员之间开展核心价值观融入生活的实践活动,是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落小、落实的有效载体。
(一)让春节习俗扎根家庭。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新事物的发展,春节传统习俗逐渐淡去,春节习俗中蕴含的核心价值观元素也逐渐消磨。九童圆梦春节行动借春节团圆这个大好时机,动员小朋友们“拍一次春节习俗微视频”,让他们在镜头的催动下去观察、体验春节习俗。小朋友们与父母一起写与核心价值观有关的春联,学习制作包含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窗花、灯笼,既带动整个家庭重拾春节习俗,培养孩子的民族认同感、文化认同感,又巧妙的将核心价值观24字内容植入家庭春节生活,在合家欢乐中潜移默化地给孩子心底种下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大渡口区实验小学某学生与爸爸妈妈一道制作了30多盏核心价值观主题红灯笼并把它们挂到爷爷奶奶、叔姑舅姨家的门头上,还送到同学和好友家里,让核心价值观随着春节的喜庆和祝福走进家门。
(二)让浓浓年味扎根乡愁。家是小国,国是大家,有国才有家,爱家必爱国。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家庭,三者从来都是根本统一的。重庆市文明办连续三届举办“记住年味·寻根乡愁”——九童圆梦春节行动启动仪式,发布“重庆十大乡愁文化旅游路线图”,组织200万中小学生在春节随父母回到家乡,寻找父母祖辈的记忆,寻找古镇、古建筑、古村落,赶庙会,穿民族服饰,走访家乡亲人,感受家乡巨变,培养孩子对家乡故土的感情,传承古老的乡土文化。特别是在走访家乡穷亲的过程中,孩子们与穷亲们畅谈中国梦,帮他们制定脱贫计划,真正为祖国富强践行责任与担当。这一系列年味里寻乡音、觅乡情活动,让许多孩子知道自己的根在乡村,同时也培养他们对家庭的依恋,对家乡的热爱,对祖国的深情,对民族伟大复兴的期盼。
(三)让传统文化扎根血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领域沉淀下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智慧源泉。九童圆梦春节行动组织中小学生参与“寻找家乡传统艺人”活动,让孩子们跟随春节传统文化手艺人当一天学徒,从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精粹和魅力,既吸收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友善、谦和及工匠精神,又带动整个家庭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孩子们通过照片、视频、手抄报、小作文等形式在网络上呈现了春节里铜梁龙灯、綦江木板年画、秀山花灯、土家族摆手舞、涪陵八版锣鼓以及渝东南土家族居民的“黄十八”和“过赶年”等春节传统文化艺术,使孩子们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沐浴熏陶,增强了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训在家,在家风家教中筑牢核心价值观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的基础性教育,好家风是未成年人树仁爱之心、爱国之志的根基所在。九童圆梦春节行动利用春节这个合家团圆的时刻开展“家庭议事会”、“寻找好家教”、“写家风晒家训”、“家风故事会”等活动,通过立家规、传家训、扬家风,让核心价值观融入家风家教。
(一)家里家外立家规。九童圆梦春节行动要求全市中小学生在家里主持开一场别开生面的“家庭议事会”,与家人共同制定家规。在家里制定家规后再在家外议家规。开展“你挑刺我送花”议家规活动,孩子们通过微信、微博、QQ等方式晒出“家庭议事会”制定出来的家规,让亲朋好友共同来评共同来议,给家规提出修正建议,同时也在家里家外监督家规的遵守情况。众多家庭制定“遇事不争吵”、“家务分区制”、“每天一小时家庭阅读时间”、“吃饭不玩手机”、“遇见乞讨捐一元”、“出门不闯红绿灯、不乱扔垃圾”等家规,大力倡导讲爱不讲“理”(对待孩子的成绩与成长多包容、多理解,不争输赢少辩对错)、讲勤不讲惰(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庭杂务分工协作)、讲善不讲恶(忽以善小而不为,忽以恶小而为之;要求孩子多做义工、关爱他人,遇见困难多伸援手多帮助,不要无视,不能沉默)、讲学不讲娱(身教重于言传,要求家长春节闲暇时多陪孩子多学习,少打麻将少耍手机)的家庭氛围。
(二)线上线下传家训。九童圆梦春节行动策划开展“议家训、写家训、晒家训”活动,由孩子们发起,在线下与家庭成员和长辈们一起学家训、诵家训、识家谱,了解家训背后的家族历史故事,并用书法书写祖训族约,用电话、书信等方式与远在他乡的亲朋好友分享家训故事。在线上,小朋友们通过QQ群、微信群同长辈们讨论家史、家风、家训,一同认知家训背后的故事和意义,传承优良家训,并将用书法写出的家训拍成照片发布到微信朋友圈和网络专题平台,引发同学好友点赞评议,共同感悟家训背后的人文流脉。江北区观音桥小学某学生晒出家训“常怀感恩之心,常为感恩之行”,7000多网友点赞。市文明办连续三年向全市征集优秀家训书法作品共600余幅,在春季开学之际开展学校巡展56场,让更多孩子感悟家训文化。
(三)校内校外扬家风。全市5800多所中小学校组织孩子们在校内开展“寻找好家教”活动,围绕“家风”“家训”“家史”,寻找书写家族历史和家庭教育中的好故事,让孩子们在发现发掘过程中了解家族历史,承袭艰苦创业、勤俭持家等优良家风。三年春节行动共征集优秀家教故事3000余篇、优秀家训4000多条。寒假来临,学校将“春节家书”志愿行动作为孩子们的校外亲情作业,组织大家在节前给在外打工的父母写一封家书,邀请父母回家团圆,重庆农村商业银行等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大力支持,捐赠邮资、信封、信纸,全市1000所乡村学校的留守儿童共发出30万封书信,这场呼唤人伦与亲情的家书行动吸引了近100万山区父母返乡与孩子们团聚。南开小学在开学典礼上举办“家风故事会”,邀请优秀学生的家长在开学典礼上讲述分享好家教好家风,就如何引导孩子生命成长、精神成长、文化成长,如何让中华传统文化基因在廣大少年儿童心中生根发芽等内容向家长朋友传经送宝,大力倡导好家教好家风。
三、爱在家,在人伦亲情中滋养核心价值观
爱是感恩,爱是责任,爱是担当。九童圆梦春节行动策划编感恩短信、写感恩家书、“笑脸·孝脸”摄影大赛、烟花换灯笼、做爱心年夜饭等参与性强的活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会“感恩”,学会懂得尊重他人,从小知道感恩他人、帮助他人。
(一)感恩父母养爱。爱的氛围是孩子们在家庭生活中树立健康人生观和正确价值观的养分。九童圆梦春节行动“编感恩短信”活动倡议全市未成年人在春节期间为家长编原创感恩微信,以最少的字数传达最深的情感和最美的祝福,网络专题平台三年累计上传感恩短信30万条。“寻找最美家书”活动号召孩子们在春节给父母写一封感恩书信,感谢父母的培养教育,表达对父母的挚爱,超过15万名学生亲笔写下感恩父母的家书,市文明办从中评出400篇最美家书,《一封家书诉我情》、《亲爱的妈妈》、《父爱如山》等优秀作品获奖并展示。
(二)感恩长辈养福。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关爱老人是年轻一代的责任与担当。九童圆梦春节行动倡导孩子们在春节关爱、陪伴身边老人,让长辈们过一个幸福年、祥和年。三年春节行动,全市超过10万家庭的父母带领10万名少年儿童参与做爱心年夜饭,与身边的空巢老人、孤寡老人共庆佳节。“笑脸·孝脸”摄影比赛倡导小朋友们以“孝一孝·笑一笑”为主题与家里的长辈拍摄一张新年笑脸合影照,通过这种简单的方式来传播慈孝文化,让孩子们在“笑一笑”间明白“孝一孝”就是要给长辈们以陪伴,给他们带去温暖和欢乐,孩子们在活动中亲身体会“善”的朴实与高尚,让“崇善”植根脑海,为“行善”埋下种子。三年来共计13万多名孩子为70岁以上空巢老人拍摄“笑脸·孝脸”照片活动。渝中区人和街小学某学生在上游新闻网络专题上传了一张《年夜饭》的照片,李成蹊举杯敬长辈,让老人的脸上乐开了花,这张温馨的照片获得海内外2000多人次的点赞。
(三)感恩他人养德。城市因环卫工人的辛勤付出才能整洁靓丽。为了让孩子们体会到环卫工人的艰辛、理解他们的付出,市文明办每年春节行动都组织开展“给环卫工人送年夜饭”活动,10万未成年人家庭参与,与父母一道煮上一顿爱心年夜饭,放弃在家中烤火炉、看春晚,给环卫工人送去春节慰问,让他们在寒冷的冬夜感受温暖,有的孩子走进环卫工人家里一同包饺子、汤圆,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会感恩他人、感恩社会。烟花本是喜庆的象征,但春节期间在城区集中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噪音污染,环卫工人们还往往因为大量的清扫任务而没有办法回家吃团圆年夜饭,不能跟家人一起守岁。猴年春节,渝北区开展“承诺不放烟花,送你一个灯笼”倡议活动,举行签名仪式,青少年承诺少放或不放烟花爆竹可获赠一个大红灯笼和一副春联,10余名书画名家志愿者现场挥毫书写春联,赠送近千个小灯笼和千副春联,引导孩子们放弃燃放烟花爆竹的一时欢愉,换来城市的宁静与整洁,换来城市环卫工人们难得的一日清闲和一夜幸福。
四、礼在家,在合家团圆中践行核心价值观
中华礼仪是和谐、友善的表现形式,学礼、识礼、明礼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要求。九童圆梦春节行动三年累计印发100万册节日礼仪小手册,呼吁小朋友们在春节期间当一次礼仪大使,在走亲访友、团圆聚餐、春节出游中识礼、明礼,让家庭在活动中重拾“识礼”家风。
(一)走亲访友随礼。春节拜年长辈给晚辈发压岁红包是传统习俗,代表了长辈对晚辈的关爱与祝福,但有的孩子把压岁红包看作是理所当然的恩赐,不懂得珍惜与感恩,反而比阔气,任意挥霍。九童圆梦春节行动从树立未成年人正确红包观、人情观出发,引导未成年人在走亲戚拜访长辈时既随礼又懂礼,礼貌接纳长辈的压岁红包,以鞠躬礼、拥抱礼和祝福辞答谢长辈。三年里,全市近30万中小学生参与“春节红包感恩计划”,对自己在春节期间收到的压岁红包进行合理分配,定量用于购买学习用具、帮助结对的困境小伙伴、为父母或长辈准备生日礼物等方面。小朋友们在网络平台、微信朋友圈、家庭QQ群晒出“红包感恩计划表”和“红包收支清单”,接受父母长辈监督,培养节俭、惜福,践行知恩、感恩。
(二)团圆聚餐有礼。春节是合家团圆的节庆,家家户户都要吃团圆饭,既是倡导餐桌节俭的重要时刻,也是培育长幼有序、孝老爱亲礼仪的有利契机。九童圆梦春节行动动员全市中小学校将“团圆宴文明倡议四件事”作为学生寒假作业,要求未成年人在春节团圆宴席上依次做“提醒适量点餐”、“请长辈先起筷”、“劝长辈少饮酒”、“提醒不剩菜不剩饭”四件事情,让孩子们“小手牵大手”做倡导过文明春节的志愿者。
(三)春节出游行礼。春节是出游旺季,也是不文明旅游行为的重灾时节,特别是出境游,游客的行为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形象。九童圆梦春节行动将倡导文明旅游作为活动的重要内容,开展“春节出游文明坐标”志愿活动,孩子们在前往全国及世界各地旅游景区时,在纸板上写下自己的文明旅游新主张,然后手持纸板站在标志性景点留影,发到微博、微信和上传至网络专题平台,在自己践行文明旅游公约的同时还影响朋友圈。3万多孩子通过网络专题、微信、微博在网上晒出“遵守旅游地风俗”、“不乱涂乱刻,做中国好游客”、“出门在外更要排队”等朴实的文明旅游劝导语,在泰姬陵、金字塔、罗浮宫、埃菲尔铁塔等世界著名景点表达出自己的文明宣言,让文明成为旅途中最美的风景。渝北区文明办在春节寒假累计组织160名“文明旅游小小志愿者”到江北机场开展“大手牵小手文明伴我行”志愿活动,在候机厅向出行人群散发文明旅游公益宣传页,倡导“周游世界,文明有礼”。
五、网在家,在指尖互动中传播核心价值观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思维和阅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重庆九童圆梦春节行动利用重庆晨报新闻APP、华龙网微信公众号等互联网平台,将编感恩微信、写家风家训、访家乡穷亲、做年夜饭菜、拍团圆照片、寻美丽乡愁等活动与互联网紧密结合,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年味中更好的展示和传播。
(一)亲朋好友网上点赞。九童圆梦春节行动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在“上游新闻”APP开发设计九童圆梦春节行动专题展示平台,每年春节为小朋友们开辟手抄报、小作文、写家风家训、童谣、微视频、拍团圆照、感恩微信等作品上传通道,进行集中展示,全市40个区县5千余所城乡学校积极响应,300万中小学生参与其中,三年共上传作品300余万件,家长和孩子将展示作品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吸引亲朋好友累计点赞3000多万次,感恩微信单条最高点赞量2万多次,家风家训单条最高点赞量7000多次。点赞活动使九童圆梦春节行动成为春节期间朋友圈热议话题,影响更多人关注参与,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更大范围传播。
(二)新闻媒体网上引导。九童圆梦春节行动吸引央视、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人民网、中國文明网、新华网、光明网等中央媒体以及重庆日报、重庆晨报、重庆晚报、重庆时报、华龙网等市内媒体广泛关注报道,地方媒体和海外媒体也积极转载,三年累计报道9060条次,网络转载61000多篇。重庆晨报报道《一道亲情作业,收获几百万网友点赞》后,340多家网络媒体进行转载。在“春节出游文明坐标”志愿活动中,张女士在华龙网亲子频道晒出4岁儿子泰国游的一组照片,展现出孩子文明出游的点点滴滴,经央视、人民网报道后,数万网友浏览点赞。
(三)社会力量网上评论。九童圆梦春节行动吸引社会各届广泛关注,一些名博博主、微博大V、时评员纷纷撰写网络评论助力春节行动,深度分析和解读九童圆梦春节行动的重要意义、方法经验、社会效应,“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用传统文化激发少年中国梦”、“用乡愁筑牢梦想根基”、“九童圆梦春节行动引领百万家庭重拾好家风”、“九童圆梦春节行动用童心对接核心价值观”、“年味儿里涵养核心价值观”等优秀评论文章在网络广为转发,进一步扩大了发挥九童圆梦春节行动“以小家带大家”的引领作用。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日积月累的过程,九童圆梦春节行动将坚持一年一年办下去,坚持通过生活化的场景、日常化的活动、具象化的载体推动核心价值观在百万家庭生根,在百万孩子心中发芽。
作 者: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文明办未成年人工作处处长
责任编辑:马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