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瑞炜
书声琅琅是家中最美的风景
文/郭瑞炜
这几年,读经被热捧。
我非常赞成“读”,特别是朗读。
朗读,有利于孩子右脑开发。因为大声读实质是朗读者在自己欣赏自己的声音,久而久之,有利于孩子形象思维能力的自我培养。
朗读,改变孩子性格。性格内向者往往发出声音小,如能坚持大声读文章,能促孩子爱表达,性格也随之转变得更阳光。
朗读,促进思考。因为大声读使脑神经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这本身就能刺激人深入理解词句、文章。
朗读,积极促进记忆——大声读需集中精力,大脑处于“排空”状态,有利于记忆材料。
有家长问:孩子年龄大了,还要坚持朗读吗?我的回答是:坚持!
就孩子上学后而言,朗读,可加深他对课文的理解与自主把握能力。反复诵读名家名作就是模仿典范语言,接受其熏陶。诵读,把文章读得琅琅上口,对文章里的用字用词、词语搭配、句子格式、语言气势与基调就更加熟悉,这样,孩子的良好语感就能较快形成。
借诵读培养语感,提高语言能力,是学习语文的传统经验和基本规律。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孩子们根据课文内容去预习多朗读,可以帮助孩子们理解课文的意思。
朗读,对于提高孩子的写作水平也大有帮助。反复朗诵典范文章,久而久之,孩子们对课文内容的感性直觉增强了,对遣词造句,对语言前后的关联,对情感的表现,对层次的安排,心中有了感觉,品文便知优劣,下笔就有章法。
从更高远的审美能力培养来看,朗读有利于“诗性美”再现。文字文章的“诗意美”,可以借助朗读还原出来。
朗读还有利于其它学科的学习。比如在解数学题特别是文字应用题,孩子一时思维胶着时,如大声读题,效果一定会更好。如果需广泛深入思考、用心记忆的学科如坚持朗读,效率一定会很高。
还有,每每听到家长抱怨孩子成绩下滑了,看到家长们为提高孩子成绩四处打听这个培训班那个加强班什么的,心里不免为他们感到难过——其实这些家长们忽略了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方法,那就是——朗读。
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的起点以及基本功。最最重要的是——朗读能培养孩子专注、调控孩子的思维、促进孩子思考的精准、启动孩子的逻辑推理等,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朗读有助于情感的传递。
其次,应考虑给孩子读点什么呢?
婴儿和刚学走路的孩子,好的“朗读”就是注重朗读时的声音、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的、大量使用重复句、很好笑或很有戏剧性、刺激性以及充满色彩或孩子熟悉的事物。孩子2岁多了,开始喜欢一些情节简单、人物形象熟悉而较少的故事,如小狗、小猫或小兔子等。孩子再大,情节重要起来了。故事是在说什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孩子的好奇心在此。
不少论坛上,妈妈们热衷于给孩子买绘本故事书。
你要问我的看法,我的回答是:孩子小时,读读,可以;稍微大了,一定要“阅读随着孩子成长在变化”!因为,读绘本是浅阅读呀,浅阅读需要,但不能一味浅、一直浅。如果总是浅阅读,孩子一直停留在简单、直观的图画阅读,其思维能力将很难得到进一步提高,思维习惯及品质也会止步不前,以后就很难进入更高层次的文字阅读了。
实际上,深阅读才是浅阅读的基础。因为,在幼儿面前,他的阅读活动没有难易,没有绘图与文字区别,是我们成人用自己的眼光与标准“强加给孩子”“难易”的。我们要积极引导和帮助孩子进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深阅读,长大后,他才能进行随心所欲的浅阅读。倘若一味纵容孩子进行快餐式的浅阅读,智力结构一凝固,长大之后想深也深不了,多遗憾呀。
有些父母担心:现在意识到朗读的重要,是不是晚了?请记住:孩子永远不会因为年龄太大而不适合听故事!我们成人还喜欢各种各样的故事呢。
当然,要抓朗读,多读唐诗宋词或者“四书五经”这样的典籍!有争议的、被商业化弄得乱象丛生的书籍,还是远离些为佳。
少读孩子不喜欢的书,因为厌恶情绪表现在朗读上会造成负面影响。
不让孩子负担太重,选书要考虑孩子智力、社会背景与情感状况,不读超过孩子理解程度的。
如没足够时间,不要开始朗读。读一两页就停下,非但无法刺激孩子的阅读兴趣,反而会扼杀阅读兴趣。
别把朗读当条件(如“如果不收拾房间,今晚没故事听!”),孩子见你把书当武器,对书的态度会转为消极。
把读书时间当做你和孩子一起享受的特别时光!选与孩子年龄相仿的书,给孩子读前最好自己看一遍,熟悉一下其中的内容。如果你能在很熟悉的情况下给孩子朗读,那种自信孩子一定能感受到!这样,孩子有可能永远爱上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