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新加坡特约记者 辛斌
新加坡“第一家族”前不久因为一场公开的争吵成为世界焦点,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和他的弟弟李显扬、妹妹李玮玲的个人履历也受到不少人的关注。值得注意的是,李家许多家庭成员都在剑桥大学留过学。这与新加坡重视培养优秀留学人才的国家政策有关。作为小国,为避免人才枯竭,新加坡在精英教育上采取举国体制,选拔最优秀的学生,一路奖学金送至全球顶尖学府深造,待其学有所成后纳入政府部门。
李家可开剑桥校友会
李光耀家族和剑桥的渊源很深。李光耀夫妇均毕业于剑桥大学法律系,两人成绩优异,都获得过双重一等荣誉学位。李光耀有三弟一妹,其二弟李金耀与李光耀一样曾于剑桥大学修读法律,其后与兄长开设律师行;四弟李祥耀为一名医生,曾在剑桥大学修读医学。
李光耀的两个儿子也都是剑桥校友。长子李显龙高中毕业时获得总统奖学金和武装部队海外奖学金,被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录取,攻读数学与计算机科学专业。次子李显扬也获总统奖学金及武装部队奖学金赴剑桥大学深造,后来拿到剑桥一等荣誉学位及斯坦福大学理科硕士学位。李显扬的太太林学芬是剑桥大学法律系毕业生,创办新加坡斯坦福律师事务所。在李光耀的子女中,女儿李玮玲的教育背景相对逊色,她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
李家第三代也不乏英才。李显龙子女中排行老三的李鸿毅1987年出生,曾获得公共服务委员会海外优异奖学金,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经济学,之后在谷歌工作,任产品经理。李显龙幼子李浩毅,曾拿过国际物理奥林匹克大赛金牌。李浩毅和哥哥李鸿毅一样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李显扬有3个儿子:长子李绳武、次子李桓武、三子李韶武。李绳武2009年本科毕业于牛津大学,2011年获得剑桥大学政治与经济学硕士,从剑桥毕业后,又赴斯坦福大学攻读博士,目前在哈佛大学从事研究工作。李显龙与前妻黄名扬(亦毕业于剑桥)之子李毅鹏患有白化病,视力也有障碍。在家人支持和自己的努力下,李毅鹏获得新加坡国立大学学士文凭。
出于历史因素,新加坡早期出国留学以去英国为主,但近年来,美国逐渐成为新加坡学生留学的热门选择,但留学人数仍以英国为最多。
“拔尖”培养从小学开始
李光耀曾指出,新加坡要减少失败的风险,就必须坚持“唯才是用”,尤其是政府领导者,必须由“最能干的男女担任”。这种实用主义态度,保证了执政党人民行动党的活力,也深深影响了该国的教育体系。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新加坡政府广泛设立奖学金,选送成绩优异者到世界名校深造,同时还与世界一流大学合作办学。这种英才教育为新加坡培养了一支高层次的精英人才队伍,他们占总人口的1%-2%。
新加坡教育体系重视考试与分流,筛选过程从小学四年级的“高才教育计划”(GEP,也叫“天才班”)开始,层层淘汰。天赋异禀的孩子,无论家庭背景如何,只要能考取好成绩,就有可能成为收入丰厚又享有社会地位的高官,从此改变命运。每个小学生在三年级时会参加GEP选拔考试,成绩最好的1%有希望进入全国仅9所学校的天才班,完成四到六年级的学习。
90%的GEP学生会在PSLE(小学离校考试)考试中名列前10%,一半以上在A水准考试中拿4个A以上,80%的GEP学生会通过直升计划直升中学。这些人中的一部分后来在政府相关部门或机构中担任重要职位,还有一些成为该国各行各业的顶尖人才。
留学采用国家“委培”制
新加坡的留学政策采取计划式培育,由公共服务委员会负责。公共服务委员会甄选人才非常积极,从高中进入大学开始,即以学术表现来筛选优秀学生,提供各类奖学金,包括象征最高荣誉的总统奖学金、公共服务奖学金、武装部队奖学金、警察部队奖学金等。
新加坡总统奖学金的前身是殖民地时期的英女王奖学金。现在,要想得到总统奖学金,候选人需要通过选拔委员会的面试,除了展示在剑桥高级水准考试和课外活动优秀能力外,还必须具备出众的领导能力。选拔委员会的成员包括公共服务总长、大学校长和公共服务高级成员。
获得总统奖学金的高中生被送到国内外名牌大学学习,并与政府签约,毕业后为政府服务至少5年。回国为政府工作期间,政府和总统奖学金获得者可以双向选择。若认定人才特别优秀,政府会给予提拔。这种遴选人才的方式,把遴选关口和遴选时间提前,有潜质的青年都可作为政府未来官员的人才储备。迄今,从新加坡1965年开国到现在有超过200位总统奖学金得奖人,他们之中包括李显龙、李显扬、李玮玲、何晶、吴作栋、杨荣文、张志贤和维文等。
武装部队奖学金拥有46年历史,至今共有308名得主。在现任内阁成员中,有4名是该奖学金得主,包括总理李显龙和副总理张志贤。
新加坡行政官员中的大多数人都得到过出国留学的政府奖学金。这些优秀生在海外(主要是英美)顶尖大学学有所成后,加入新加坡公共部门及军队、警察,逐步成为这些部门的领导者。表现出色、忠诚可靠并有意愿者,还被执政党吸收为从政候选人,成为国会议员乃至于最终出任制定政策的内阁部长。据了解,新加坡部长一级官员中,绝大部分都拿过政府奖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