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防震减灾十大工程建设的思考

2017-06-24 11:38徐水森
四川地震 2017年2期
关键词:防震台网减灾

宋 杰,徐水森

(成都市防震减灾局,四川 成都 610042)

成都市防震减灾十大工程建设的思考

宋 杰,徐水森

(成都市防震减灾局,四川 成都 610042)

本文对2008年以来,成都市政府精心组织、稳步实施的防震减灾十大重点工程进行介绍,对项目建设中的主要做法、取得经验、成效及不足进行总结,对同类防震减灾项目的实施提供借鉴。

防灾减灾;地震监测;工程建设;前兆台网

长期以来,成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始终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方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全市防震减灾综合能力得到显著增强。特别是2008年汶川地震后,以防震减灾规划为引领,以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应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为重点,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在科学总结汶川8.0级特大地震和芦山7.0级强烈地震造成严重破坏的教训和抗震救灾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成都市统筹部署、稳步实施了防震减灾十大工程,防震减灾基础能力明显提高。

1 防灾减灾十大工程概况

1.1 成都市地震监测系统工程

自1999年,经过近20年的发展和完善,成都市逐步建立起“覆盖全域、重点突出、布局合理”的地方性地震监测台网,地震监测能力极大提升。测震台网于1999年10月建成并投入运行,后又陆续扩建。目前,建成测震台站13个,共享省地震台站信息5个,共有18个子台。该台网能对成都市及周边地区Ml≥2.0级以上地震进行有效监测,部分人口密集地区达到ML≥1.5级。在震后1分钟,能完成对成都市及邻区1.0级以上地震的自动速报,及时为公众提供地震信息服务。

1.2 地震前兆台网

自1999年开始,逐步建立起由地震微观前兆观测网和地震宏观观测网组成的地震前兆台网。成都市地震微观前兆观测网自1980年开始建设并投入观测,已初步形成地下流体、地形变、电磁等多学科、多手段、多种类的地震前兆观测台网,主要分布在成都市域二三圈层的断裂带附近,共有观测仪器31台,其中地下流体9台、地形变13台、电磁9台。观测数据实时传输到地震监测中心,进行汇集和分析处理。2014年11月,成都市实施了地震宏观观测网工程。该项目在崇州市三郎镇、邛崃市高何镇、大邑县西岭镇、蒲江县鹤山镇、都江堰市紫坪铺镇、彭州市龙门山镇6个镇建设专业化地震宏观观测场,每个宏观观测场长期饲养2种以上具有较好应震效果的动物作为观测对象,24小时实时观测记录,观测视频与上级地震部门共享。

1.3 地震烈度速报台网工程

2009年成都市实施了地震烈度速报台网工程。该工程分三期建设,历时6年完成。一期工程于2009年8月启动,2010年2月投入运行,共建设67个观测台(采用加速度传感器)和1个台网中心,台站监测信号通过CDMA无线通信网络实时向台网中心传输,在中心进行数据集成和处理,震后5分钟可实现成都市地震烈度速报。二期工程于2011年启动,新增观测台57个(采用MEMS加速度传感器),台站监测信号通过CDMA无线通信网络实时向台网中心传输数据,成功与一期台网组网,实现并网运行。2013年5月投入正式运行,并开展地震预警试点,在国内首次实现地震预警功能。三期工程(具有地震预警功能)于2014年启动,新增观测台50个(采用MEMS加速度传感器),台站监测信号通过CDMA无线通信网络实时向台网中心传输,在台网中心组网,并集成一期台网、二期台网的数据实现并网运行。至此,成都市地震烈度速报台网共有子台174个,提高了监测精度,提升了地震烈度速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1.4 地震预警系统工程

在2010年建成地震烈度速报台网的基础上,通过开展专项科技攻关、系统扩容升级、拓展系统功能、共享地震信息等方式,延伸地震烈度速报台网功能,成功研发了国内首个大城市地震预警试验系统,并投入观测。2012年10月,成都市实施了地震灾害报警(预警)系统工程,2015年初建设完成后投入观测。该项目建设50个地震预警台站、1个预警中心和1个异地备灾分中心,与原地震预警试验系统并网运行。至此,成都市地震预警系统正式建成并投入运行,覆盖以成都市为中心,直径300 km的区域,共有台站107个,共享境外社会台站400多个,实时监控成都及周边主要地震活动断裂带的地震活动。该系统于2013年开始向社会提供服务,通过移动通信网、互联网、广电网、通信专线等多种方式,拓展地震预警信息的报送渠道。目前,成都市地震预警系统的手机注册用户已超过100万人,政务微博用户超过600万。成都地铁、燃气、化工基地、学校、社区和精密制造业等有地震预警信息应用。“4·20”芦山7.0级地震发生时,该系统对成都市主城区提前28秒成功发出地震预警信号,预估目标区成都地震烈度4.5度,在全国属首次破坏性地震预警。

1.5 地震应急专用技术平台工程

2012年,成都市实施了成都市地震应急专项技术平台工程。该工程于2015年建成并投入运行,主要由市级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卫星通讯指挥系统和地震应急指挥软件平台三个部分组成,实现了省、市、县三级互联互通,集成了地震监测资料汇总、地震灾情快速评估、地震应急指挥、灾情收集、地震震害预测5大功能,并将成都市2万多个天网视频监控点信息纳入监控系统,实现了对成都市全域灾情的实时查询。

1.6 成都市西部山区危房改造加固工程

2010年,在开展专项调查和对地震震害预测研判的基础上,成都市防震减灾局向市政府提出对成都市西部山区部分乡镇数千户危房进行加固改造的建议,得到成都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批准实施。截至2015年底,成都市完成了西部山区4个乡镇4 720户农房的搬迁和维修加固任务。

1.7 地震小区划工程

2011年成都市实施了地震小区划工程。该工程覆盖天府新区、都江堰市、龙泉驿区、郫县、新都区、彭州市和崇州市7个区(市)县。

1.8 地震活断层探测工程

2008年8月,成都市实施了地震活断层探测工程。该项工程分为两期完成:一期为成都市活动断层初查与鉴定(2008—2011年),二期为成都市地震活断层普查详勘(2014—2017年)。一期工程初步确定成都市行政区域及相关周边地区地震活断层的位置与分布,初步绘制了成都市活断层分布图,探明了蒲江—新津断裂带是否通过成都市主城区、龙门山中段大地震复发间隔、成都市境内半隐伏或隐伏断层的地震活动性等一些列重大问题,从而解决了成都市主城区的地震危险性与安全性问题。2011年经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给出了成都市主城区活断层探测成果。二期工程在一期工作成果的基础上,查明了成都市及邻区活断层的准确空间位置、延伸范围、活动程度、活动性质与方式,确定未来一旦发生较强地震时断层附近的城市和城镇的相对重灾地带的展布、震害分级,以及可用于抗震设计的地震动参数,有针对性地提出成都市活断层危害的对策以及相应的城市建设规划和建议,建立成都市活断层基础数据库,提交以地理信息系统(GIS)管理和大比例尺的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成果,并进行震害预测。

1.9 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

2011年,成都市实施了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工程。该工程历时四年建设,位于崇州市街子镇,于2015年5月开馆运行,内设序厅、4D影院、地震模拟体验厅、地震灾害展区、地震知识展区、防震减灾展区、避震训练体验展区、结语展区等内容。通过声、光、仿真、三维等现代展播技术,以防震减灾科普宣传为核心,采用主题展开的方式,以地震常识和避震内容为主线进行全方位设计,融地震科普、防震减灾、避震自救为一体。

1.10 防震减灾示范学校(社区)标准化工程

2011年,成都市建设了100所标准化防震减灾示范学校和40个示范社区。防震减灾示范学校标准化建设内容是“一项要求、三项工作、四项硬件、一项自主创新活动”。“一项要求”,是指学校建设工程必须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国家标准一度进行设计和施工,把学校建成更安全、更牢固、群众更放心的地方。“三项工作”:一是示范学校要把《中小学生地震灾害预防读本》纳入教学计划,开设专门课程,使学生懂地震、会避险、能逃生、识谣言,从而建立“教学有计划、授课有老师、安排有课时、宣传有成效”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长效机制;二是各示范学校利用“5·12”防灾减灾日等时机,每学期至少集中开展一次防震避震应急演练活动;三是在“5·12”防灾减灾宣传周期间,各示范学校或社区组织师生、市民群众等参观成都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学习掌握避震逃生技能。“四项硬件”,是指各示范学校必须建设一个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设置一套地震应急箱,安装一个地震预警终端,配备一套地震科普宣教设备,从而达到师生参与、学习互动的目的,做到形式上生动活泼,载体和途径上触手可及,使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真正融入学校,贴近学生。“一项自主创新活动”,即各示范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每学期围绕防震减灾主题组织开展一项有特色、有亮点的主题创新活动,如书画摄影比赛、主题班会、板报、手抄报等,使防震减灾教育得到不断扩展和延伸。

防震减灾示范社区标准化建设内容是“一项要求、三项工作、四项硬件、一支队伍”。一项要求,即社区内建设工程,按照国家房屋抗震设防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三项工作,即开展地震群测群防工作,每年举行一次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每年开展一次防震减灾主题实践教育;四项硬件,即一个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一套地震报警终端、一套地震应急物资储备箱、一套地震科普宣教设备(含海报机、宣传栏);一支队伍,即建立一支防震减灾志愿者队伍。

2 讨论

在防灾减灾专项规划实施过程中,成都市防灾减灾局注重整合既有地震监测台网等资源,积极引导社会科研力量开展防灾减灾社会服务产品的科技攻关,充分发挥一网多能的作用,有效确保了项目建设的高效性和经济性。为制定出科学合理、技术先进、功能完善的项目设计方案,成都市统筹安排,及时组织相关责任处室到有建设经验的兄弟单位调研,听取有关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形成目标明确、特点鲜明、亮点突出的项目设计方案,付诸实施。制定并实施了《成都市防震减灾局工程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对项目策划与设计、工程招投标、项目合同管理、项目施工管理、项目材料和设备采购、工程竣工和审计等各实施环节提出了明确要求,理清了办事流程,为项目有序、高效地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抓好项目检查是抓好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保障,为此,局机关各责任单位严格按照工程项目管理办法的要求,做好项目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检查工作,分门别类地建立起问题台账,实现了项目建设问题早发现、早反馈、早解决的项目建设监管目标要求。成都市防灾减灾十大工程多数为创新型工作,无现成的实例和经验可循,特别是在短时间内许多项目同时实施,这对人手相对较少、项目建设经验不足的防灾减灾工作部门是一次重大的挑战,在边学习、边建设、边完善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个别项目设计变更较大,某些规章制度执行力度不足,绩效考核配套机制不健全等。

Thinking on the Seismologic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s for the

Earthquake Prevention and Disaster Reduction of Chengdu City

SONG Jie and XU Shuisen

(Administration of Earthquake Prevention and Disaster Reduction of Chengdu City, Sichuan Chengdu 610042, China)

四川省地震月报目录(ML≥3.0) (2017.01-2017.03)

四川省地震监测中心

2017-01-04;

2017-02-04

宋杰(1972-),男,四川省成都市人.

P332.1

B

1001-8115(2017)02-0045-04

10.13716/j.cnki.1001-8115.2017.02.011

猜你喜欢
防震台网减灾
防震演练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地球物理台网仪器维修信息管理的研究与实现
单导线防震锤复位装置方案设计
推进报台网深度融合 做强区级融媒体中心
家庭防震
首尔七成房子不防震
西藏地震应急流动台网浅析
国务委员、国家减灾委主任王勇在北京出席“防灾减灾日”活动
农业减灾自救 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