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大漠的公路守护者

2017-06-24 23:10
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卫东边防沙漠

阿拉善盟额济纳旗的戈壁滩是辽阔的,也是寂寞的,大漠是浩瀚的,也是沉寂的。阿拉善盟公路管理局达来呼布边养队赛汉陶来养护站站长孙卫东是戈壁大漠里的边防公路守护者。他参加工作30年来,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留在了路上。在由交通运输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共同举办的第四届“感动交通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中,孙卫东荣获 “2016年感动交通十大年度人物”称号。

守护——沙漠中的边防通途

孙卫东和他的工友们管养的363.3公里砂石公路是边防公路,路况恢复与公路整修是每年不可或缺的工作任务。每年开春,他们便一头扎进戈壁和沙漠,养护作业到哪里,他们就露宿在哪里。每一次刮路都需要10天左右。沙漠中的守护不止是距离的遥远,还有高温差、沙子和狂风这三大害,以及突然而至的暴雨洪灾。大风常伴随沙尘暴,年均沙尘暴达14次。普通人偶尔经历都感到恐惧,他们却长年累月身处其中,一次次在沙漠中穿梭,如同在刀尖上奔波。

2014年7月,阿盟公路管理局拍摄了以孙卫东个人先进事迹为题材的反映一线养路工工作生活的微电影《天边》,在全盟交通系统及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微电影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次,孙卫东和年轻的徒弟在刮路途中,因为拖拉机水箱意外破裂,他们不得不将自己带的水加到水箱里,加快速度前往距离100公里外的牧民家中求救。但是,在距离50多公里的时候车抛了锚。紧急情况下,孙卫东将仅剩的水和食物留给徒弟,自己徒步去找牧民求救。酷热沙漠、烈日炎炎,孙卫东晕倒在戈壁滩,幸亏有过往牧民在途中救了他。孫卫东说:“吃不了苦中苦,当不了养路工。只要坚持,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天边——大写的情怀

当初从部队退伍,孙卫东选择了边防公路养护。30年间,他就是带着这种质朴纯粹的精神情结,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履行着在党旗下的诺言,带领着同志们守护着边防公路的安全与通畅。

临哈线省道是额旗经济运输最繁忙的交通大动脉之一,每天昼夜交通流量近千次,路面病害十分严重。为抓住春季有利时机尽快恢复路况,孙卫东带领养护人员放弃休息日,加班加点及时进行处治。多年来,每天他总是第一个到单位,烧油锅、备油料、提油壶,检查养护工具,做好准备工作。中午也顾不上休息,利用工余时间给一辆辆养护车辆加好油,下午又投入到紧张的养护工作中。晚上还要忙着检查这检查那,都整理得顺顺当当了才拖着疲惫的身体最后一个回家。一天下来,他很多时候嗓子喊哑了,嘴唇开裂了,喉咙疼的直冒火,累得连吃饭的力气都没有。在对沥青路面灌缝的作业现场,他带领大家反复进行试验,不理想不成功就再来一次,忘了饥饿,忘了风吹日晒。正是在他的带动下,公路养护工作的进度上去了,质量上去了,管养公路的路容路貌也有了很大改观。

奉献——激情忘我英雄气概

长年累月积劳成疾,铁打的身体也会垮。2000年,孙卫东患上了严重的高血压,但是工作起来就什么都忘了,有时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忙得连口水都顾不上喝,可他从来没有一句怨言。

2011年6月,达来呼布边养队组织开展全员大会战,集中干部职工投入到临哈线50公里路段的线外整修工作中。孙卫东硬是带着伤病主动请缨,带领养护站职工早出晚归,加班加点进行路肩、边坡整修工作。有的同志中暑了,有的同志生病了,但他却以惊人的毅力带头苦干,圆满完成了上级领导交给的工作任务。

用大家的话说,孙卫东当站长后人瘦了、黑了,连头发也比原来少了。去年他家买了新楼房,从买到装修到搬家,为了工作他没管过,就他妻子带着孩子忙前忙后,直到搬家他还不知道自己住在哪个小区。他常对人说:“上级领导把工作交给我,是对我极大的信任,我没有理由不好好干。再说,我是一名党员,要对得起党员这个称号。”他用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以舍家忘己、献身公路的精神感动和激励着全站人员,为职工们树立了榜样。在他的感染下,全站职工忘我工作、舍小家为大家,涌现出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正是有这样勇于奉献的职工,有这样敢打硬仗的团队,才能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出色地完成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

孙卫东经常说,他最愧对的人是妻子和女儿,因为他给予家人的太少,给予别人却很多。平时为了让大家吃上一顿可口的饭菜,他总是不辞辛苦,劳作一天后又亲自下厨,为大家置备好一桌丰盛的饭菜。每年单位组织开展的爱心援助活动,他总是带头支持响应并慷慨解囊。在工作生活中,他始终是个热心肠,谁有困难就主动帮助解决,是大家公认的热心人。

平凡的岗位,不平凡的付出,凭的是一种精神,靠的是一种信念。孙卫东30年的坚守,沉淀着被风沙磨砺的厚度,也用青春和汗水践行了一个公路人的忠诚与誓言。

猜你喜欢
卫东边防沙漠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金鸡山上守边防
《雍和宫》
沙漠之旅
走进沙漠
“新时期”边防“新特点”
走进沙漠
穿越沙漠
种心情
歌颂老边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