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渝东南民族地区社区文化建设的对策探讨

2017-06-24 20:36瞿容秦鑫鑫
重庆行政 2017年1期
关键词:民族群众社区

瞿容+秦鑫鑫

一、社区文化的基本理论

(一)社区文化的内涵

明确社区文化的内涵是进行渝东南民族地区社区文化建设研究的基础和首要问题。目前国内学界对社区文化的概念暂时没有统一的界定。

《社区概论》一书中,其作者于显洋认为,社区文化是人们在社区内生活和生产过程中积累而成,是经过日积月累发展而来的,是属于人类的文明成果,主要包含物质和精神两个部分。①《论社区文化及其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一文中,其作者刘庆龙,冯杰,把社区文化从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进行了界定,在广义的角度上,社区文化被定义为人们在社区生活和生产过程中经过努力而创造出来的一切成果的总和,这个成果有物质的有精神的。狭义层面上的社区文化是指精神角度的文化,是社区居民在生活生产中开发出来的精神文化的总和。这一精神文化总和有着特别的特点和特色,包含社区居民的价值观,生活生产方式、共同的发展意识等等。②笔者认为他们的这一理解还是比较全面的,较为符合本文的研究思路。

(二)社区文化的内容

社区文化的内容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物质文化、精神文化。

第一,物质文化。社区物质文化主要是通过物质形态表现出来的文化,它是由社区成员共同创造、维护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结合,是社区精神物质化、对象化的具体体现,主要包括社区外貌、文化基础设施、生活环境等方面。社区物质文化是社区文化的外在表现。

第二,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社区文化的灵魂,是社区独具特色的意识形态,包括社区精神、社区道德、社区价值观念等影响社区成员的价值观、道德观形成的内容。比如:婚育文化、廉政文化等,社区的精神文化是社区文化的内在表现。

(三)渝东南民族地区社区文化建设的功能

1.引导功能。引导功能是指社区文化对社区成员的思想和行为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使之符合社区的整体规范和要求。社区文化的引导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社区成员个体的思想行为的引导作用,二是对社区整体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起导向作用。这种引导功能之所以能够实现,是由于一個社区的社区文化一旦形成,它就会建立起自身系统的价值和规范标准。如果社区成员在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上与该“标准”产生不符,社区文化将发挥引导作用,使之与标准相符合。当然,这种导向是潜移默化和自觉自愿的,是主动认同基础上的接受和融洽。

2.约束功能。约束功能是指社区文化对社区成员的思想和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社区文化中的制度文化建设上。为了加强对社区文化工作的管理,必须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制订各种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来维持社区秩序,调整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使社区居民懂得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产生一种自我约束作用,从而保证社区文化健康、稳定地发展。

3.娱乐功能。娱乐功能是指社区文化能起到给人们的消遣提供一种轻松、舒适的环境的作用。人们不仅有物质方面的需求,更有精神方面的需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需求,而社区文化恰恰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社区居民在结束紧张繁忙的一天工作后,往往会感到精神倦怠,身体疲劳。社区文化活动将为他们提供一个轻松、愉快和舒适的环境,使他们从劳累和压力中解脱出来,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并以饱满的精神投入次日的工作。

4.学习功能。宣传、落实党的方针政策是社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社区文化的出现使社区的思想政治工作拥有了一种全新的手段。社区文化注重群众的广泛参与,根据不同时期党的中心工作和党的方针政策,及时地组织社区居民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社区文化的组织者以群众自发和社区居委会组织文化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利用文化馆、文化站、文化室等文化阵地和文化窗口,发动居民结合身边的人和事,自编自演形式多样的文艺节目,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将党的方针、政策宣传于群众,使群众在编节目、演节目、看节目的过程中接受形象化的教育。这种寓教于乐的方法既达到教育群众的目的,又有效地做好了某一时期的宣传工作。使得社区居民在娱乐的同时实现了学习、了解党的方针政策的目的。

5.稳定功能。社区文化是和谐社区的灵魂。通过加强文化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活跃了社区的文化氛围,吸引更多群众加入到文体活动中。这不仅为群众的沟通交流提供了平台,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使得群众摒除不良嗜好,减少邻里矛盾,降低纠纷发生概率,增进社区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融洽的社会风尚和人际关系。这对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和谐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渝东南民族地区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以黔江区濯水镇为例

黔江区地处渝东南边陲,是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之一。总人口50万,少数民族人口占78%。作为少数民族聚居的城市,它民风淳朴、文化深厚、生态优良。濯水镇位于黔江区南部,乌江支流阿蓬江、蒲花河穿越腹心,渝湘高速公路、国道319线、渝怀铁路穿境而过。全镇幅员面积105平方公里,辖5个社区、4个行政村,总人口2.8万人,有耕地面积24855亩,是一个集千年古镇、现代农业观光、地质奇观和土家民俗风情于一体的综合型旅游区,也是重庆市首批启动的45个中心镇、百强镇和商贸重点镇之一。

(一)濯水镇社区文化建设取得的主要成绩

1.文化活动阵地进一步夯实。近年来,在推进文化队伍的建设和管理的过程中,镇文化中心完成了标准化建设,高标准配备了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少儿阅览室、多功能活动室、培训室等设施设备;修建了3000平米的红军渡文化广场、2个1000平米的古镇摆手舞广场、2个1000余平米的小区广场,为文化活动开展提供了平台。各社区建起了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为广大群众读书、看报和开展文化活动提供了必要场所。目前,全镇群众文化活动形成了以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为文体活动中心、社区文化广场为枢纽,村(社区)文化室为基础的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城乡一体的文化服务网络。

2.社区文化队伍不断壮大。通过深入群众,结合各村(居)的特点和条件,组建了龙舟队、后河戏团队、摆手舞队、莲厢队、腰鼓队、广场操舞队、婚轿队、电影放映队、龙舞队、狮舞队等20余支近460人的文化队伍。培育村社区文化带头人30人,加大了对民间艺人的发掘力度,其中,授予区级民间艺术大师5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人。

3.群众精神文化活动不断丰富。随着社会的进步,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组建社区文化队伍,积极开展文化活动不仅能满足群众对精神生活的需求,而且还能促进邻里和睦、社区和谐。通过广场舞、健身操进行大众化编排,深受广大居民喜爱,吸引了更多群众加入到健身活动中。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大批群众都会不由自主地向各大广场聚集,在文化队伍的带领下开展文化健身活动。尤其是在元旦、春节、端午、五一、国庆等重大节日期间,组织文化队伍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动,增添节日气氛,也吸引了较多的中外游客到此观看节目、欢度节日。为了让更多的群众获益于文化,每年开展送文化、送电影200余场次,文化中心和农家书屋全面实行免费开放,全年接待群众100000余人次。

4.文化品牌活动助推旅游发展。“游古镇老街,品土家美食,看后河古戏,听蓬江水音,赏地质奇观”是到濯水旅游的真实写照。通过对文化的不断挖掘、队伍展示传承和文化品牌的推广有效促进濯水旅游快速发展。后河古戏、绿豆粉制作工艺成功申报市级非遗后,使“看后河古戏、品土家美食”成为濯水旅游文化品牌;成功举办四届的国际、国内端午龙舟比赛,每年吸引国内外上万游客前来观看,已逐步成为展示濯水文化,推介濯水旅游,提升濯水影响力的又一项重要文化品牌活动。

(二)濯水镇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濯水镇社区文化建设总体上是向上的,但是,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濯水镇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一些隐性问题。

1.社区文化建设的从业人员队伍有待加强。从事社区文化建设的工作人员作为社区文化建设的领导者和中坚力量,在社区文化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濯水镇社区文化建设人才队伍主要面临着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从业人员流动性大,社区文化建设人才队伍整体上呈现不足。由于受到我国体制机制的影响,社区文化工作整体上无法较好的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收益,社区文化建设的工作者的薪酬和福利待遇得不到有效的保障,晋升渠道得不到确认,职称评定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从而在导致一部分原本有意愿从事社区文化工作的人才流失的同时,难以吸引优秀的人才从事社区文化工作。这就造成了社区文化建设人才队伍的不足。二是在岗的社区文化建设的从业人员整体上素质偏低,影响着社区文化的进一步建设和发展。目前民族地区在岗的社区文化建设从业人员大多是中年偏老年的群体,文化素质及学历都不够高,难以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和创新思维建设和发展社区文化。长期舒适、安逸、稳定的工作环境消磨了其工作积极性。

2.社区文化市场发展不健全。濯水镇社区文化市场发展不健全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是社区文化市场管理不规范。这主要表现为社区文化市场管理人员的普遍缺乏。从调查研究的情况来看,目前濯水镇社区文化市场的管理人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社区文化市场管理人员不足以及管理人员文化管理专业知识参差不齐。现有的管理人员对社区文化市场的管理知识和经验都比较缺乏;其二是社区文化市场的现状不容乐观。这主要是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文化市场的发展功利性特征非常突出。

3.社区居民参与意识薄弱。目前,濯水镇主要是以政府为主导推动社区文化建设,社区居民暂时没有形成自发式的具有自身特色的社区文化。政府主导建设的社区文化还未深入到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中,社区居民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和广度远远不够。随大流、被迫服从的社区文化参与形式不利于培养社区居民独立思考和理性评价的能力,难以推动民族地区社区文化建设的内在动力的发展。

4.社区文化建设机制有待完善。政府主导是当前濯水镇社区文化建设机制的最主要特征。虽然文化建设具有意识形态的特殊属性,政府很有必要对其发展的指导思想予以把握,但文化发展的根本源泉在于民众的创造。因此,调动行政力量之外的社区居民,社区单位进行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是社区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濯水镇社区文化建设在机制层面上存在着社区居民、社区单位进行文化創造动力、能力不足等问题。

三、促进渝东南民族地区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路

(一)提升社区文化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进行渝东南民族地区社区文化建设既要保证有坚实的物质设施建设基础,又要确保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区文化人才队伍。只有在物质和人员方面同时具备,社区文化建设才有可靠的基础条件。这二者中,社区文化建设人才尤其重要,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都要依赖于人才资源,专业人才是民族地区社区文化建设的推动力。因此,为力求从根本上满足我国民族地区社区文化建设的需求,应全面加强民族地区社区文化建设队伍。对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就当前民族地区社区文化工作者的现实状况来看,存在着学历不高、知识结构不够合理、年龄偏大等普遍现象。因此需要建立健全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制度,不断提高文化队伍的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培养一大批急需的专业人才和复合型文化人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文化管理、经营和科技人才队伍。稳定壮大农村文化队伍,配强乡镇公共文化中心负责人。加强对青年文化人才的培养。

第二,采取各种措施吸引各类优秀人才进入社区文化建设领域发展,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社区文化建设工作。注重发挥基层文化骨干、文化能人的积极作用,培育和发展农村业余演出队、文化中心户、义务文化管理员,建立一支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专兼职公共文化服务队伍。

第三,着力改善民族地区社区文化工作者的生活待遇和条件等关乎自身生存方面的内容,解除民族地区社区文化工作者的后顾之忧,满足其生存需求。在制定政策并落实的基础上,实现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的优厚待遇环境,从而使得民族地区社区文化工作者能全身心毫无顾虑地投入到社区文化建设当中,发挥其重要的社会价值。

(二)健全社区文化市场体系

加强渝东南民族地区社区文化建设,必须积极地拓展社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与发展的时空环境,构建健康完备的社区文化市场多元体系。

第一,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实现渝东南民族地区社区文化的持续发展。当前,渝东南民族地区社区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就是要大力发展该地区社區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以满足社区居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该地区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文化事业发展方面应大力发展该民族地区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同时,应该在各社区积极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的精神文化娱乐活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主要是结合民族地区各社区各种丰富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独具渝东南民族地区特色的文化行业。

第二,采取有力措施繁荣社区文化市场。渝东南各民族地区的社区要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逐步建立与当地相适应的内容丰富、健康规范的文化市场。充分突出各地的民族特色,积极拓宽各社区文化发展空间。

第三,加强渝东南民族地区社区文化市场的管理,重点打击社区文化市场封建迷信等违法活动,确保各社区文化市场发展的健康有序。

第四,采取措施推动渝东南民族地区社区文化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深化渝东南民族地区社区文化体制的改革,逐步建立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社区文化企业,大力发展社区文化市场。同时不断完善渝东南民族地区社区文化市场监管机制,加大社区文化市场人才的培养。

(三)增强社区居民自主参与意识

渝东南民族地区社区文化活动非常活跃,呈现出来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居民的自主参与意识却比较缺乏,社区文化建设只有吸引广大居民参与社区文化活动,使之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和熏陶,才能把社区文化建设推向前进。但是,在当前渝东南地区的社区文化建设中,社区居民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的教育方式还很少见到,更多注重通过政府部门来推动。这样就达不到吸引居民的目的。要增强社区居民自主参与意识,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大力支持群众自办文化,扶持以文化能人为核心的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户、农民书社、电影放映队、农民演艺团体、业余剧团等群众文化组织。促进文化体育类行业协会、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公益组织等文化类社会组织在贫困地区发展。

第二,以群众文化需求为导向,各区(县)的社区积极创作群众喜闻乐见、参与度高的文化精品节目。建立健全精品创作生产的组织化和市场化机制,加大对精品创作的扶持和激励力度。建立文化优秀作品的创作、选拔和推广机制,着力增强艺术表演单位的创作活力,鼓励和引导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深入实践,形成一批优秀的创作团队。

(四)完善社区文化建设机制

当前渝东南民族地区社区文化建设机制主要是政府主导,居民基本上处于被动地位。调动行政力量之外的社会力量,是推动社区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对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加强党和政府对渝东南民族地区社区文化工作的领导和引导作用。渝东南民族地区各社区所在基层党组织加强对社区文化建设的领导,确保各社区文化发展的社会主义的方向性与先进性。同时,要把群众的利益与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时时为群众着想,根据群众所需,开展社区文化建设活动。

第二,运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公益创投、公益众筹等多种模式,鼓励和引导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等社会力量投资或捐助社区文化设施设备、资助社区文化活动、提供社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

第三,通过加强技能培训、搭建交流平台、评选示范团队等形式,在各区(县)培养一批长期活跃在基层、丰富广大群众文化生活的优秀群众文化团队,充分发挥优秀团队的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提高社区群众文化团队的发展水平,使其成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力量。

注释:

①于显洋.社区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89页.

②刘庆龙,冯杰.论社区文化及其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J].清华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

参考文献:

[1]杨代艳.浅析民族地区社区文化建设[A].文化研究,2012.

[2]周振霞.如何大力推进社区文化建设[J].中国西部科技,2009(4).

[3]邵希芸.民族地区社区文化建设研究[D].吉林:延边大学,2006.

[4]吴铎,丘士杰,李业甫.中国大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

[5]杨军昌.文化、人口文化与民族人口文化研究刍论[J].西北人口,2008,(6).

[6]王健.十七大以来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研究[D].山东:齐鲁工业大学,2013.

[7]高占祥.论社区文化[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

[8]黎熙元.现代社区概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

[9]唐忠新.现代城市社区建设概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10]于显洋.社区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11]王芳.新社区应注重社区文化建设的探索[J].神州文化,2011(26).

[12]徐中振,孙惠民.社区文化与精神文明[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0.

[13]于显洋.社区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14]吴鹏森,章友德.城市社区建设与管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15]刘庆龙,冯杰.论社区文化及其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J].清华大学学报,2002(5).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责任编辑:马 健

猜你喜欢
民族群众社区
我们的民族
多让群众咧嘴笑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多元民族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