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美
近期,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教材中的《爱迪生救妈妈》等课文因真实性存疑而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对此,人教社表示,在编写新教材过程中,编写组对选文严格把握标准,广泛听取意见,分专题审查。涉及科技内容的选文,将一律送有关领域科学家进行审查把关。明年起,人教版所有旧版教材将全部更换为新版教材,旧版教材不再使用。在新版教材中,不再选用《爱迪生救妈妈》等有争议的文章。(3月22日 新华社)
平心而论,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用了个别“假课文”,这个“黑锅”确实不该由出版社和编者来背。综合各种报道来看,其实这些“假课文”并不是出版社和编者杜撰的故事,而是从其他图书、报刊杂志上选用的文章,而且有的“假課文”已经流传了上百年,可谓“有来源、有出处”。比如《华盛顿与樱桃树》这篇“假课文”,是美国牧师梅森拉克魏姆斯在1800年出版的《华盛顿传》中杜撰出来的故事,直到2008年被美国考古学家正式定性是假的。
应当说,出版社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用的这些“假课文”,的确符合小学语文教材课文的选用标准,能够起到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作用,让小学生吸取向上的营养和能量。这既是“假课文”可以入选语文教材的主要原因所在,也是“打假”打了这么多年,始终没能把“假课文”赶出语文教材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是,正所谓“假课文”载不动真道理,我们不能忽视“假课文”可能对学生带来的副作用。当小学生了解真相之后,这些“假课文”不但起不到正面的教育作用,反而有可能会误导学生,让学生怀疑老师教给他们的道理和知识是假的。比如《华盛顿与樱桃树》这篇“假课文”,主旨是通过描写华盛顿的诚实,教育小学生要从小做一个诚实的人。但是,这个故事本身就是杜撰的,用一个不真实的故事来教育小学生要诚实做人,本身就是一种不诚实的做法。
语文教材的编写,希望发挥名人的榜样作用是对的,但在编选这些文章之前,出版社和编者应当充分了解文章中所讲述故事的真实性、逻辑性和科学性。那些杜撰的假故事,以及一些内容不科学、逻辑有问题的文章,无论“三观”多么正确、文辞多么优美,都不适合编入教材,这应当成为教材编写的一条基本原则。如果已经编入教材,一时还难以删除,则应当明确告知课文中的故事是杜撰的,逻辑有问题、违背科学性,让老师在教学中作出正确引导,避免当成真人真事进行教育而产生“教育副作用”,及至下一次修订教材时,相关出版社则应该考虑将其删除。如今人民教育出版社把《爱迪生救妈妈》一文清理出教材,就体现了一种负责、科学和严谨的编写态度。
(责编 欧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