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的“活法”

2017-06-24 11:16周云龙
视听界 2017年3期
关键词:拉网古塔贩子

记者的“活法”

老家有个古镇,古镇有座古塔——海春轩塔。塔是平常可见的塔,而海春轩塔有几个传奇之处,一是无地基,却屹立千年,不坏不倒;二是塔的每层翘角并不在一条直线上或平面内,而是呈螺旋状,如此精巧设计,可减少海边大风对塔身的伤害;三是塔的宝顶原为铜葫芦,随着日照光线不同,能呈现七种色彩。

海春轩塔,现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专家说,有一定历史意义、科学价值。

古往今来,海春轩塔不知道进入了多少人的镜头、画面和记忆。每念及此,都会想到一位特别的摄影爱好者W。

一般的,拍摄一张塔照,两三分钟就能轻松搞定,而W先生,却花了整整两天时间。早些年前,古塔还在曲径通幽处,农田菜地间,W先生在开拍之前,决定给蓬头垢面的古塔先来一次净身。他从农家借来水桶,亲自担水,爬高洗塔。——古塔向天而立千年,风吹过,雨打过,而被人用水清洗,却是罕见。

接着,W先生动手清理古塔周边农民搭建的塑料大棚。而后,他开始等待最佳的拍摄光线,等待天空一朵云的飘过,等待塔的背景里有人在劳作。他纠结到什么程度,死磕哪些细节?他纠结天空云朵的形态、背景人物身穿的衣服、衣服颜色怎么搭配。一等,二看,三拍,W先生一直折腾到天黑……第二天,他又早早起床,继续拍摄晨塔,捕捉太阳升起时刻古塔的一个个瞬间。

千年等一回,古塔遇见了这样一位虔诚的拍摄者。50后新闻前辈惊叹说,从来没有遇见过这么执着的摄影者。90后电视同行不屑里透着好奇说,他这么拍法,怎么活法?

在讲求效率的时代背景下,在按分计酬的考核体制下,也许,确实,再也不能这样拍,再也不能这样活。可是,W的拍法是过时的吗?是可以用来鄙夷的吗?W若是媒体从业者,他不应该过得充实,活得尊严吗?

在地市报的媒体圈里,我还见过另一种活法。S先生已经退休多年,江湖上依然有他的传说。最早从部队转业到报社工作时,他研究的第一项业务是“地图”,仔细察看本市地形发现,9 个县区,137 个乡镇,南北长约 200 公里,东西长约 100 公里。没有谁给他下达指令,他给自己暗地布置了“按图索记”的采访计划,决心要东西南北,拉网一遍。

十网九网空,一网拖不动;千罾万簖,捞不到河里一半。S先生来自乡村,知晓这句民间顺口溜的含义。他早出船,勤拉网,不懈怠,每年都能逮到活鱼七八十条。印象深的是两个细节:一年的除夕,万家团圆时,他想应该回访一下采访过的一个贫困户,想看看人家是怎么过年的。后来,他写出了一篇独家的感人的通讯,没有网络的时代,报道在当地也曾有过不小反响。自此,S先生尝到甜头,每到大年夜,别人往家赶,他便往外跑。春节的时候,早些年前,下乡乘公共汽车还是困难的,在农村住的地方也没有,S先生都是骑着自行车,带着席子、被子和洗漱工具,到哪儿就打个地铺住哪儿。

另一个细节是,S先生乡下拉网,偶遇闯荡上海的鸡贩,动了采访的念头。一般的,这样的采访可以在鸡贩的家乡,或是上海的禽蛋市场,逮住鸡贩,找个时间空档,请他们聊聊其间的酸甜苦辣,足矣。成熟的记者,可以问出好多不为人知的细节,而新手记者可能只是浮皮潦草,简单图解。S先生不一样,他坚持要和鸡贩一起坐卡车去上海,当地一名干部说好一起去的,临阵找了借口脱逃,S并不退缩:鸡贩子趟趟闻鸡屎臭味都受得了,我跑一趟就能被呛死?他没有被呛死,还被呛得很兴奋,他亲眼看到了鸡贩们一路的艰难与波折。那些鲜活的细节,鸡贩们早已见怪不怪,即使被人追问,也很难道出他亲眼看到的震撼。后来,他写的那篇通讯上了中央大报的重要版面。人称他是大记者,S自嘲是报社的“半个鸡贩子”。

这种活法,S自以为充实、享受,今天的媒体同行应该会质疑他的动机,或会三省吾身:不累吗?值得吗?何必呢?互联网时代,手机或电脑面前涌现出好多昼伏夜出的“键盘侠”,洗塔者、夜宿农家者、半个鸡贩子可能已经土得掉渣,过时了。信息时代,这些专一、专业的信息采集行为,真的过时了吗?微友说,长久专注一个行业,便是专家;用心去做一个事业,便是赢家。夜深人静时分,不妨扪心自问:你想做个什么家?

周云龙,年近半百,电视老人。人很普通,话不普通;口音特重,分量不重。恋旧恋自己,偏爱新媒体。

猜你喜欢
拉网古塔贩子
古塔数据采集预处理特征值提取与建模
池塘浮头捕捞吃食鱼关键技术
拉网歌
古塔
怎样拉 “热水鱼”
号贩子怕群防群控
宣战号贩子
让号贩子失去生存土壤
宣战号贩子
景州古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