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地理时政重点预测

2017-06-23 16:42曹锐
求学·文科 2017年7期
关键词:人口农业发展

曹锐

【热点透视】

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一直是一个高频考点,2016年以来,由于我国工业整体增速进一步放缓,传统产业面临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随着“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 “互联网+”行动计划等战略的加快推进,以及智能制造、小微企业扶持、技术改造等政策措施的不断推出与落实,我国工业增速逐步趋稳,严峻形势得到部分缓解,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关注:地区工业经济增长两极分化问题凸显,区域产业转移仍面临巨大阻力。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升,不少企业为维持利润空间和市场竞争力,采取裁员降薪等措施,中西部地区人才吸引力逐渐下降,抑制了部分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动力。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区产业配套的基础尚待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知识链接】

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

(1)劳动力因素。具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劳动密集型工业在全世界的产业转移比较典型。

(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发达国家的社会内部交易成本很高,推动企业家向国外转移产业;发展中国家通过改善投资环境以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吸引发达国家投资——东亚的出口加工区。

(3)市场因素。日本、韩国以及欧美的汽车制造企业到我国兴办汽车厂,主要是因为我国拥有庞大的汽车消费市场。

(4)其他因素。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等,都会促使企业产业的国际转移。

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促进区域产业结構的调整。①对发达国家或地区: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为产业结构的顺利调整创造了条件;日本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已经历了两次工业结构调整,现在正在进行第三次工业结构调整。②对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可以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从而加快工业化的进程。

(2)促进区域产业的分工与合作。一个产业具有一定的发展周期,有些产业处于开发或增长期,如信息产业;有些产业处于成熟或衰退期,如纺织工业。产业转移促使不同经济水平的国家重点生产处于不同阶段的产品。

(3)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①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的地理景观(产业转移使原来的乡村地区变成工业化地区)。②产业转移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将重化工业向国外转移,把环境污染转移到国外,使国内的环境污染状况得到改善)。

(4)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常常引起失业人口的增加,如日本。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劳动力丰富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

【押题理由】

从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试题的分析来看,产业转移的原因与产业转移过程中的比较优势是高考考查的主要对象。由此推知试题的设计意图应该是主要考查产业结构、产业升级、产业迁移等地理现象本身发生的过程、变化状况等,而没有考查产业迁移与人口迁移、城市化等知识要点间的联系。

【试题猜想】

图1为某产业区域转移方向示意图。

图1

1.该产业可能是( )

A.飞机制造 B.计算机软件开发

C.电子装配 D.汽车制造

2.下列有关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促进了东莞的产业升级

B.第一次调整增加了新竹的就业机会

C.加剧了图示区域的产业竞争

D.降低了硅谷的失业率

三星电子公司为世界著名的电子企业,于1992年开始在我国天津经济开发区兴建生产厂。目前,天津已成为三星公司在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三星公司的天津生产基地本着就近采购的原则,使在华供应商由1995年的130多家发展到2001年的700多家。结合图2完成下列问题。

3.与北京相比,天津成为三星公司向中国产业转移的首选地的优势条件是( )

A.海运方便 B.市场潜力大

C.研发力量强 D.生产成本低

4.在跨国公司的全球化战略中,三星公司第Ⅱ类供应商选址天津的主要原因是( )

A.接近原料地 B.接近市场

C.接近研发中心 D.接近国际航空港

【参考答案】

1.C 2.B 3.D 4.B

【热点透视】

人口的增长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目前,中国人口增长的速度之快远远超过经济发展的速度,而且地区差异明显,人口问题一直是高考关注的要点之一。我国现阶段的人口增长模式进入了一个新的转型期,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得以实施,有效地遏制了人口的恶性膨胀,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较好的人口环境。但是,人口结构方面的问题日益凸显,人口红利消失、人口老龄化严重、人口分布不均、人口素质较低等,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知识链接】

1.人口老龄化给我国带来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会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沉重的负担。之所以关注人口老龄化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对人口与社会经济关系的关注。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出现,人们逐渐认识到,人口年龄结构的老龄化同人口数量的增长一样,会给经济发展带来以下五个方面的影响:人口老龄化使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赡养老人的比重上升;人口老龄化对投资、消费、储蓄和税收都带来相关的影响;人口老龄化使政府用于老人的财政支出增加,财政负担加重;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影响家庭结构和赡养功能;人口老龄化令脱贫任务的完成更加艰巨。endprint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具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人口老龄化速度和老年人口的绝对数增长快;二是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而提前出现。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正在迅速地老化,年龄结构正在由成年型转变为老年型,各个时期的老龄化速度有很大的差异。中国的人口老龄化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90~2000年,中国人口由成年型向老年型转变;第二阶段为2000~2020年,这时中国将变成典型的老年型人口的国家;第三阶段为2020~2050年,这一阶段将是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严重阶段。

2.人口素质较低给我国带来的影响

人口素质低会制约经济结构的调整,中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化要依赖人口素质的提高和人力资本的积累。人口素质,包括人口文化素质和人口健康素质,它们将直接影响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模式。目前,知识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已经超过了物质资本和劳动力投入的作用,没有较高素质的劳动力人口,就不能将知识转化为有效的生产力。依靠知识的经济发展,不但能加快经济增长的速度,更重要的是,这种发展模式会提高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利用效率。知识水平的提高使人类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能力把握未来的发展,并以人的发展为中心,逐步建立一种人与自然和谐一致的生活方式,积极保持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平衡。从这一点来看,人口素质,特别是劳动力素质是决定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和可持续的重要因素。

【押题理由】

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一直是热点,特别是我国的人口增长进入新的转型期。近几年来,人口问题在各地的高考试卷中经常出现。全国的高考试卷不仅关注一般性的人口问题,如人口数量、人口增长、人口分布、人口迁移等,而且更加关注产业从业人口的变化、城乡人口的变化、地区人口结构等深层问题。从命题趋势来看,人口与农业产业、工业产业和城市化的内在联系逐渐成为考查的重点内容。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主要考查考生對基本人口相关概念的理解能力和对人口结构变动的分析能力;重视数据、图表的作用,考查考生对各种统计数字和图表的理解能力和运用分析能力。

【试题猜想】

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是继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图3为“中国人口增长趋势及预测图”,a、b、c分别代表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1.根据图中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人口增长模式一直没有改变

B.b曲线自2015年后逐渐上升,可能是医疗水平不断提高造成的

C.我国老龄化不断加速,是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的主要依据

D.由于人口基数大,我国人口总量还会一直持续增长

2.全面开放“二孩政策”,对我国未来几年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青少年人口的性别比将会下降

B.劳动力人口的抚养负担将得到减轻

C.扩大内需消费,促进经济发展

D.我国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发生变化

某发达国家劳动力数量呈下降趋势,读该国劳动力年龄结构变化示意图。

图4

3.十年来,该国15~29岁年龄段劳动力比重保持稳定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降低就业年龄 B.鼓励妇女就业

C.人口迁移 D.出生率稳定

4.十年来,该国人口( )

A.快速增长 B.缓慢增长

C.零增长 D.负增长

我国东北地区某重工业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期间,人口增长在十年中出现了图示状况。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5.图5关于人口增长状况的分布,能够反映该城市( )

A.人口由中心向周边迁移 B.老龄人口增多

C.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 D.人口密度变小

6.伴随图示的人口变化,该城市( )

A.商业用地减少 B.居住用地扩大

C.交通用地减少 D.工业用地扩大

【参考答案】

1.C 2.B 3.C 4.D 5.A 6.B

【热点透视】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时期,我国农业的本质也发生了变化。新时期农业的发展除了基础的吃饭问题,工业的需要以及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等内容也在扩展。新时期农业的功能主要归结为五个F:食物(Food)、饲料(Feed)、纤维(Fiber)、燃料(Fuel)、休闲(Fun)。它满足了工业和原料的需要,其他方面的功能也日益凸显,其中一个功能是燃料,如用农业生产燃料酒精和生物柴油;还有一个功能是休闲,观光、旅游、生态的价值越来越凸显。前三个功能和欠发达地区的关系更密切一些,后两个功能在发达地区更突出一些。

【知识链接】

1.现代农业

中央一号文件用了六个“用”来形容现代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

2.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3.农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农业生产在改变人类食物来源和结构的同时,也强烈地改变了地理环境。农业生产的发展会引起自然植被、地表环境及地表辐射特性和自然界的碳循环等发生改变。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会给地理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大大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同时也会对生态环境带来某些负面影响。

(1)水土流失

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由于不利的自然因素和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地面的水和土离开原来的位置,流失到较低的地方,再经过坡面、沟壑,汇集到江河河道中去,这种现象称为水土流失。endprint

由于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会大量的砍伐植物,极易造成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是在湿润或半湿润地区,因为植被破坏严重,再加上雨水和地表水的冲刷而导致的。防治措施:加大植被的覆盖率可以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的发生。

(2)土地荒漠化

土地荒漠化简单地说就是指土地退化。狭义的荒漠化乃是指在脆弱的生态系统下,由于人为过度的活动,破坏其平衡,使原非沙漠的地区出现了类似沙漠景观的环境变化过程。如果是在干旱地区造成植被破坏,会导致沙尘暴或者土地荒漠化的发生,而不是水土流失。

(3)土地盐碱化

土地盐碱化是指土壤含盐量太高(超过0.3%)而使农作物低产或不能生长。由于农业生产过程中劣质化肥的过度使用,破坏了土地,使土地酸碱度失调,造成土地盐碱化。危害:不利于农作物吸收养分,阻碍农作物的生长。

(4)水污染

有害的化学物质(harmful chemical)造成水的使用价值降低或丧失,污染环境。污水中的酸、碱、氧化剂,以及铜、镉、汞、砷等化合物,苯、酚、二氯乙烷、乙二醇等有机毒物,会毒死水生生物,影响饮用水源、风景区景观。污水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时会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影响鱼类等水生生物的生命,水中溶解氧耗尽后,有机物进行厌氧分解,产生硫化氢、硫醇等难闻的气体,使水质进一步恶化。

【押题理由】

农业问题始终是高考的重点内容,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发展也十分迅速,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了现代农业的新时期,很多农业区位条件(特别是社会经济条件)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自然成为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决定农业生产无非几个因素:耕地、水资源、生态、科技、基础设施。

耕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耕地和建设用地间的矛盾凸显,耕地面积逐年下降,总理在多种场合多次强调要确保18亿亩国家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

水资源、生态:国家环保总局讲的是“局部改善,总体恶化,灾害严重”。将耕地、水资源和生态放在一起考虑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我们未来农业的发展靠外来力量、靠扩大面积、靠扩大自然资源的投入这条路大概已经走到头了。

科技、基础设施:我们唯一的希望是在有限的土地资源、有限的水资源的约束下提高它的利用效率,提高粮食单产水平,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饲料的转化利用,提高光电资源的利用效率。怎样做到这一点,我们的希望在于科技。近些年来,农业科技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跟国际纵向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基础设施不完善、投入太少。

此外,新时期农业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目前,我国农业的突出问题主要是生产规模小与市场需求大之间的矛盾。农业要向着产业化方向发展,农业与工业、农业与城市之间的内在关系就显得很突出,这必然会成为高考深入考查的内容。

【试题猜想】

近年來,我国东北农民大量涌入俄罗斯远东地区从事农业生产,其中B地区最为集中,如图6所示。

1.分析我国东北农民选择B地区的原因。

俄罗斯低温、干旱等灾害频繁,土地风蚀严重,导致粮食生产很不稳定。近年来,许多农场在发展种植业的同时,尝试种植牧草发展畜牧业,实现了农业收入的稳定提高。

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指出俄罗斯同时发展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好处。

通辽市位于山地向平原的过渡地带,冲积平原占70%,这里素有“内蒙古粮仓”之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如图7。

3.阐述通辽市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根据《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的要求,通辽市因地制宜发展青贮玉米,扩大优质饲料供应,构建农牧结合、粮草兼顾、种养循环的新型农牧业结构。(注:青贮玉米是将新鲜玉米存放到青贮窖中,经发酵制成饲料。)

4.说明通辽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作用。

【参考答案】

1.土地面积大,人口稀少,土地租金低廉,距离东北地区近。

2.抵御自然灾害,保护生态环境,稳定增加收入,为市场提供丰富的农产品。

3.地形平坦,耕地面积大;临近河流,水源较充足;光照充足,雨热同期;土壤肥沃。

4.增加产品种类,提高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

【热点透视】

“新四化”的概念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新四化”的关系:工业化创造商品,城镇化创造市场需求,工业化、城镇化为农业现代化提供现代化的技术、设备、管理方式和市场,农业现代化不仅提供了大量的粮食,还为工业化、城镇化提供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和生产的原材料,而信息化推进其他的“三化”。

【知识链接】

1.农业现代化

现代农业属于商品农业,是将技术、资金、机械化设备等要素投入农业来替代传统要素,使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从而使农业产出和效益大幅度提高的过程。

2.信息化

信息化就是在国家统一的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并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现代化的进程。

3.工业化

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或第二产业的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

4.城市化

城市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endprint

【押题理由】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离开土地,进入城镇,从事非农产业的生产活动,带来了劳动生产率的成倍提高,成为过去30多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最重要的支撑。目前,我国正逐步转入中速增长阶段,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可以转移到非农产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不多了,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基础设施、住宅、钢铁等重要工业产品的市场(主要是经济水平较高的城市)逐步趋向饱和。如果说过去30多年的高增长阶段主要是通过在传统农村经济以外大规模发展现代产业部门而推动的,那么,新的增长阶段则主要是通过各产业的升级换代及互促共进来推动经济增长。重新认识“新四化”的内在联系,以及如何同步发展,自然成為目前阶段的重要问题,在高考中考查这样的内容当然也就很有必要。只有弄清了这些内在的联系,才能清晰深刻地认识我国经济转型的发展方向,才能更好地发展。

【试题猜想】

1.分析图8,说明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上海市由制造业中心向国际金融、贸易中心的发展促进了周边地区的城镇化进程。

2.上海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如何带动周边地区城镇化发展的?

3.随着皖赣区块外贸加工等产业的不断转入,会给这些地区城市的产业发展带来哪些好处?

【参考答案】

1.带动郊区农业的发展;为周边地区提供工业项目、技术服务和资金;促进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2.上海市的产业结构调整,使某些制造业向周边转移,促进了周边地区工业的发展;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当地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化;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促进了农业用地向非农业用地的转化。

3.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工业集聚效益(扩大产业规模)。

【热点透视】

光伏发电清洁环保,技术可靠,收益稳定,既适合建设户用和村级小电站,也适合建设较大规模的集中式电站,还可以结合农业、林业开展多种“光伏+”应用。在光照资源条件较好的地区因地制宜地开展光伏扶贫,既符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又符合国家清洁低碳能源发展战略;既有利于扩大光伏发电市场,又有利于促进贫困人口稳收增收。各地区应将光伏扶贫项目作为资产收益扶贫的重要方式,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增添新的力量。

【知识链接】

1.光伏

光伏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简称,是一种利用太阳能电池半导体材料的光伏效应,将太阳光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新型发电系统。

2.我国太阳能资源的分布情况

我国是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全国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的地区年日照时数大于2000小时,年辐射量在5000MJ/m2以上。

根据国家气象局风能、太阳能评估中心的划分标准,我国太阳能资源地区分为以下四类:

一类地区(资源丰富带):全年辐射量在6700MJ/m2~ 8370MJ/m2。主要包括青藏高原、甘肃北部、宁夏北部、新疆南部、河北西北部、山西北部、内蒙古南部、宁夏南部、甘肃中部、青海东部、西藏东南部等地。

二类地区(资源较丰富带):全年辐射量在5400MJ/m2~ 6700MJ/m2。主要包括山东、河南、河北东南部、山西南部、新疆北部、吉林、辽宁、云南、陕西北部、甘肃东南部、广东南部、福建南部、江苏中北部和安徽北部等地。

一、二类地区,年日照时数不少于2200小时,是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或较丰富的地区,面积较大,约占全国太阳能资源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具有利用太阳能资源的良好条件。

3.光伏产业的优势

(1)永不枯竭。

(2)对采集太阳能的地理位置要求不高,相对而言,水电站或风电站对地理位置要求比较高。

(3)建立太阳能发电站所需的时间和成本都比水电站要低。

(4)使用太阳能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太阳能是理想的绿色能源。但在原料开采和生产光伏产品的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能源,造成污染。

(5)适用范围广,就算一般家庭也可以利用太阳能发电。

世界各国为了更有效地开采和使用太阳能,不断地发展太阳能光伏组件技术,尽可能地利用这个永不枯竭的能源。

【押题理由】

光伏发电将太阳能直接转变为电能,清洁环保,加之大多是在荒山、荒坡和屋顶安装采集电能的设备,从而节约了资源。从西部资源的开发、能源的调配、科技产业的发展、东西部产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等角度来看,光伏扶贫工程是这些问题关注的焦点。

【试题猜想】

光伏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简称,光伏扶贫是我国扶贫工程的新途径,也是扩大光伏市场的新领域。位于青海省的玛多县(如图9所示),素有“黄河源头第一县”之称,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是国家电网公司定点扶贫县。近年来,该县大力建设光伏电站(可并网),发展相关产业。通过光伏电站的建设,将发电收益用于扶贫,玛多县的脱贫人口在50%以上。

1.简析青海省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2.简述玛多县发展光伏发电的有利条件。

3.阐述发展光伏产业对当地产生的积极影响。

【参考答案】

1.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海拔高(地势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大气污染小、空气质量优良。

2.该地太阳辐射强(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当地电力供应不足,市场需求大;国家政策支持。

3.有利于增加当地居民的就业机会和长期稳定的收入;改善贫困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改变生活生产方式);促进优势资源的开发,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口农业发展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人口最少的国家
坐井观天石头国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区域发展篇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印度人口2025年超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