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探究

2017-06-23 14:33高海明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数学知识思维

高海明

小学数学中的解决问题部分在整个数学教学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是学以致用的关键。解决问题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巩固学生数学知识技能,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摸索出解决问题的教学可以按以下三个层面展开:

一、创设情景引导提问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景,提出具有开放性、挑战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的浓厚兴趣;更要善于鼓励学生的教学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主动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使课堂教学在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的活动中不断生成新的问题,在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主动地思考与实践,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与创造精神、自信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等。

如:我在教圆的面积时,结合教材内容,创设问题情景。我拿一张长8厘米,宽5厘米的硬纸版,问学生你们能剪出几个直径是3厘米的圆?有的同学马上列式计算,回答说是5个,因为8×5里面包含5个的3.14×(3÷2)2。但是,一些思维能力比较强的同学,马上发表反对意见,他们认为最多只能剪2个圆,因为纸版长8厘米,最多只包含2个多一点的以3厘米为直径的圆。同学之间开始争论,这就形成了问题情景,这时,老师就让学生自己动手剪、比、思考,然后组织小组讨论,同学通过探究,最后形成结论,最多只能剪2个直径是3厘米的圆。可见,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创设最佳问题情境,能引导学生乐于学习、自主学习。通过问题解决,同学们学会了探索的方法,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培养了数学思辩能力。

二、鼓励探究问题引导思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解决问题教学的核心内容就是要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进行解决问题的探索。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地体现在如何恰到好处地给学生以引导,让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步步地从已知走向未知。

数学问题的错综复杂性,决定了解决问题的手段和方法也需要多种多样。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可采用集体讨论、小组学习等有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碰撞中互相启发,开拓思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生已掌握长方形周长的概念以及计算方法后,我设计了一道练习题:一间花坛长6米,宽4米,在花坛的周围每隔2米摆放一盆花(四个角都要摆放),一共需放多少盆花?针对这个问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的办法解决问题。然后,请两位学生上台板书:

学生甲:6÷2+1=4(盆) 4÷2+l=3(盆)

4×2+3×2=8+6=14(盆)

学生乙:6÷2-1=2(盆) 4÷2-l=1(盆)

2×2+1×2=6(盆)

根据他们的解答,我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两种解法是否正确。大家议论纷纷,说不出问题的关键。

然后启发学生思考:长摆4盆是否包括两个角的2盆?宽3盆是否也包括两个角的2盆?经过老师的启发和图示的观察,学生明白了两位同学的解答都是错误的,甲同学多算了4盆,乙同学少算了4盆,正确答案应该是10盆。

接着,我根据植树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长方形四条边首尾连接,实际上相当于在一条封闭线路上植树,可以怎样列式?问题一出,好多学生都把手举得高高的,我请出其中一位同学上台汇报并列式,这位同学分析道:“可以先算出教室的周长,再用周长除以2就行了。”

这样,我在教學中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领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感受数学的妙趣,进而提高了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让数学回归生活学以致用

1.激励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如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有关知识后,我让学生动手测量课桌、课本等的长度,并计算出它们的面积;在学习了“求平均数”后,我设计了统计表,要求学生分组填写本组成员开学以来作业本上得到的“小红星”数量,并求平均数,比一比哪一组同学平均得到的“小红星”最多,学生兴致勃勃地报数,认真地填写统计表,细心地进行计算,很好地完成了任务。让学生解决这些与课堂学习紧密联系的问题,大大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的乐趣。

2.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

小学数学知识,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只要教师多留意,就能够找到很多有价值且学生感兴趣的数学问题。这些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数学问题,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很大帮助。

在学完三年级下册《旅游中的数学》后,我设置这样一个实践活动:“六一”节即将来临,同学们想不想结伴去植物园玩?请你设计一个你们小组的出行计划。学生可自行分工,查询、记录、设计行程、计算数据等。这个内容可安排在单元复习中,主要是训练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设想并形成解决方案的能力。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既培养了学生运用各种途径获得、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以及互相协作的品质,又充分让学生感受到应用数学知识的乐趣。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数学知识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