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俊华
(南京江宁中医医院,江苏 南京 211100)
断脐时间一直是产科医生纠结的问题,就近期本院临床的一组数据分析汇报,希望对产房工作有指导作用,如下。
选取2017年1~6月本院自然分娩的足月孕妇共509例,孕产妇年龄20~48岁,孕周37~41+6周,孕次1~8次,产次1~4次,本组选入孕产妇均为单胎足月孕产妇,除外产科各种合并症。
产房接生的助产士平均分为2组,第一接产组对本班自然分娩的足月孕产妇共248例,采取早断脐;第二接产组对本班自然分娩的孕产妇共261例,分娩后晚短脐。
早期组即胎儿娩出后(10s内)立即予断脐处理;晚断脐组即胎儿娩出后,常规清理呼吸道,放置与母亲两腿之间干燥处,用消毒无菌毛巾包裹保暖,待脐带血管搏动消失后断脐处理。
1.4.1 产后出血 统计产后24小时出血量。胎儿娩出后,立即放置积血盘于产妇臀部,计量产时出血,待接生完成后,即刻将无菌臀垫置于产妇臀下,计量产后24小时出血量。产后出血量计算方法:
1.4.1.1 积血盘法:本院产房的积血盘容积是400ml,积血盘内测分别有50ml、100ml、150ml、200ml、250ml、300ml、350ml、400ml标记;
1.4.1.2 面积法:本院产房接产包中纱布面积15cm×30 cm,每块纱布浸湿血液后,约出血10ml;
1.4.1.3 称重法:置于产妇臀下的无菌臀垫,每次更换下后,及时称重,记录出血量;
1.4.2 产妇血红蛋白的值 产后48小时,采集产妇静脉血送检,采用深圳迈瑞BC-68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血红蛋白水平。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采用t 检验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第一组产妇产后24小时的出血量产妇血红蛋白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评分(apgar评分)、新生儿经皮测黄疸的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出生后72小时毛细血管血红蛋白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断脐组新生儿出生后72小时毛细血管血红蛋白值高于早断脐组(见表1)
表1 两组孕产妇、新生儿各指标的对比
脐带是母体与胎儿之间的纽带,是母儿之间气体交换、营养物质供应和代谢产物排出的重要通道[1]。胎儿娩出后,胎盘并没有立即从子宫剥离,一般在5~30分钟娩出,由于产后子宫收缩呈强直状态,既可以压迫子宫肌层血管,起到止血同时预防产后出血的作用,因为产生压力作用,使胎盘仍会继续向胎儿输注大量血细胞和免疫物质。胎儿娩出后大约需要1分子左右脐动脉出现痉挛,但是脐静脉痉挛不明显,仍输血给新生儿约3分钟,故而脐带搏动消失前新生儿从胎盘中获取较多血容量。通常增加10ml~15ml/Kg。即胎盘输血[2]。
胎盘输血使新生儿体内增加血液10ml~15ml/Kg,增加血容量的同时也增加了血清铁蛋白和造血干细胞,使新生儿血红蛋白明显增加[3-4]。本研究中晚断脐组(脐带搏动停止后断脐)出生72h新生儿外周血血红蛋白明显高于早断脐组(出生后即刻断脐)。
总之,无论文献报道与实践说明,遵循自然规律,待断脐搏动停止后断脐,不增加新生儿黄疸以及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几率,同时还能增加新生儿血红蛋白含量,对新生儿有益。对产妇未发现不良影响[5],简单易行。
[1] 谢 辛,荀文丽.妇产科学(第八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5153.
[2] 陈淑梅.新生儿窒息延迟断脐的临床探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5):126-127.
[3] 郑 琳.三种断脐时机对新生儿感染的预防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3):69-70.
[4] 张惠欣,张月琴,张晓丽.晚断脐对早产儿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1):198-200.
[5] 石 巍,李 静,王梦琦,等.断脐时间、方式对母儿结局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5,55(43):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