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臣
一般来讲,中小学“网络学习空间”是为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等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应用系统。认识总是随着事物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而深化。从2012年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正式提出“网络学习空间”后,这个概念在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上不断地丰富、深化,其内涵、外延也逐渐清晰起来。在中小学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经常把“网络学习空间”与“人人通”并提,使概念更为准确,其实践性、应用性特征更为明显。本文意在将实践中对“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作用的认识提出来,就教于大方之家。
实现信息技术“内化”的催化剂
2000年10月,教育部召开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一系列重要文件,自此,“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取代了沿用了近20年的“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从 2010年开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教育信息化提升为国家战略。
纵观中小学信息化30余年的发展历程,可以理清这样一条脉络:(1)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2)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助工具;(3)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认知工具 ;(4)把信息技术作为管理、教学、学习平台;(5)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师职业素质 、职业能力和学生综合素养的一部分。聯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教育信息化进程概括为四个层次:起步、应用、融合、创新,当前发展阶段属于“应用”“融合”层次,“应用”的因素更多。在抓“应用”上,我们还有另外一组常用词语:整合、融合、深度融合,在实践中表述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笔者认为,在“融合”与“创新”之间,必然要有一个“内化”的过程,通俗地讲,就是“信息技术应用的常态化”。内化要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机制来完成,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深刻地融入每个人的生活中,改变着每一位应用者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情感态度等——内化正在悄悄地发生。许多教育信息技术也已经或正在同化为师生素养的一部分,而且发展势头迅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在“内化”的过程中起着接通“最后一公里”的关键作用,起着加大频率、增大强度、丰富内容、加快进程的“催化剂”作用。
实现“校校通”“班班通”建设综合价值的关键
“十二五”期间,“校校通”“班班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产出,就是应用。建设只是手段,应用才是目的;浅层次应用只是初步,深度应用才是核心目标。笔者认为,信息化应用应该遵循四个基本原则。一是要有用。信息化要能够解决传统教学手段解决不了、解决不好的问题,如大数据统计、信息的多种方式呈现、多种媒介的综合运用等。二是要有效。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要能够尽量减少使用者的劳动,让技术更好地为人服务,用少的投入实现大的产出。三是要有益。用技术帮助使用者寻找他的幸福,对师生的学习、生活、成长有益处。四是要有力。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内化,实现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 中小学“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应用也应该遵循这四个基本原则。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在深度应用、综合应用、全面应用、创新应用方面,将会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应用网络学习空间进行预习、作业、自测、拓展阅读、网络选修课等学习活动,养成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服务的良好习惯。教师应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备课授课、家校互动、网络研修、指导学生学习等活动。家长应用网络学习空间与学校、教师便捷沟通、互动,关注学生学习成长过程,有效引导学生科学地使用空间。管理部门、学校依托网络学习空间逐步实现对学生日常学习情况的大数据采集和分析,实现学生学习过程、实践经历记录的网络学习空间呈现,优化教学模式。
2016年6月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在“创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与应用模式,从服务课堂学习拓展为支撑网络化的泛在学习”一节中提出:“以‘人人通的广泛、深度应用进一步体现‘校校通‘班班通的综合效能。”这个论断准确指出了“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在“三通两平台”体系中的地位、价值,随着实践的深入,这种地位和价值会越来越凸显。
新时期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推动力
从2012年开始,“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平台建设经过很多公司及专业人员的努力和探索,从理念到产品本身,正在得到不断的升华和完善。遵循“软件即服务”的原则,一些优秀的产品,在服务于实现教育现代化方面正在起着基础性、支撑性的重要作用。例如,在我市得到教育管理者、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广泛认可的北京世纪飞育软件公司的“乐教乐学人人通”平台,其综合丰富、方便简洁、灵活开放等特点,充分表达了应用者对“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期待;特别是其以微信的形式推送,实现“微信专业化”的产品设计,加快了产品的普及应用。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对教育教学改革一定会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一是将会给教育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有形的,将会带来新的“教材”、新的“课堂”、新的“教师”、新的学习过程、新的教学模式等;无形的,将会带来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新的教育教学体制机制、新的教学论、新的学习论、新的人际关系、新的思维方式等。这些都是教育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这就迫使学校的管理者、教师要重新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重新构建管理和教学的原有结构。结构的变革是重要的改革,结构的重组会产生新的力量。二是在所有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中,“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都将起到强大的助推作用。例如,在“智慧教育”“智慧学校”“智慧课堂”建设中,“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将起到枢纽作用;在“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中,“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将起到基础性支撑作用。三是在一些先进理念的达成方面,“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将发挥前所未有的作用,例如,合作探究式学习、研究性学习、个性化教学、体验性学习等,都会比传统手段效果更好。四是在任何学科教学改革方面,“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都会产生难以想象的作用,例如,在资源检索、数据统计、音视频利用等许多方面,都会给学科教学改革提供你所能想到的任何帮助。
实现“十三五”教育信息化顶层设计的核心力量
“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是学习型社会的一个形象描述。“人人皆学”反映出学习者的主动性、全面性,是教育普及化、终身化、个性化的体现。“处处能学、时时可学”反映出学习环境的泛在性,体现出信息化社会“碎片化学习”的特征,是信息化发展,乃至智慧城市、智慧教育建设的结果。“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是“培养大批创新人才”的基础,“大批创新人才”一定是产生在主动的、广泛的、深入的学习之上的。具体到中小学,只有构建强大的“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体系,才能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目标。
在推进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还要进一步彰显“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作用。
一是实现超融合。优秀的“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应该是几个维度的融合。(1)各种终端设备的融合。即在台式机、笔记本电脑、Pad、手机等设备上界面同一、风格一致,运行稳定。(2)管理、教学、学习等各种功能充分融合。通过大数据统计、资源推送、提供学习工具等,为应用者提供综合性更强的服务。(3)数字化管理、数字化资源融合。为应用者提供班级管理、组群管理、社交管理机制以及一定量的静态资源、海量的动态资源等。(4)各种介质的高度融合。文本、音频、视频、照片等流畅运行。(5)与各种应用程序的兼容。开放系统,与各种现存、未来先进的APP融合。
二是做到“低门槛”。专业的事情让专业人员去做,让应用者只是运用技术而不用学习技术,这已经成为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趋势,“低门槛”“微信化”是“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必然选择。
三是确保精准性。针对每一个空间、每一个人、每一个项目,都做到数字化推送服务。精准的数据统计分析是“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一个优势,这个优势在未来的实践中会越来越明显。
“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作为教育信息化顶层目标设计,只有经过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使之发展、丰富、成熟、内化,才能从根本上达成这个顶层目标。
(作者单位:河北承德市电化教育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