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秀亮
“惠州惠东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开发旅游项目,大面积挖山毁林,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中央第四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广东期间发现,惠州市惠东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环境问题突出。
获悉情况后,惠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要求立即立案、严肃处理、追究责任。惠州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迅速行动,合力推进问题整改工作,并举一反三,对全市所有自然保护区类似情况进行了彻查。目前,白盆珠违建问题已基本完成整改,下一阶段,惠州市将重点推进类似问题的防范工作。
问题:违规开展旅游开发大面积毁坏林木
惠东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惠东县东北部,由原惠州市莲花山市级自然保护区和白盆珠水源林市级自然保护区合并而成,2004年1月升格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近期有媒体进入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域调研,发现通往此次事发地点之一的新庵布心村东流村小组有一条新开挖的山道,山道路面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路边仍堆放有不少河沙、水泥等建筑材料,部分路基和两边山体稍平坦处已开始复绿,密集栽种着1尺来高的小树苗。被挖开的山体边仍堆放着多个枯树桩及大树根,树桩横截面直径约20厘米。山边有一栋贴着琉璃瓦的祠堂状建筑,附近还有简易工棚和几台已报废的建筑机械。残留的景象依稀可以看出当日的破坏状况。
據惠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技术人员调查核实,此次被毁坏林地森林类别为生态公益林,林种为自然保护区林。该林地现状分三种类型:一为开挖山体部分,二为修筑房屋部分,三为原有林区道路扩宽进行开挖并部分修筑排水沟。该案件毁林面积共93.45亩,其中建房毁林1.8亩(核心区)、推填土毁林27.16亩(核心区)、修建道路毁林64 .49亩(缓冲区和实验区)。
记者从当地村民了解到,大规模的毁林主要源于当地开展的旅游开发项目。从惠东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提供的资料可以看到,此前因毁林被抓的布心村村委会主任雷某娘于2011年3月21日登记成立“惠东县莲花山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后来还引入在惠阳淡水经营超市和地产的老板吴某林,准备开发旅游项目。
“吴老板出钱,包括修路、建房,至少投了好几千万进来。”村民称,吴某林开发旅游项目的时候还盖起了别墅,别墅分上下两层,占地约1000平方米,周边还开垦有菜园。
此外,布心村委会东流村小组2009年还曾与当地企业“莲花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东流生态家园重建”项目。该项目在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内,总面积10000亩,按规划项目总投资6 .8亿元。
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禁止任何人进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禁止在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开展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内,不得建设任何生产设施。”这些开发建设,显然违背了自然保护区管理规定,对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带来了巨大破坏。
处理:违建建筑彻底清除,毁坏山林得到基本复绿
事件发生后,惠州市委市政府要求立即立案、严肃处理、追究责任。惠东县迅速组织力量对违建项目进行清拆,“去年底,政府说这些建筑是违章建筑,实施了全面清拆。”据当地居民反映,当地政府去年底雷厉风行,对相关违建建筑实施了彻底拆除。
拆除后的山地全面实施复绿,已先后种植各类苗木约1万株,边坡植草1800平方米,全面完成复绿提升工作。近期记者走访的时候也发现,违章建筑已经彻底清除,拆迁后的土地上种植了树苗,已经开始成长。当地政府还坚持每周开展复绿区域巡护工作,确保复绿效果,防止再次破坏。
涉案主要犯罪嫌疑人雷某娘和吴某林被实施逮捕,其他涉案人员5人被处以刑事拘留。纪检部门对惠东县林业局、县国土局、白盆珠镇政府等部门共14人工作落实不到位启动了问责。
为进一步做好该案件的后续工作,惠东县要求相关部门继续落实好防止裸露边坡造成水土流失的相关措施,制订历史遗留问题解决工作方案,统筹化解自然保护区村民农事耕作、人工林采伐、宅基地建设、村庄道路建设与自然保护区管理有关法律法规相矛盾的问题,并做好东流村村民的思想引导和稳控工作及违章建筑工地工人遣散和稳控工作。
与此同时,惠州市环保局强化自然保护区监督管理,要求全市各保护区每年制定管理计划,定期报送相关工作情况,并及时向当地环保部门移交涉环保违法行为线索,由环保部门从严查处。环保局还专门制定了相关工作方案,提出将加强被毁林地复绿管护,及时进行补植、浇水和施肥,对裸露边坡进行植草以减少水土流失,尽快恢复原貌。及时处理和解决自然保护区与邻近山区出现的山林权属争议问题,严肃查处非法侵占自然保护区林地以及破坏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
惠州市林业局制定了《严厉打击非法占用林地等涉林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并组织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摸底调查,已排查出35起非法占用林地问题,已办结24宗。各级林业部门还就村庄、村民基本情况、宅基地建设、村庄道路建设等需求、历史遗留问题和不稳定因素进行全面调研,拟制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工作方案,建立长效机制,及时解决村民诉求,化解社会矛盾。
后续:规范保护区管理工作,杜绝类似问题出现
“接下来,我市还将加快编制和报批自然保护区发展总体规划 (2017-2025),进一步明确全市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发展目标,科学合理设置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确保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惠州市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有关负责人表示,惠州市将举一反三,杜绝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实际上,保护区在水土保持跟环境综合治理方面,也陆续投入了不少的人力物力。白盆珠水库工程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和白盆珠水库工程管理局共同发力,进一步加强植树造林、封禁治理等措施的实施。
2009年以来,为了保护好水源水质,确保防洪安全、生态安全及人居环境安全,中央、省、市及管理局投入近1400万元对白盆珠水库库区水土流失进行首期综合整治。通过综合整治,建设水源涵养林,项目区的库周面蚀、沟蚀得到了有效治理,大量的径流和泥沙被水土保持工程及林草拦截,使泄入白盆珠的洪水及泥沙量减少,改善了生态环境和水质,提高了水库的供水质量。
“目前综合整治面积21.82平方公里,建谷坊(土谷坊、石谷坊)153座,营造水土保持林19.81平方公里,林下植草3.45平方公里,水平沟4.87公里,施工道路6.7公里。”该局一名负责人介绍,综合整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保护区的生态问题,但是目前白盆珠水库库区仍有水土流失面积43.26平方公里,每年流失土壤约12.87万吨,水土流失强度侵蚀区主要集中在水库周边。为此,水库管理局计划实施第二期综合整治工程,拟投资3612.68万元,计划用3年的时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3.26平方公里。主要工程包括修筑沟头防护、土(石)谷坊,综合治理崩岗64处;营造水土保持林10.31平方公里;植草1.09平方公里;幼林抚育10.31平方公里等。
“前不久在白盆珠水库水域发现了50多只中华秋沙鸭,是近年来发现数量最多的一次。”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一名工作人员说,自2007年该区首次发现中华秋沙鸭后,他们每年都进行专门监测,发现这些珍稀“来客”每年都到库区水域栖息,而且数量呈现逐年增加趋势,“这得益于库区良好的生态和优良的水质,因为中华秋沙鸭对生态环境和水质要求非常苛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