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文
湛江东海岛上,宝钢湛江钢铁林立的厂房、烟囱,和远处一望无际的碧海、广袤深邃的蓝天相互交织着,宛如一幅动人的画卷。
登上湛江钢铁观景台鸟瞰,现代化钢城气势恢弘,震撼心灵。和传统钢铁厂区“烟雾大、灰尘多、空气差”的污染状况不同,宝钢湛江钢铁向世人展示了钢城“柔美”的一面 —— 干净的地面、整洁的环境、清新的空气,与远处的“湛江蓝”相得益彰。
多年等待,这座南方海滨城市终于实现了自己的钢铁梦。去年11月起,湛江钢铁项目全面建成投产。在钢铁项目带来的工业化快速发展中,湛江是否能守得住碧海蓝天的环保底线?湛江钢铁又是否能做到“既要经济崛起,又要蓝天碧水”呢?
全方控制
高效治理烟气扬尘
4月初,省环境保护厅联合省气象局召开2017年第一季度广东省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分析会商会。监测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湛江空气质量优良率(AQI)达92.2%,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仅次于汕尾,排名全省第二。
众所周知,钢铁项目是高耗高排项目。湛江作为广东省重化工业的重要聚集地,再加上去年湛江钢铁项目一期全面建成投产,今年第一季度,湛江如此靓丽的空气成绩单背后,其实是一系列环保的巨大投入和艰巨努力。
“面对‘史上最严环保法+国内最严格排放标准,其实我们压力也不小啊。”宝钢湛江钢铁一位环保工程师在采访时对记者说。顶着“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达标城市”、“中国十佳绿色城市”等一系列的光环,湛江的减排压力无需多言。
“要知道,2008年湛江钢铁项目获批时,根本没有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限制排放要求。”该工程师介绍说。
然而,2014年起,新的焦化排放限值开始实施,污染物排放要求大大提高。湛江钢铁突破性采用了世界首套焦炉烟气低温脱硫脱硝工业化示范装置。
“仅对焦炉脱硫脱硝,我们就增加了1.2亿元的投入。”该工程师说。
焦炉烟气脱硫脱硝装置投运后,烟气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小于30毫克/标立方米、150毫克/标立方米,湛江钢铁各项排放指标均满足国家《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的特殊限值地区环保标准。
“作为世界上首个对钢铁企业焦炉烟道废气脱硫脱硝的工程应用实例,湛江钢铁焦炉烟气净化装置的正式投运,对于加快中国钢铁工业节能环保技术创新步伐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湛江钢铁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烧结,是钢铁厂污染排放“集中营”。 为达到更高的排放标准,湛江钢铁烧结厂采用国内首套自主集成的活性炭净化烧结烟气装置,通过吸附塔和解析塔的相互作用与配合,大大提高了活性炭的循环使用效率。目前,活性炭净化烧结烟气装置实现了烟气“三脱”(脱硫、脱硝、脱二噁英),脱硫效率达95%以上。
“解析塔在运作时会将原先吸附的二氧化硫再次释放,统一回收后制取浓硫酸,真正做到了减排又增效。” 湛江钢铁环保工程师在采访时告诉记者。
要控制排放,更要控制扬尘。为有效控制扬尘,湛江钢铁在厂内修建了两座巨大的“蒙古包”料仓,对粉状原料采用全封闭措施,从源头上减少污染产生。据了解,平时巨大的“蒙古包”里会堆满煤,为钢铁厂的正常运行作准备。此外,为降低烟粉尘排放浓度,湛江钢铁投资建设了160套除尘系统。
得益于一系列先进的环保工艺和管理,湛江钢铁的污染排放远远低于国内外同行的排放浓度,成为全国首家全面达到特别排放标准的钢铁企业。
打破常规
突破性采用“1+3”用水模式
钢铁项目是用水大户,与传统的市政供水不同,湛江钢铁突破性采用了“1+3”用水模式。除了以“鉴江引水”作为主要水源之外,湛江钢铁通过“雨水收集”、“海水淡化”和“废水回收”三种模式并重,尽量控制“鉴江引水”的水量,努力保证东海岛居民及其他企业用水需求。
湛江地处广东西部沿海,海洋性气候明显。根据气象部门统计,东海岛每年的降水量可达2000毫米以上。对此,湛江钢铁因地制宜,投资兴建了2座雨水收集池。
雨水收集池池体全长1560米,宽175米,深8.5米,集雨水收集、排洪、安全贮水、区域隔离等功能为一体,总容积120万立方,相当于东海岛15万人口近45天的用水量,不仅保证全厂供水需求,而且减少了对鉴江水的用量,大大降低了水资源的消耗,减轻水资源供给风险。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湛江钢铁的工程师们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海水,在自备电厂的建设中使用海水直流冷却技术;海水淡化采用低温多效蒸馏法;加热热源来自发电乏汽。得益于此湛江钢铁能够更节能、更高效地生产淡水,减轻用水压力。
“海水淡化的过程,用的全都是生产过程中的余热。目前正在运作的2套海水淡化装置,年产纯水可达1000万立方米以上,已经基本满足生产过程中所需纯水需求。”在谈论海水淡化话题时,现场的工程师激动地说。
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湛江钢铁也是充分利用。据记者深入了解,湛钢全厂共建设了23套水处理系统,实现废水100%处理,同时采用串联供水,并实现98%以上的废水在厂内进行回用。
变废为寶
固体废物极致利用
湛江钢铁位于一个小岛上,全部固废加工均在厂内设置。对此,湛江钢铁始终践行着一个原则:把每一项资源的利用率发挥到极致。
“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没有真正的废弃物。”在湛江钢铁厂区内,这句话得到了很好的诠释。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几年来,湛江钢铁按照集团规划的定位,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围绕钢铁主业产出的固体废弃物,开展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产品化技术研发和综合利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在湛江钢铁,全厂约30%固废在厂内直接循环利用。厂内还有个说法:含铁物质不出厂。2015年,湛钢打造了世界首个含铁综合固废处置中心,在国内首先实现了含铁尘泥100%厂内循环使用。
对固体废物的二次利用,不仅有效节约了资源,更减少了转运过程中产生的二次污染。同时,湛江钢铁建设了二次资源管理系统,实时掌握环境状况和污染物排放情况,更有效地掌握二次资源处置全流程,确保处置的合规性。
“对于厂内无法消化的固废资源,我们将对其进行社会化利用,生产出高附加值产品进入社会利用。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钢渣,我们统一回收,运往建筑材料厂。对于焦油等化工产品,我们又提供给化工厂。目前,湛江钢铁对固废的综合利用率已高达到99.96%。”湛江钢铁负责人自豪地说。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得到了高效合理利用,带来了明显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湛江钢铁与企业合作,变废为宝,互惠互利,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最优化。因此在湛江钢铁没有固体废物一说,大家都称它们为“二次资源”。
在严峻的环保压力下,湛江钢铁始终坚持“环保是生存”的理念。作为全国首家全面达到特排标准和超洁净排放标准的钢铁企业,接下来湛江钢铁将继续以实际行动向湛江人民承诺:湛江未来,碧海蓝天依旧。
飒爽英姿沐晨风,碧海蓝天景无穷。蔚蓝的海洋,一碧万顷。湛蓝的天空,广阔无垠。在这座城市的工业化进程中,湛江钢铁坚守环保理念,默默为湛江的绿与蓝,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