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朵
“装儿子”被拆穿
在脱贫工作国家省际交叉考核中,中部某县上演了一场干部“装儿子”的戏码。为应付检查,一名年轻干部“潜伏”到贫困户家里“装儿子”,想替贫困户回答问题、蒙混过关。但“演技”再好也难让百姓接受,“假儿子”一句虚伪的“妈”,叫得老太太变了脸,谎言被当场揭穿。
无尘点评:不办实事,“装孙子”都没用。
“学霸”自编教材
杭州第四中学高三学生庄逸是个名副其实的“学霸”,不仅物理、化学、地理选考拿了满分,还抽时间编写了一本高考数学复习用书,包括“高中知识梳理”、“小点突破”、“神奇小窍门”等内容,目前已有40名同学在使用,并将在8月中旬正式出版。
无尘点评:这样的“学霸”老师同学都喜欢。
神秘来电
“湖南北边、温水泉水、区域、中国百货……”这串不知所云的词语是失联多日的大学生小张给爸爸打电话时说的话,其父立马向安徽宣城市警方报警。警方对这些词进行了重组,发现一个地点:湖北咸宁市温泉区中百广场。警方立即对该区域进行排查,发现传销窝点,并将小张连同其他人解救出来。
亦歆点评:获救的密码,辛苦了警察。
智商高也能免刑?
24岁的牛津大学学生拉维尼亚与男友发生争执后,在毒品和酒精的作用下刺伤男友。法官考虑使其免于刑责,因为监禁判决毁了她将来成为一名心脏外科医生的职业生涯。这名女生曾在医学期刊上发表文章,朋友们认为她的智商极高,还“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
木杉点评:法官的智商呢?
另类欠条
徐州一名10岁的男孩拿妈妈手机玩游戏时,在8天时间花掉1.2万元。妈妈在多方帮助下从游戏运营处要回6200元,剩下的钱写进“欠条”,约定由孩子做家务和提高学习成绩来“还债”,希望借此将孩子的兴趣和精力重新拉回学习和生活中。比如,语文考试90分以上奖励100元,洗衣服奖励20元等。
木杉点评:欠的不是钱是教育。
法盲的悲哀
山东德州一名快递员自学制作冰毒,被警察抓获。小伙很有化学天赋,在创业屡屡失败后,只有初中学历的他靠着从网上搜来的一点制毒信息,从药店、网上买来制毒原料,在出租房里反复试验,半年之后制出了冰毒。小伙很自豪,不仅在网上发帖炫耀,还渴望能用制毒技术申请国家专利,发财致富。
木鱼点评:聪明用错了地方,其害尤大。
霸气回“怼”
云南宣威市一名男子日前持身份证、户口本等相关证件到宣威市农村信用社办理银行业务,被银行工作人员要求到户籍地派出所出具户籍证明。为此,当地警方霸气“怼”银行称,按规定,公安机关已不再出具此类证明,若再让群众往返,将通报银行单位的纪检部门。此回应获众多网友力挺。
杏杏点评:这才是真正为民办事。
一骗再骗
一名冒充“乾隆皇帝”的男子刘乾珍在深圳行骗,称自己吃了长生不老药,掌握了大清皇家的资产,但已被冻结,需投入资金才能解冻,从而获得翻倍收益。深圳一名姓郑的女子信以为真,被骗走200多万元。这并不是郑某第一次被骗,此前,她曾被自称金融大鳄索罗斯弟子的万健民骗去4000万元。两名骗子现已被抓获。
木杉点评:花钱买教训,还有“回头看”。
图看天下
说到爱酒的政客绝对少不了铁娘子默克尔,她好酒众人皆知。在政坛这么多年,默克尔被记者拍到举杯的照片无数。
CFP/图
【嗯,好喝!】
炎炎夏日,冰镇啤酒是成年人消暑的好利器,冰爽至极的口感和微醺带感的后劲儿,对此上瘾的不光是普通大眾,政坛人物贪杯的也不少。
政客也“贪杯”
【酒保鲍里斯】
无论是吃吃喝喝,还是做其他什么,英国外交大臣鲍里斯从来都对镜头毫不避讳,十分坦率。 东方IC/图
【新手上路】
刚加入全球政坛大家庭的法国新任总统马克龙任重而道远,杯中滋味,慢慢品。
CFP/图
【兄弟干杯!】
喝酒自然要找好兄弟一起分享。普京与梅德韦杰夫除了一同出席重要场合,私下里更是经常聚在一起休闲娱乐、举杯畅谈。 东方IC/图
论道 专栏
张 荫麟是广东东莞人,1923年,17岁的他考入清华学堂。当年,他就在《学衡》发表《老子生后孔子百余年之说质疑》,对梁启超的观点提出异议,梁启超不以为忤,还叹为“天才”。 当时《学衡》杂志编辑还以为作者是清华的国学教授,殊不知,竟然是一个不到18岁的小青年。
之后,他还写信质疑梁启超演讲中的问题,梁启超不仅不生气,反而很高兴。在后一次演讲中,梁启超在讲台上当众答复他,还称赞张荫麟有做学者的资格。
张荫麟以弱冠之龄,短短几年便在《学衡》《清华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和学术短文40多篇,在清华与钱钟书、吴晗、夏鼐并称为“文学院四才子”,陈寅恪有“共谈学术惊河汉”之句,对其揄扬备至。
张荫麟的才学使得他能跟同时代文史哲界的优秀学人交往,其知交遍及知识界,如钱钟书、陈寅恪、王芸生、吴晗、冯友兰、熊十力等人。这使得他属于学院,却做了学院难以产出的工作。自1934年起,张荫麟先后在清华、西南联大、浙大任教。1937年,他受中研院史语所所长傅斯年之托,撰成《中国史纲》,这本仅是为高中生编写的教材,叙史也仅至东汉,却以选材精审、结构谨严、文笔优美,备受学界赞誉。
不幸的是,因肾病缺医少药,张荫麟在37岁时英年早逝,这使他除了《中国史纲》外再无别的专著。张荫麟不满当时的历史教育,经常对同学说,作文章要有“作家的尊严”,因此《中国史纲》没有累赘的引文考证,不故作深奥高奇,而是用“讲故事”的笔法来“画”历史,从容道来,如行云流水。
在科技史、宋史、清史、哲学诸领域,张荫麟也多有创见。有人说他是“一典型‘学院式文人,专事考证及整理之工作,涉猎极广,不尽在文学”。在艺术学问上,他是极为严格的,没有丝毫假借。他看不上冰心为代表的“立于女子之传统的地位而著作”的所谓“中国女作家”,说以中学生作文为标准,她们至多70分左右。
他是一个一丝不苟的大批评家。他指出郑振铎文学史研究中“使人喷饭之处”,讥其缺乏“常识”。他对顾颉刚“疑古”学说“误用默证”的方法论错误、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中的史实错误,都提出过严厉而中肯的批评。顾颉刚则撰有《当代中国史学》,赞扬其在通史、宋史领域大有建树;冯友兰在张荫麟死后,曾集资、主持设立“张荫麟奖学金”。
更为难得的是,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左右翼争胜的年月里,张荫麟最早以他敏锐的目光,发现了鲁迅精神的价值。1934年,鲁迅的《南腔北调集》出版不久,张荫麟在其《读〈南腔北调集〉》一文中写道:“我是有历史感的,特别注意它的史料价值。但这个史可不是上古、中古或近古的史,而是我们当前的时代的史。一个时代的性质可用其中感觉敏锐的青年的遭遇来量度。这话若正确,那么,我们在这小集子里可以发现极重要的史料,而后世的史家必将感谢我们的提醒。”
在现代史那段混乱、动荡的岁月里,那些饱学之人、中西贯通之士,殚精竭虑,立功立言,以回报我们的民族、文明和人民。即使那些“短命人物”,如军事家蒋百里、诗人徐志摩、作家梁遇春、萧红等等,都有传世的言行事功。在这些人中,历史学家张荫麟作为开山巨匠式的人物,也将为后世所铭记。
其著作《中国史纲》今天仍有多家出版社一版再版,活跃在学界与大学课堂,成为我国历史写作里重要的收获。仅此一部通俗之作,至今无人超越,这既说明了张荫麟的天才之处,也说明了我国人才断层或匮乏的严重程度。张荫麟于地下,也许会把这种个人的荣誉当作知识人之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