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英杰++施艺梅++陈瑶瑶
摘 要 介绍了黄栀子树腐烂病发生的危害及特点,并对其防治技术进行了探索。生产实践证明,在每年5月之前喷一两次杀菌剂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同时,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减少腐烂病的发生才是最科学、最省工、省钱的防治方法。
关键词 黄栀子;腐烂病;危害
中图分类号:S763.7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06.011
黄栀子,又名山栀子、水栀子、黄栀、山黄栀和山栀等,茂名地区一般称之为黄荆子或黄肌子,属茜草科常绿灌木,多长于长江中下游,树冠最高可达2.5 m;叶对生或三叶轮生,叶片革质,长椭圆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5~14 cm,宽2~7 cm,全缘;托叶2片或3片,通常连合成筒状包围小枝;花单生于枝端或叶腋,春果有2~3托花芽,花白色,芳香;花萼绿色,圆筒状;花冠高脚碟状,裂片5或较多;子房下位。嫩树有夏果、秋果、春果,一般春果的花期在3—5月,果期5—12月。
黄栀子可入药,清内热利湿,泻火除烦,凉血解毒,治小儿黄疸、虚火牙痛、肝火目赤、热毒症、散瘀、久咳和气喘,焦栀子可止血,现代医学证明,黄栀子具有抗辐射、抗肿瘤、抗氧化(延缓衰老)等功效。黄栀子主产区有江西的金溪、抚州、吉安、樟树,福建的福鼎,广西的鹿寨、梧州,近年化州市以及怀集、连州、罗定等地都有一定的发展。
1 黄栀子树腐烂病的发生症状
黄栀子树腐烂病又称腐朽病,是由细菌和真菌引致的植物病害,特征是植物解体腐败。腐朽可以是硬的、干的、海绵状的或多水的、粥糜状或黏性的。腐烂病分溃疡型和炭疽型,溃疡型的腐烂病病症为枝杆表面呈现溃疡圆形水渍状点后扩大灰褐色、木栓化,形成大而深的裂口,最后数个病灶融合形成黄褐色不规则的裂口;炭疽型腐烂病为枝杆先呈干裂缺口,然后整个枝干表皮呈现爆裂、烧枝现象。
腐烂病主要为害栀子枝杆部分,受害植株或枝杆出现茎秆膨大、开裂现象。当枝杆上部分枝柱出现霉变腐烂现象,严重时整枝植株腐烂干枯死亡。
2 黄栀子树腐烂病的发生规律及特点
根据笔者近几年的调查和观察,腐烂病的发生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凡前期喷过杀菌剂的树均少见腐烂病,这是一个被人忽视的现象。
第二,在每年6月便可见少量腐烂病出现,在每年10—12月因进入冬季,天气干旱、养分不足会大面积显现,尤其是砂质地,秋冬季节腐烂病为害的树会大面积显露,如图1所示。
第三,腐烂病一般在树木第一个分丫处出现,如图2所示,也有在树冠中部枝条出现,最先见一棵树中只有一枝得病,病灶一般单侧寄附,病灶口一般有2~6 cm,发病初期树皮粗糙,中期一些树枝出现一排针状根芽或树皮爆裂开始腐烂,后期病灶及周围组织腐烂坏死,直接导致枝条干枯死亡。
第四,一般发现有一条枝条干枯死亡后,树根系都开始有不同程度腐烂,严重的全部根系腐烂坏死,无法输送水分和养分,造成整株死亡,很多技术人员认为这种根结坏死是根结线虫为害引起的,实际上凡是根系腐烂,已没有须根的,全部是腐烂病造成的,并不是线虫为害。
第五,冬季,腐烂病树木的叶片基本变黄枯落。根系不完全腐烂的,春天会缓慢抽芽,但恢复困难;根系完全腐爛的,春天会在抽芽时整株死亡。
第六,凡有腐烂病的树木,不论轻与重,树叶均少且小、无长势,树冠眀显比同时种植要小
3 黄栀子树腐烂病的防治
笔者从2013年起对黄栀子树腐烂病的防治进行了一些探讨。只有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植株抗病能力,才能减少腐烂病的发生。
黄栀子树腐烂病不是传染病。笔者在死树原穴补种上新苗,发现不会再出现腐烂病现象;病株的四周也少有树木得腐烂病,大面积暴发的区域也只有不规则、不相连地出现黄栀子树腐烂病,可见黄栀子树腐烂病不会通过工具、雨水、空气传播。
第一,黄栀子树腐烂病可防可控。根据大面积田间调查,凡前期喷过一般杀菌剂的树均少见或不见有腐烂病。因此,建议在每年5月之前喷1~2次杀菌剂进行预防,用腐烂灵20 mL+德周隆15 mL,对水15~17.5 kg喷湿树干及叶片。若7—9月雨水多,应补喷1次杀菌剂。
第二,植株出现腐烂病后,可用以下措施治疗:用腐烂灵30 mL+威克15 mL+渗透剂1支,对水15~17.5 kg或用30 mL春蕾霉素+20 mL苯醚甲环唑喷湿树杆及叶片;最有效办法是用刀刮掉病灶烂皮,用腐烂灵原药涂抹病灶,并用腐烂灵50 mL+移栽灵1支+灌金液30 mL淋湿树头,进行治疗。
第三,禁止使用除草剂。可用长柄勾刀斩掉遮阳挡树的杂草,保持水土良性循环,减少黄栀子树腐烂病的发生。
用药后是否有效果,可用以下目测进行判定:叶色是否由黄转绿;病灶边缘是否长出新皮肉;树冠下方已脱落叶的位置是否重新抽出新芽、新叶;树木枝条由褐棕色变青绿色,即树枝青秀。如果以上答案肯定,则说明腐烂病已得到有效控制,树木进入正常生长状态。
(责任编辑:刘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