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峰
(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北京 100120)
考试与评价
学生学业水平评价实施策略
姜峰
(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北京 100120)
关注评价,加强教学诊断是近年来国内外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要做好对学生学业成就发展的评价工作,需具有综合设计的意识,用好主题档案袋的自我评价方法,同时利用活动表现评价促进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并提高纸笔测验的效度和质量。
学业评价;综合设计;主题档案袋;活动表现;测验效度
关注评价,加强教学诊断是近年来国内外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认真学习教育教学评价理论和测量评价方法的应用,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展教学测量与评价的研究,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自是题中应有之义。
新时期,人们倡导采用多种方式、更全面、更促进发展地对学生的学业水平进行评价。因此,教师需立足本学校及学生实际特点,依据课程标准中的评价建议,进行系统设计和规划,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组织多层次、有针对性的评价内容。
评价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做好对学生学业成就发展的评价工作,必须具有综合设计的意识,要全面考虑评价的目的和功能、内容和目标、方式方法,评价的工具、时间间隔、组织实施、标准和指标,以及评价结果的呈现、分析、反馈方式等各方面。这些方面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需要进行系统设计。比如,做一个关于“学生单元学习评价”的设计方案,至少要包括: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认知评价;具体到每一项评价,都应该分别列出其评价项目、具体内容、收录及评价方式等。
单篇文本的教学,也需要综合的评价设计。以苏轼的《赤壁赋》为例:
(1)学生对文章题目、作者生平、创作背景了解多少?——可采用诊断性评价方式,如师问生答、教师总结。
(2)学生对文本的熟悉程度以及预习情况如何?——可采用表现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如学生现场诵读,教师根据诵读效果进行评判。
(3)学生对文章大意的理解程度以及重点字词句的掌握情况如何?——可采用诊断性的评价方式,如在课件中设置相关填空题留待学生解答。
(4)学生能够准确找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并进行恰当的赏析吗?从文脉的角度看,上下阙是如何连接起来的?——可采用形成性评价与表现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先让学生自己阐述表达,而后经过教师点拨,再进行有感情的诵读。
(5)作者在下阙中引用了什么人的什么事例?为什么要举这个事例?——可采用形成性评价方式,如让学生先自己理解并表达,教师点拨后,学生再总结。
(6)作者的感情变化是怎样的?苏轼在文中表达了什么样的人生感慨与生活态度?找出相关语句,进行品读赏析。——可采用形成性评价与表现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如教师在学生自己理解与表达的基础上进行点拨、总结。
(7)这首词的豪放风格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类似的宋词篇目应该如何赏读?——可采用形成性评价与表现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先行总结,教师点拨后加以完善明确,最后学生齐读全词,教师根据诵读效果进行评价。
档案袋评价的评价理念与方式真正发挥了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它全面呈现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使评价更加主体、更加客观地衡量学生的发展水平。学生针对学习档案记录的内容进行自我反思和小结,有利于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使学习由外在的压力逐步转向内在的需要,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质量。教师通过学生学习档案和自我评价资料,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特点,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在观念和方法上的进步,并及时地给予针对性指导。学生成长档案袋对学生有一定的约束性和激励性,他们会以此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激励自己努力学习。但时间长了,学生会对此产生厌倦,同时它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涉及面也很广泛,教师操作起来也困难不少。
此时,可以采用主题档案袋的方式。当碰到重大节日或是语文课上学习了一篇有启发意义的课文时,教师就可以主题的方式布置给学生,由学生自己根据主题布置档案袋;同时通过可行的空间、渠道和方式号召家长参与,并定时发放好的档案袋图片资料供各方参考,这样就能充分调动更多的资源。
主题档案袋可以用于阅读单部作品的成果小结与交流,也可以用于阶段性学业成就评价。例如“名著阅读”,经过师生共同讨论,可制定学生名著阅读档案袋中有待收集的内容清单:
(1)名著阅读旅行图。可以由教师制作旅行图模板,让学生填充内容,并且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装饰。旅行图做好后贴在醒目的地方,然后认认真真地照着去做。每读完一本书就在旅行图上用颜色标出来,等所有的书都读完了,旅行结束了,给自己一个奖励。
(2)阅读时间累计卡和阅读进度表。要求学生每天都填写读书时间累计卡和阅读进度表,统计读书时间,追踪阅读进度,小组长每天一检查,教师每周一过目,而后收入档案袋。
(3)名著阅读摘抄本。在阅读中找准典型细节,进行摘抄,每周一篇,形式内容不限:可以摘抄一些值得积累的精彩语段,然后读一读、记一记;可以摘抄一段自己最感兴趣的文章内容,当一回小小评论家,把自己的独特感受表达出来;也可以摘抄一段自己最中意的语段,然后抓住其特征进行仿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选择其中一种或几种形式完成摘抄。教师可创造机会让他们在班里交流,并在充分尊重学生差异的基础上加以肯定和鼓励。
(4)名著阅读读书卡。读书卡的内容涉及书名、作者、主要人物、阅读时间、书的主要内容、阅读者的感受及阅读者的推荐理由等。要求学生每读完一本书,就填写一张读书卡,收进档案袋里。
(5)名著常识测验和读书检测题。每月都有一本书让班级共读,每个学生精读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出读书检测题,并给出答案;同时出题者在班级读书会上当一回小老师,对其他同学进行读书检测。教师根据检测题及答案的质量作出评价,优秀的检测题存入班级题库。
(6)名著阅读活动卡。要求学生每参加一次名著阅读活动,比如个人擂台赛、小组PK赛、读书交流会等,就填写一张活动卡,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收进档案袋里。
(7)名著阅读反思卡。要求学生每学期填写一张反思卡,收进档案袋里。主要反思自己在名著阅读兴趣、习惯、能力方面的成长进步,和反映在习作、口语交际等方面的收获;同时反思自己在名著阅读过程中需要改进、克服之处,和希望从老师或同学那里能得到的帮助;此外,提出自己对名著阅读的建议。
(8)名著阅读测评表。检查阅读量、必读书目、读书卡、摘抄本、读后感的质量与数量是否达到要求,同时对学生在班级读书会上的表现评级。
(9)与名著阅读相关的作品、材料。包括学生阅读经典名著写的读后感(可以是结构完整的读后感,也可以是在读书过程中随时写下的想法和做的批注),参加各种读书会的音频、视频材料,精读并作圈画批注的书,自己的名著阅读故事,以及反映在习作、口语交际、课堂发言中的关于名著阅读收获的例子,还有研究论文、作品、讨论或辩论记录,等等。
(10)给评价者的说明信。主要是对自己阅读过程的描述,向评价者解释选取该阅读文本的缘由,介绍阅读是怎样完成的。
主题档案袋评价的主要意义,在于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机会,使学生能够学会自己判断自己的进步。这一切都基于一种评价观念的转变,即对学生成就的评价是对其进步的连续考查,而不是对其掌握内容范围的阶段性审计。对教师而言,一个主要的变化是,要把课程与教学评价整合起来,贯彻到日常的教学生活中去。这种评价被称为“嵌入课程”的评价,即运用当前的课程活动达到对成绩进行估价的目的。学生在学校生活中进行某种范围的活动,其结果产品如阅读笔记、活动报告、设计方案、课后学习感受、单元学习总结等,能够反映他们学习的情况,从而也就有了评价的意义。
新课程要求采用探究、合作、体验等多种教学活动,与这些活动相应的是活动表现评价。活动表现评价采用独立、小组或团体的形式,可以是教师的现场观测、追踪调查、访谈,也可以是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的互评,还可以是学习小组的评价。活动表现评价包括学生课内外整个学习过程的行为:既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也可以在学习结束后进行;既要记录评价学生在观察、资料收集整理、方案设计、活动、讨论、记录上的表现,又要评价学生的活动成果,如探究报告、感受与收获。
例如,在“经典诵读”课程中可这样运用活动表现评价法:
在实施之前,教师们根据课程内容明确评价的目的、目标和评价标准,给每个标准赋分,并确定评价的方式和方法。教研组着力开发出针对各个 年 级 段 的“ 经 典 诵 读 ”课 程 :“ 礼 记 选 读 ”“ 古 文观 止 ”“ 先 秦 诸 子 名 句 ”“ 弟 子 规 ”。 在 活 动 期 间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炼出研究问题“如何通过经典诵读来进行国学教育”,学生开始分组设计活动方案,进行活动探究,并形成探究活动报告单。从初一开始,学生自行选择合适的范本,在吟诵中领悟国学经典的深刻思想内涵,加深对儒学的了解;然后熟读并理解、记诵其中的主要段落。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进行观察并记录,配合学校完成新生的行为礼仪导航。每个初一年级的第一个学期举办一次国学名篇吟诵会;还可以把“经典诵读”课程与学科活动课程结合起来,开展传统文化活动月,把国学知识竞赛作为其中一项内容。探究完成之后,开始进行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小组互评以及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在于让学生反思自己在活动探究中收获了什么、自己的表现存在哪些不足之处;小组互评采取不记名的方式,对每个同学的活动表现进行评价;教师则根据观察的结果记录该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情况并给出评语。评价完成后,教师以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为前提,向学生进行反馈,让学生通过自己和他人的视角了解到自己存在哪些缺点,并及时改进。
活动表现评价是用来评估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结果的体系,它将学习与活动结合起来,令学生在活动中培养综合能力和学科素养,同时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这种评价要求学生实际完成某种任务或一系列的任务,如编故事、演讲、辩论、调查、活动设计、制作图表等,从中表现出他们在理解与技能上的成就,教师要从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表现来分析其掌握情况。实证评价是活动表现评价的一种,它强调将理解与技能应用于真实世界情境中的真实问题,其根本特点是力求在真实的活动情境中测量出学生的行为表现。学生的探究记录和报告、工作方案、工作表现、工作手记及任务完成的质量和数量等是评价学生探究能力、探究过程以及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发展的重要依据。
语文新课程所强调的认知评价的重点与以往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通过具有实际背景的综合性和开放性问题的书面考查,既了解学生掌握有关知识、技能和方法的程度,又突出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考核。对开放性、探究性问题,教师应允许学生有较充裕的时间作答。在联系实际考查学生能力时,应根据课程标准控制试题的难易程度。纸笔测验既要评价学生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应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考核的重点是: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背景中去评价,从知识的整体联系上去考核。
此外,应该学习更先进、更丰富的命题方面的理论知识,例如基于课程标准的考试命题技术。以各学科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为依据命制试题,首先需要了解内容标准的本质特点。综观英国、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及我国颁布的各学科课程内容标准,可以发现,尽管课程标准的内容各不相同,但基本都是以条目形式出现:每一条目都规定学生应该学习什么知识、如何学习该知识或学习到什么程度;条目表述的基本形式是动词+名词,名词表述的是需要学习的知识,动词表述的是学习知识所要求的认知操作,或学习的深度要求。所以,在学科教研组进行的学业水平测试的命题中,每道题考查的内容和深广度水平既要统一、明确,又要与教学实际一致。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对于统一认识和界定各种内容标准动词的内涵有着非常实用的意义和价值。按照以上的认识操作类型,再结合课程标准中的具体学习内容,可以制定单元或期中的学业水平测试蓝图,为提高命题的效度和质量打下基础。
多样化评价,获取全面、客观的信息和数据,是为了学习诊断提供参考。学生学业水平评价的结果是学习诊断的主要依据。学习诊断后,教师要将诊断结果及改进建议反馈给学生。测试后进行的学习诊断和反馈一般可分成如下步骤:
(1)统计全班学生试卷结果,包括各分数的得分人数、平均分等;统计每道题的得分率,有条件的计算区分度。
(2)依据得分和解题情况分类处理,基本分成全班大部分学生要关注的问题和个别学生要关注的问题。
(3)大部分学生要关注的问题在专门讲评课上进行分析,个别学生要关注的问题在课下进行面对面交流。
(4)依据问题进行强化讲解和变式练习,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和思维障碍。
反馈策略的复杂程度,关系到测试题的有效性和功能多样性。如此,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教育测量理论的前提下,展开教学测量与评价研究,教师方能制订适合学生特点和需要的有效教学方案,了解学生,知道他们的知识储备和技能水平状况,认识到学生学习成功与失败的原因。
(责任编辑:方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