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俊玲
摘要: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要想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就必须对玉米栽培技术进行改进。本文就对玉米种植过程中的密植通透栽培技术进行简要阐释,以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密植;通透;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7.12.013
玉米密植通透栽培技术是选取优质高产耐密优良品种,采取大垄宽窄行栽培以及增加密度等为主要措施的增产技术。种植方式由原来的65厘米或70厘米垄作,两垄变为一垄,垄距为130厘米,垄上种植双行,大行距90厘米,小行距40厘米,种植密度由原来的4.6万株/公顷左右增加为6.74~7.45万株/公顷。
1选地与整地
玉米的适应能力比较强,对土壤没有十分严格的要求,但对水、肥的需求大,抗涝性较差。因此,要选择肥力较好,土层深厚、土质疏松以及排水良好等的地块,才能使玉米更好的生长。前茬最好选择大豆、白菜、高粱以及玉米等肥力较高的茬口。根据不同的地块和前茬采取秋翻起垄等不同整地措施,提倡秋整地,无深翻基础地块,采取深翻深松,深度最好在20~23厘米,以达到无漏耕、无土块、无立垄的效果,翻后耙耢,起垄镇压。
2种子处理
2.1晒种
在播种前半个月左右,把种子在晴天时拿出晾晒2~3天,并且要注意时常翻动一下,保证种子能够均匀受热,到了晚上收回来,避免种子受潮。晒种的好处在于种皮的透气性、酶的活性得到增强,从而提高发芽率。此外,种皮表面的病菌还可以被日光中的紫外线杀死。
2.2药剂拌种
为了避免发生玉米丝黑穗病和黑粉病,可采用50%的多菌灵按照种子重量的0.3%~0.7%进行拌种,或是用30%的多克福玉米种衣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可选用2~3公斤/亩的辛硫磷颗粒,随着种肥一起下入地里。
2.3浸种催芽
在播种前,将种子放入46℃左右的温水中浸泡8~12小时,之后捞出放置在室温20℃~25℃下催芽,每隔2小时翻动一次种子,当种子露出胚根之后,放在阴凉处晾芽,等待播种。但必须要注意的是当采用机械进行播种时,催芽不宜过长,防止在播种过程中伤芽。另外,当没有良好的土壤墒情以及坐水种的条件时,就无法进行催芽播种。
2.4施足基肥和种肥
每亩施用3~5立方米农家肥,并搭配施用3~6公斤尿素、10~14公斤磷酸二铵、9~13公斤氯化钾作为基肥,每亩施用0.7~1.5公斤尿素、2.5~3.0公斤磷酸二铵、2.1~3.3公斤氯化钾作为种肥,对于缺少锌的地块每亩要施用硫酸锌1公斤。在施用了充足的农家肥和化肥后,还可以施用一些生物肥料,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
3播种
根据各地积温情况,进行适时早播,以免错过最佳的播种期。
3.1播种密度
如果是标准垄直播栽培,密植品种保苗每公顷为5.5~6.5万株;稀植品种保苗每公顷为4.7~5.0万株;透密植覆膜栽培,密植品种保苗每公顷为6.4~7.4万株;稀植品种保苗每公顷为5.4~6.0万株。对于土壤肥力较好,施肥充足的地块宜于密植,反之则宜于稀植。
3.2播种深度
土壤质地粘重,墒情较好的地块适宜于浅些,而对于土壤相对疏松,容易干燥的砂土地适宜于深4~6厘米,播种时最好要保持深浅一致,覆土均匀。
4田间管理
4.1化学除草
对于土壤墒情较好的地块,可以在播种后出苗前进行除草。对于禾本科杂草的防除,可采用50%乙草胺每公顷2250~3000毫升或者是90%禾耐斯1400~1900毫升,也可以用75%百农思每公顷120~150克等。而对于阔叶杂草的防除可以采用75%宝收干悬乳剂每公顷15~25克。对于禾本科与阔叶杂草混合生長的地块,可以采用72%都尔每公顷1500~2000毫升,并加上50%甲草嗪每公顷400~500克,或是用其他药剂进行防除。
4.2查田补栽或移栽
在出苗之前,要对种子发芽的情况进行及时的检查,一旦发现粉种、烂芽等情况,可以用提前准备好的预备苗进行补栽;而如果在出苗后发现缺苗,要及时用预备苗或是田间多余玉米苗采取坐水补栽或移栽方式进行补苗。当叶片在3~4叶时,要把病苗、弱苗以及小苗去除掉,一次性等距定苗。
4.3铲前深松,及时铲趟
在出苗之后,可以进行铲前深松或者是铲趟。对于还未使用过化学除草药剂的地块,头遍铲趟之后,每隔10天左右进行一次铲趟,并且要做到三铲三趟;而对于使用过除草剂的要趟两遍。
4.4虫害的防治
对于粘虫可以采用菊酯类农药进行防治,用量为每公顷300~450毫升;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在玉米螟卵繁盛期,在田间放蜂1~2次,每公顷放蜂大约为22.5万头。此外,还可以用BT乳剂防治玉米螟,当玉米进入新叶末期,每公顷2.25~3公斤的BT乳剂制成颗粒剂撒放或者是对入450公斤的水进行喷雾防治,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其他方式进行科学合理的防治。
5收获
玉米不宜收获的过早,避免发生减产的情况。可以选择在完熟期进行收割,尽可能地促使玉米籽粒饱满,提高产量。
参考文献
[1]陈士祥.玉米通透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 2014,(11).
[2]孙家国.富裕县玉米通透密植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11).
[3]苏丙华,夏冬东.夏玉米超高产适宜种植密度研究[J]. 中国种业,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