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刘希晨
“四位一体”大校本教研的实践研究
文 | 刘希晨
“STEM理念”来自美国学界,这种理念提倡只有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学科加以融合才能更好地做好创新和发展,学校教研也不例外。甘肃省兰州市第六十二中学试图将STEM理念中的整合思想拓宽到学校大教研中去。
2009年1月11日,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National Science Board,以下简称委员会)代表NSF发布致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的一封公开信,其主题是“改善所有美国学生的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以下简称STEM)教育”。明确指出:国家的经济繁荣和安全要求美国保持科学和技术的世界领先和指导地位。大学前的STEM教育是建立领导地位的基础,而且应当是国家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委员会敦促新政府抓住这个特殊的历史时刻,并动员全国力量支持所有的美国学生发展高水平的STEM知识和技能。
由此可见,当今社会最流行的教育理念莫过于STEM教育,它把所有科目都以一个跨学科的方式进行整合,快速回应变化发展的社会,它又是一种终身事业,生活准备方式和学习的方式,能够帮助年轻人适应瞬息万变的世界。所以,转入这个视角,这不仅是一个框架,也提供给孩子一个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的工具。
STEM代表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STEM教育就是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教育。在国家实力的比较中,获得STEM学位的人数成为一个重要的指标。
科学问题本就源于自然,源于某一现象的问题,如“为什么杯子里的热水会变凉?”工程学则源于需要解决的某个难题,例如“怎样让房子更保暖?”这两个貌似不相同的问题,其本质却都是热学中能量的传递问题。当教学围绕这个本质展开时,就有了一条隐形的线索,将科学和工程问题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可见,STEM的教学并不是简单地将科学与工程组合起来,而是要把学生学习到的零碎的知识与机械过程转变成一个探究世界相互联系的不同侧面的过程。
兰州六十二中所提倡的“大教研”关键在于一个“大”字,因为我们平时的教研活动的开展只限于教师的参与,这使我们的教研活动比较单一,比较“平面化”;大教研是以学生的学习的精神困惑和知识困惑为载体,以教师的跨学科探讨,跨知识探讨,不跨学习方法为主旨的全方位,立体化,大纵深的教研活动。基于以上考虑,我校大教研活动形成了“四位一体”的鲜明特点:
学生大讲堂:学生大讲坛主要落实新课改下以学生为主体的特征,旨在通过学生会调查统计学生日常学习中存在的知识问题和学法问题,通过学生会代表分条缕析地呈现给大家,让学生感同身受,让教师们心中有数。
教师文化大讲堂:这一举措旨在补充学习未来课程的相关知识,并且采用各学科教师以专题的形式串烧出来,并且一定要接地气,一定要点燃学生的兴趣。
教师论坛:主要讨论教师在如何科学地组织课堂的问题,并且将科学高效地组织形式系统化,最终拿出具有一般规律的高效课堂结构模式。
教师学法指导:教师要以学生大讲堂为依托,科学合理地给出高效的听课方式,高效的作业方式,高效的记忆方式等。
在具体的执行中我们深知:良好的效果依托于良好的跨学科教研制度。基于此,我们尝试了以下的创新路子:
专题化的教研组。首先,它可以利用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分科教研组之间建立关联,为不同学科的教师创造沟通的机会。
多维的教学设计。让其他学科的教师带着新异的目光,从截然不同的视角去观照和审视所备学科,多个视角的碰撞与交汇会生成创造性的设计,使得集体备课由“取众人之长”上升到“取众科之长”。
多渠道的问题资源共享。在跨学科听课中,资源的获取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学科渠道,而可以具有广泛选择性,拥有更多的学科渠道。
多内涵的教师专业发展。当前,仅仅追求在某一学科领域成为名师的教师已经不再是优秀的教师,教师专业素养的内涵正在发生重要的转变——由单一趋向综合。我们应该在更高、更新的层面上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多内涵发展,这样才能使广大教师的个人素质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通过对新课程的深入研究与剖析,有意识地对学校教学元素进行深入挖掘,找到有效寻找学生困惑的切入点。
通过政治(思想品德)、历史、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新的课堂研究,不断总结各个学科的知识共同生长点。
通过政治(思想品德)、历史、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新的课堂研究,不断找到学生生活与知识的兴奋点。
通过具体的学生大讲堂、教师论坛、教师文化讲坛,不断地总结教研的新经验,力求将实践探索的内容理论化、系统化。
通过全校范围内的教师论坛,将研究成果进行推广 。
第一阶段:教研主题准备。进行至少3次集中学习,完成一次问卷调查,提取有效信息,制定研究方案,成立全新的学科组,完成大教研的方向和主题,明确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共生点,明确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共生点。
第二阶段:理论学习。理论学习与方案制订查阅文献,了解当前国内外有关跨科大教研研究进展情况的最新成果,学习相关理论著作,制订自己的实验方案。
第三阶段:实验研究。根据研究与实验方案,细化研究与实验内容,把研究与实验落实到平时的教学计划中去,定期交流,不断调整,完善研究。
第四阶段:教研方法的提炼。整理教研资料,提炼研究成果,整合学生大讲堂-教师论坛-教师文化讲坛,撰写大教研的成功之处。
从实践的效果看,大教研制度从根本上规范了组内教师的学习和交流行为,强化了每位组内教师的主人翁地位,提高了教师的活动幸福感。虽然开展跨学科教研活动会占用学科教师的许多课余时间,但是组内教师在教研活动中非常配合,积极克服困难,进行磋商,不断进步。其实,学科原本就没有界限,教研也相应地不该存在界限,这也许就是大教研受人青睐的根本所在。
(作者单位:甘肃兰州市第六十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