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文英
北京东方华太建筑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厦门分公司(361000)
厦门市翔安区国际商务中心超高层建筑设计
沈文英
北京东方华太建筑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厦门分公司(361000)
随着超高层建筑高度的逐步增加,消防设计难度也在不断增加。这里从项目概况、布局理念和施工图设计、单体设计等多个方面对超高层建筑建筑设计的要点进行探讨,指出超高层建筑设计应用的技术、理念、方法,以期对未来超高层建筑发展提供参考。
超高层;建筑设计;理念;施工图设计
本项目位于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翔安大道东侧,城场路北侧,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由超高层办公建筑与低层商业建筑两部分组成。建筑占地面积9 350.97 m2,总建筑面积162 267.912 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19 506.613 m2,地下建筑面积42 761.299 m2。该项目属大型商业办公建筑。
本项目设计旨在营造翔安区新地标式建筑,在立面与平面设计过程中,提炼自然元素,大胆创新,使整体造型充满动感。立面玻璃幕墙纯净,线条流畅,风格明快,力求体现符合翔安新城地标性建筑的魅力与风采。
2.1 功能及体量布局
办公建筑布置在地块的西侧。整个超高层大楼正对翔安大道,体量完整,视野开阔,沿城场路布置商业建筑的主立面。这使得公众能从四面八方到达前广场。同时,在西南侧、西北侧和北侧中间布置三个地下车入口,从而创造简单便捷又有秩序的交通以及人流动线。
2.2 场所设计
结合当地文化特征,提供生动的曲线状场所,增加趣味性和标志性。以优越的环境、有机构成的弧线形建筑创造多姿多彩的景观角度,使人流连忘返。
2.3 建筑退界与间距
东面贴用地红线,南面退红线最小为5.0 m,西面退红线最小为15.0 m,北面裙房退红线最小为3.2 m,主楼退红线最小为9.5 m。
在用地西侧布置一栋52层、至屋面板231.60 m、至最高点253.8 m高的超高层办公楼(主楼),建筑面积为99 180.892 m2。在用地的东侧布置一栋4层至屋面板23.80 m的商业及办公建筑(附楼),建筑面积为20 327.388 m2。
消防设计上,消防车从北侧进入主楼及附楼之间那条路,顺着主楼南侧往主楼西侧环绕,再由主楼的西北角出,到北侧的规划路。在主楼北侧中间设计了一个10 m×29 m的消防登高施救场地,在主楼南面、主楼与附楼之间以及西南角分别设计一个距离外墙5 m的10 m×20 m的消防登高施救场地。这样满足消防施救到最远点不超过10 m要求。
由于北面规划要求贴线率,退红线仅3.2 m,故只能借用北侧规划路当消防车道。东侧已经贴红线,也只能借用市政规划路用作消防车道。南面设有一消防车道,主楼与附楼之间一条9 m宽的道路,这样就形成了消防环绕,满足消防要求[1]。
4.1 主楼(办公楼)
主楼总共52层,除避难层外,一层层高9 m,2~5层层高5.5 m,其他办公楼层层高4.2 m,设有4个避难层,分别设在10层、22层、34层、46层,10层避难层层高为4.5 m,其余避难层层高5.5 m。屋顶以上设有4层的设备房,分别是:屋顶机房层,层高5 m;屋顶空调机组,层高6 m;屋顶水箱间,层高5 m;停机坪设备房,层高6 m。
主楼平面核心筒采用矩形形式,核心筒内设有16部电梯、两部防烟楼梯,两个卫生间和一些设备管井。电梯设有两部消防电梯、低区3部电梯、中区8部电梯、高区3部电梯。低区电梯达到第一个避难层下层,即到达9层。高区电梯到达第二、第三个、第四个避难层,即到达45层,46~52层。一层设有两个入口大堂,主要大堂设在主楼南面,大堂部分挑空8层。1~4层,每层建筑面积大约为1 948 m2,每层为一个防火分区。由于疏散长度超过37.5 m,故在西南侧、西北侧、东北侧各设有疏散防烟楼梯,此三部楼梯仅到达4层。一层平面图见图1。
图1 一层平面图
5~9 层的主楼核心筒在同一层平面,周边为大开间的办公区域,见图2。
图2 低区平面图
中区的核心筒与低区的不同点是,卫生间布置在低区电梯间的位置,中区8部电梯可以到达。
高区设计为高级办公区,视野宽,风景好。平面布置图仅核心筒与中区不同,中区电梯井空间变为电梯机房及设备房。
在避难层的核心筒内设计了生活水箱以及风机房,避难层避难面积为1 100 m2左右,避难人数2 200人。避难层的疏散楼梯采用同层上下层分开。第一个避难层的楼地面至灭火救援场地地面的高度为46.8 m,不超过50 m。两个避难层间的高度不大于50 m,总共设计了4个避难层,满足消防要求。在主楼的西南角及东南角设计了两个1 000 mm×1 000 mm、距地不大于1 200 mm、间距不大于20 m的消防施救窗。
4.2 附楼(商业及办公楼)
附楼平面中设计了一个4层高的大中庭,中庭的南北两侧各设计了一部自动扶梯,方便人流上下游逛。由于商业楼,人数多,面积大,为了满足疏散要求,设计了3部剪刀梯,6部双跑楼梯,以达到消防疏散距离及宽度要求。1~2层为商业区,3~4层为办公区。
在立面造型上尊重当地文化,但同样在技术和材料上力求突破。为了最大化地利用自然资源,最小化技术设备的作用,采用了节节升高的方法。内层和外层面都由玻璃组成,可以自然通风但又能对噪声、风雨形成阻隔。这样还能够在外玻璃面的后面安装遮阳百叶。玻璃面是可以随着条件变化而调节的。它通过自身的设计来达到环境控制而不依赖于外加的技术装置[2]。空调系统的设计是通过窗户或者楼板边上的细部构件从受到调控的气体环境中获取气体,然后经过楼板下面的对流加热器对其加热或者冷却,再根据分配原则从楼板下分流到各处。这个系统对设置在裸露的混凝土楼板中间的供热和制冷水管系统起辅助作用。幕墙的搭接呈鳞片状,可以在外界空气温度较高时获得更好的自然通风效果。立面采用了首尾呼应、利用玻璃设计成节节高的形式。
图3 立面造型图
本项目的设计旨在营造翔安区新地标式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