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袁仁国
抢抓“一带一路”机遇参加高水准国际竞赛
文| 袁仁国
晨曦中的茅台镇(黄劲松/摄)
“一带一路”是世界关注的重点,同时也是全球化范畴中的重要议题。作为刚刚成为股票市值全球第一的烈性酒企业,茅台非常珍视“一带一路”打开的“筑梦空间”。2016年12月,茅台在德国汉堡成功举行了“与德国干杯——中国茅台一带一路行”大型活动,在当地引起巨大反响。
地处川黔交界边远河谷的茅台,为什么能从一个山村小作坊成长为今天面向世界的知名品牌?笔者认为有五个主要原因,其中全球化所倡导的包容性发展尤其重要。
全球产业化转移及全球贸易发展的持续深化,不仅让中国成为世界经济成长的发动机,更成长为世界上最有购买力的市场;茅台之所以受欢迎,因其工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我们坚持“崇本守道、坚守工艺、贮足陈酿、不卖新酒”的“质量宪法”,坚持“绣花功夫”和工匠精神,使茅台的品质不断巩固提高,使之成为品质最好的蒸馏酒;茅台之所以能有这样大的发展,在于充分享受到中国以及世界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市场红利;茅台之所以能如此迅速地扩张,受益于中国制造业水准不断提升,现代化产能与传统工艺获得良好的结合;茅台之所以能够实现跨越式成长,是因为不断从全球商业文明中汲取营养,形成了包括“九个营销”在内的创新性营销战略,在国际一流企业的交流中提升了自己的治理水平。
一年前,茅台颁布了“十三五”期间的企业战略规划,要把茅台打造成为多元化投资控股集团,成为享誉全球的茅台,受人尊敬的世界级企业。要实现这一目标,茅台需要在全球各主要市场形成影响力和增加美誉度。
最新统计显示,2016年茅台酒出口营收增幅高达30%以上,海外市场已覆盖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和非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茅台在全球酒类产品中销售位列第一。我们提出,未来三年要把茅台酒在海外的销售量提升到整体销量的10%,让海外主流消费人群更多地了解茅台、接受茅台、喜欢茅台、挚爱茅台。
“一带一路”沿线60多个国家,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巨大。作为中国一张对外飘香的名片,茅台在“一带一路”尚有不少市场空白点,我们的产品可以在这个广阔的市场获得更多的认知与认可;我们的资本,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渠道,在这一领域获得更多的合作机会,并给当地经济带来更多的增量与就业。
中国制造业要走进“一带一路”,不是个简单的口号。
从广义上说,茅台的国际化道路,起步于百年前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但是,如果以今天的标准看,当年在国际舞台的亮相,尽管充满艰辛,但只是一种浅层次的展示。后来历经百余年的发展,茅台的步伐更加踏实,现代工业手段与传统酿造结合机制在茅台内部的日益完善,茅台酒厂的股份制改造及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完善等,如果没有这些点滴积累和成长,我们今天不可能真正踏足全球市场,并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中国制造业要走出国门,必须俯下身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按照国际标准提升企业营销水平,扎扎实实地推动国际市场的拓展力度。面对与国内环境迥异的海外市场,茅台需要不断学习与提高。
从数字上看,茅台已经进入世界酒类行业最有竞争力的企业阵营。去年底,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可以看出茅台在全球酒业格局中的变化。当时贵州茅台的市值约合605亿美元,距离世界酒业巨头英国的帝亚吉欧(合650亿美元)的市值只差45亿美元。现在茅台市值已经超过5000亿元,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烈性酒公司。
但是,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们与帝亚吉欧、保乐力加等全球酒业巨无霸仍然存在差距;我们有世界影响力的产品过于单一;我们在全球市场的营销手段和营销战略远未达到世界品牌的水平;我们懂得国际市场的营销团队尚未完全成型。
差距倒逼改革,所有这些不足,正是未来相当长时间内茅台需要努力改进的方向。
在“一带一路”这条高水准的赛道上,与国际知名酒类品牌同台赛跑,将是贵州茅台集团未来的重要任务。在这个新平台上,不仅要继续讲好“茅台故事”,更要用“绣花”功夫和工匠精神搞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高品质的产品和高水平的营销去赢得市场,赢得尊重。
(作者为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