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有个“赵大爹”

2017-06-21 17:33蒋巍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7年6期
关键词:民工

蒋巍

到青岛观海听涛,不期然撞见一个特立独行的山东大汉“赵大爹”。他实名赵克胜,生于1957年,身高1.88米,体重近100公斤,走路带风,笑声如吼,讲话声情并茂,做事就是一个姿势——连吼带叫往前冲。听他讲自己的故事,我不时笑得前仰后合,激动得直拍桌子。

爷爷和父亲长得比他还猛,豹头环眼,虎背熊腰,浓眉支出两寸,手背上披一层粗黑汗毛,二三百斤的石条抱起就走。日本侵华期间,父亲和青岛港的装卸工弟兄们白天干活儿,夜里收拾单个出行的鬼子汉奸。小绳儿一勒,然后收了枪再撸金戒指,脚一踢,王八蛋就神不知鬼不觉地喂了鱼。回头,枪交给八路军的地下交通员,金戒指大部分换酒喝了,解放后竟然还攒下12枚,装了小半瓶,土改时哥们儿几个当浮产分了。国庆10周年时,父亲赵鑫三因为表现优秀,威信高,成为青岛港第一批开上大解放的司机。每天,父亲把车擦得锃明瓦亮一尘不染,谁都不许碰,开车时戴一副白手套,神情那个牛啊!不过小克胜一直不明白,大字不识一个的父亲上衣口袋里为什么总插着两支钢笔?后来他常跟車干活儿,才明白父亲的“大智慧”。到了某路口,父亲拿上小本抽出钢笔问路:“同志,到某县某镇怎么走,你帮我写下来好吗?”写好了,父亲揣好上路。到了另一个路口,父亲又拿出纸条问:“同志,到这地方去怎么拐?”所有人都以为父亲是有礼貌的“文化人”,态度相当亲切。

母亲李秀芹是小脚,为人宽厚仁爱,村里年轻人都叫她“四妈妈”。穷困村民凡向赵家借钱借东西的,母亲永远不让催还。上山下乡的年代,家里来了一位姓单的青岛知青,和赵克胜住一铺炕。母亲坚持把家里唯一的一顶蚊帐让给小单用,说“城里孩子皮肉嫩,不抗咬”。过年过节包饺子,母亲总在肉多的饺子边捏个记号,留给小单吃。

父亲的家规极严,一辈子对儿女吼得最多的就是“规矩”两个字。“任务给你了,不干完不歇手,这是规矩!”有一次,少年克胜和大哥跟着生产队进城包干挖沟,双手磨得鲜血淋漓,眼泪哗哗掉。“哭什么哭?”父亲吼道,“烤火去,皮烤硬了就不疼了。”大哥端来一个铁皮盖,倒上一些白酒点燃,哥儿俩把双手放在火苗上硬烤,不许喊疼,不许移走。半个月后,哥儿俩的手掌又黑又硬,敲起来当当响,像钢板一样。

这样的家规和家风如烈火怒潮,锻铸了赵克胜的硬骨头和软心肠。一年中秋节前夜,父亲让他去海边钓些鱼,说明天要和同事们喝几盅。少年二话没说,特意带上一个大塑料袋去了。时值深秋,海风海水冰凉彻骨,他脱光衣服一个猛子扎下去,先插好两支木杆,再横系一条线绳,绳上拴了许多饵钩。一切安置好了,浑身也冻僵了,上下牙捉对儿打战。上了岸,他抓起那个大塑料袋兜头一套再弯腰一蹲,整个人就缩在袋子里了。再在袋上捅个小孔,嘴巴凑上去呼呼喘气,身子也暖和一些了。三个小时后,20多斤鱼拎了回来,父亲说一声“好小子”,就算最高嘉奖。还一次,村里一位赵姓爷爷推粪车陷在泥坑里,周围的人都看着,没人敢伸手,因为他是挂牌“劳改”的地主。赵克胜冲上去,牛一样拱着头帮忙把车拉出来。以前这家人都叫他小名,第二天,这位爷爷让全家子女都恭恭敬敬地改口称他“大叔”,14岁的大叔。

1994年,黄岛工程公司资不抵债,半年发不出工资了。员工大会上,上百人举着拳头,像喊口号一样公开唱票,把37岁的处级干部赵克胜推上“下海改制”的潮头。他当场表态:“我绝不会愧对赵克胜这个名字,那就是克敌制胜!”他以高利贷的方式借款数十万,46人砸锅卖铁凑钱入股,全体员工热泪横流,誓死一战。第二天,有人在卫生间洗手放水多了,一位员工大骂:“你他妈的缺心眼儿啊?现在水管子流的是咱自己的血啊!”

走廊里的赵克胜眼睛湿了。过后,他和员工们扑进大海,先后筑起三条拦海大坝。大风大浪中,几位女职工的短裤被冲掉了,在场的没人笑,都在抹眼泪!

靠着铁的意志和背水一战的奋斗精神,20余年间,曾经一片破败的黄岛工程公司化身为青岛多元建设集团,在壮阔的东海岸昂然崛起。最初的126万元股本猛增为20多亿资产,高耸入云的“山东第一楼”、国贸中心、多元锦江大饭店、黄岛开发区商厦等众多公共建筑拔地而起。让员工们最骄傲的是,“海船入港,第一眼就能看见我们的楼!”谁能说这不是奇迹呢?是,是奇迹!伟大的“中国梦”就是靠无数这样的奇迹铸就了史诗般的辉煌。自然,赵克胜的履历表也填写上了省先进、市劳模、北京奥运会火炬手等数十个光荣称号……

家规家风,依然深刻在他的骨头上。很快,当年那个14岁的“大叔”又变成很多民工的“大爹”。2007年,临近年底,赵克胜把2000万元交由一位副总掌管,说是春节前给民工发薪的专款,然后坐邮轮跑南极给帝企鹅照相去了。腊月十八回到青岛,30个工头找上门,说上千名民工没拿到工钱,只好含泪回家。他们作为代表留下来,要求补发工钱。赵克胜的眼珠子血红,问那位副总钱哪去了?副总把脑袋扎进裤裆里,支支吾吾地说他挪用了。赵克胜一脚把那家伙踹到桌子底下,三天后,他以年息三十的高利贷借来2000万元,把上千民工的工钱全额发齐。开春后,民工们回来上班,见到赵克胜都千恩万谢叫他“赵大爹”。

2008年,汶川大地震第二天清晨,多元集团即捐出20万元,当时竟找不到哪个部门来接收这笔捐款。与此同时,赵克胜召集工地上所有四川籍民工,每人发给2000元补助金,要他们立即返家处理灾情,“大爹”的名声由此越叫越响。

2011年,赵克胜设立了3000万元助学基金,并亲自登门调查或派人暗访,先后确定了108名考上大学却无钱上学的贫困生(其中有19个孤儿),给予全额学费资助(包括研究生)和部分生活补助——他说这叫“扶贫加扶才”。弯腰走出农村那些凋零的茅草房或城镇的单亲家庭,赵克胜常常潸然泪下,记忆就像一片叶子落在自己的倒影上,儿时昏黄的烛光和母亲灯下缝补旧衣的瘦弱身影仿佛就在眼前。每年两个大假,全体孩子和一些家长被请到多元国贸中心,赵克胜给他们讲爱国、励志,怎样做一个好人,怎样正确看待社会,那高门大嗓把孩子们激动得热血沸腾,齐声喊:“大爹,我们听你的!”过后,他让孩子们一个个过来与他合影,有的搂他的脖子,有的揪他的耳朵,大爹脸上笑开了花。他的用意是:用照片证明他就是孩子的大爹,在社会上别受欺负。如今这些孩子已大学毕业,十几人考取研究生,其余有的当了公务员,有的参了军,有的自主创业,学生党员、女生宫成帆自愿赴西藏支边。他们和大爹共同组成了一个朋友圈,叫“我们一家人”,大家亲如手足,相互激励,有难互助,“我有一百多个兄弟姐妹”成为他们最大的幸福与骄傲。

30年前下海,“乘长风破万里浪”,终于把一个小破公司发展成名震四方的多元建设集团,也算“功成名就”了——上对得起党和国家,下对得起一块创业的兄弟姐妹。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出治国理政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大力提倡“共享发展”的混合型经济,赵克胜深感振奋,一个勇敢的想法悄然跃入他的脑海。经过深入思考,2015年,赵克胜召集当初创业时的46名股东,以大大超出股东期望值的高达50倍的价格,经自愿签字同意,收购了他们的全部股权。这意味着,多元集团的全部资产从此属于赵克胜个人。他为什么这样做,谁都不明就里。此后,有关一个重大决策的一切准备、联络和商洽都在秘密进行。2016年,赵克胜突然宣布,他自愿捐出多元集团的全部资产,带领全体员工进入一家国企——中国新型房屋集团(该集团于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下属的东方有限公司。经社会权威机构评估,多元集团资产总额为21亿元,去除债务,净资产为11亿元。赵克胜的这一决定当为中国第一例,在青岛引起巨大反响。很多朋友都说他疯了,问他为什么?他淡淡一笑说:“其一,我想让多元集团‘借船出海,跃上更大平台,为全体员工争取更多福祉;其二,我当初就是党培养的干部,下海奋斗不过是形势需要、人生经历的一个过程。现在我年届六旬了,日子也好过了,想回‘娘家了。”

“你家人赞成吗?”

“老婆女儿都赞成。要是我老爹老妈活着,他们也会赞成的。”家规家风再加觉悟情怀,让赵大爹做出了这个石破天惊的决定。

中新房东方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田良深为赵克胜的精神所感动,经董事会研究决定,将多元集团20%的股份留给赵克胜。赵大爹其实不想要,不过他明白,这是田总设的一个“套”,让他像老牛一样继续拉着多元集团开拓猛进。

去年,上级任命的董事长已到任,5人组成的新班子已履职,赵克胜任党委书记、总经理。“那就干吧,谁叫咱是党的人呢。”他说。

猜你喜欢
民工
平坐是一种情感
寒冷冬夜 地下通道睡滿待業農民工
险情
谁更老实?
浅析“新闻民工”现象
民工买保险
因为和你平坐过
因为和你平坐过
背我上楼
民工孩子的“知心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