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巩义市伊洛河管理所)
水资源合理配置与可持续利用研究
□于志刚(河南省巩义市伊洛河管理所)
随着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资源的供需关系中存在的矛盾日益凸显。同时,严重的水污染和地下水超采现象,更加剧了这一水资源紧缺问题,中国工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损失。因此,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加强水资源的科学利用,有效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文章通过分析中国水资源的现状,提出了合理配置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资源的相应对策。
水资源;合理配置;可持续发展
我国的多年平均年降水总量约6万亿m3,折合年降水深为628 mm,多年平均地下水年补给量为8 250亿m3,全国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 041亿m3。与世界各国比较,我国河川径流总量次于巴西、苏联、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等五国,居世界第6位。尽管我国水资源的总量比较大,但是由表1可知,我国年人均径流量为2 167 m3,仅为世界平均值的26.70%;每公顷耕地占有的年径流量为28 551 m3,仅为世界平均值的82.70%,由此可知,我国总体上仍属于水资源短缺国家。
表1 我国与世界的水资源情况对比表
我国所属气候带较多,在水资源短缺的同时,还存在时空分布极不均衡的情况。时间分布上,降雨量主要集中在6-9月,其他月份雨量较小;空间分布上,北方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雨量集中在夏季,冬季雨量较少。南方主要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雨量较为分散。总体上,我国水资源呈现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分布特点。
在水资源短缺地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而随着全国城镇化、工业化过程的推进,社会的总体用水需求也在急速增加,全国年均缺水量逐年提高,供需矛盾亟待解决。同时,目前存在的水污染和地下水超采现象,更加剧了水资源紧缺的问题,给工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损失。因此,加强对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可持续利用已经迫在眉睫。
2.1 加强立法工作与制度建设
当前,在水资源保护的立法方面已经陆续出台了多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多部地方政府颁布的实施办法与相关规定,所构建的水资源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的主要框架如图1所示。尽管如此,整个水资源保护体系仍有待完善,水资源的一系列规划、利用、管理、交易等制度还没有建立,对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自然无从谈起,由于没有完善的配套法规加以支撑,仅靠现有的相关法律体系无法实现对水资源的有效管理与监督。
为此,应当在遵照当前的相关法规进行活动的同时,继续进行立法和制度建设工作,尽快制定推出一些比如“水资源管理条例”、“节水管理条例”、“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办法”等配套的法规,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的制度体系。
图1 我国水资源保护的主要法律体系图
2.2 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
目前的水资源管理模式是采用全国统一调配和管理、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等多重管理结合的模式,其中水利部门负责地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国土资源部负责地下水资源的管理,气象部门负责大气水资源的管理,环保部门负责水资源污染防治工作等等。由于政出多门,水资源管理无法实现有效的协调与合作,各个部门的多头管理使得执行政策不统一,矛盾冲突频发,现有的水资源保护政策难以有效执行。
为此,应当进一步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强调国家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贯彻落实现有的法律,用好已有的法规与文件,坚持对洪涝灾害、干旱灾害和水体污染恶化等问题实行统筹规划和综合治理,实行城乡一体化管理。
2.3 加强人员队伍建设
现有的水资源执法队伍普遍存在人员紧缺、队伍薄弱的现象,无法有效的贯彻执行相关的政策,保障执法力度,更加谈不上在执法过程中加大对人民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推广贯彻水资源保护措施和可持续利用理念,这一缺失已经严重影响了水资源保护的效果。
为了能够保证将法规落到实处,各级行政部门应当重视水资源执法工作,成立专门的水政监察机构,组建一支人员精干、工作高效的执法队伍来维护正常的水资源活动秩序,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改变固有观念,促使人们合理利用水资源,有效保护水资源,加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4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立长期保障机制
水资源管理工作需要大量的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而目前的投资主体较为单一,仅仅依靠公共财政对其投入,并且公共财政对水利基础设施的投资比例偏低。
要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需要加大公共财政的支持力度,并建立长期稳定的投入保障体系。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国家投资的重点,进行长期建设国债投资,提高国债中的水利建设比重,同时健全水利建设资金政策,扩大资金筹集范围,形成政府财政资金、银行信贷资金、国债资金、企业资本和私人资本等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资体制,构建一个长期稳定的投资信贷体系,保证对水资源管理的长期稳定的资金投入。
3.1 加强节水防污,促进生态修复
打造节水型社会,对用水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编制切实可行的指导方案,建立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机制。一方面强化行业用水的定额管理,采用固定额度的方式限制浪费水资源的现象。工业生产方面,要不断优化调整产业布局,在审批阶段就要认真贯彻落实建设项目的节水要求,对生产工艺不符合节水要求的行业,严格整顿;对于钢铁、纺织等用水量大的重点行业,进一步加大节约用水的力度,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农业生产方面,以技术为先导对灌区进行节水改造,推广喷灌、滴灌和管灌等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在城市生活方面,要全面推广节水器具的使用,减少跑冒滴漏。
节水的同时不忘防污,建立节水防污的长效运行机制,实行用水和排污相结合的管理制度。通过调节经济模式,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积极地开展环保型的单位创建活动,切实维护水资源,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优化配置。保护水环境的同时,要促进已有水资源的生态修复,通过改善城市用水水源地的生态环境状况,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之间的融合,进一步完善城市生态系统的整体性,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通过坚持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先行的理念,建设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利用体系,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3.2 避免资源破坏,确保合理开发
水资源的开发中,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的开发是其主要构成。在开发过程中,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统筹规划,科学开发,禁止出现先破坏再修复的利用方式,建立起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预先对水资源形成保护,制定可持续的利用措施,加强对现有水资源的保护。对水资源进行勘探施工时,必须注意监测水质的差异变化,严格遵照相关规定,采取分层取水的方式,把已被污染的水和干净的水源分开,以免扩大污染,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使用。对于城市饮用水源地的保护管理要持续加强,并制定相关的应急预案,一旦出现突发性用水安全事件,能够及时处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安全。
3.3 加强宣传工作,提高保护意识
在当前水资源问题日益严峻的情况下,要把水资源问题提高到关系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加大对水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的宣传力度,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到我国水资源的严峻形势,提高水资源保护意识。推动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定期开展节水活动,促进人民群众养成节水习惯,增强节水意识,强化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水资源是我国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经济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规模的不断增大,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将会愈加明显,实施科学合理的水资源配置,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开发与利用就显得格外重要。这要求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强化认识,创新思路,统一规划,推进水资源保护,加快水资源体制改革,进一步强化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通过建设节水型社会,转变我国的水资源利用方式,实现水资源的科学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1]赵丽娟.汉江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8):159-159.
[2]肖大威.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保护策略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6):116-116.
[3]李庆林,黄春花.浅谈水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6,44(3):157-158.
[4]宋涛,董文革,谢晓斌,代春芳,林兴.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水资源保护措施[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2,40(7):243-244.
TV213.4
:B
:1673-8853(2017)05-0036-02
2017-03-25
编辑:刘长垠邢博辉
于志刚(1976.02-),工程师,长期从事水利及河道的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