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批评话语分析与系统功能语法的关系
批评话语分析的语言学基石
——试论批评话语分析与系统功能语法的关系
许 伊
批评话语分析(CDA)是近二十年来在国外兴起的一种话语分析方法,侧重于话语及话语生成的社会政治问题,研究话语与社会及意识形态的关系。Halliday首创的系统功能语法(SFG)将语言解释为一种社会符号,强调语言的社会文化属性,视之为一套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中表达特定意义的符号系统,其独特的社会功能视角对批评话语分析构成了巨大的吸引力,因此成为了批评话语分析的重要语言学基石。
批判话语分析 系统功能语法 意识形态
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或CDA)是一门考察话语实践、权势关系及意识形态之间关系的跨学科研究,其出发点是对语言和话语本质的重新审视,认为语言并非中立地、客观地再现真实的手段,而是联结我们与外在世界的符号媒介,左右并构筑我们对世界的感知;话语则作为社会活动的具体形式生成于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具有复制某种权势关系、特定的意识形态倾向并使之合理化的功能。CDA的这种注重语言的使用,试图从社会功能的角度考察语言的倾向与Halliday首创的系统功能语法(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 简称SFG)一脉相承,因此SFG很自然地为CDA所接纳,并成为其语言学基石。SFG中的社会符号思想、语域学说、情景语境思想、语言的三大纯理功能思想、语言系统观等均已被广泛运用到CDA的一些论著中(参见Fowler, 1996; Fairclough, 1992, 1995; Hodge & Kress, 1988)。虽然某些术语及概念经过了适当的简化和修订,但基本上采用了SFG的整套语言分析模式。本文旨在证明SFG作为一种语言研究模式对于CDA的有效性和适切性。
(一)批评话语分析一览
批评话语分析是近三十年来在西方兴起的一种话语分析方法。作为一种跨学科研究范式,批评话语分析发端于1979年,由Fowler, Kress, Hodge和Trew在Language and Control一书中率先提出,意在借助语言形式的表层分析,揭示意识形态对话语的作用和话语对意识形态的反作用,探讨二者是如何生成于特定的社会结构和权势关系以及如何被用来为之服务。除却刚才提到的几个学者外,荷兰的van Dijk (1985, 1998),英国的Fairclough (1989, 1992, 1995),奥地利的Wodak (1989)等学者均投身于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和实践,使批评话语分析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批评话语分析认为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不完全是任意的,能指(signif i er)和所指(signif i ed)的结合有其社会成因(Faiclough, 1992: 74)换言之,意义不是在真空中产生的,语言的使用蕴含于社会语境之中。语篇产生于话语实践,其中出现的语言结构和过程是言者从整个语言系统中选择的结果,而这种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语境、言者的立场观点和交际意图。Faiclough把语篇、话语实践及社会文化实践之间的关系图示如下:
图1 话语分析的三重维度(Fairclough 1995: 98)
从上图可看出,语篇分析被包括在宏观话语分析之中,目的是对语言的表层形式进行描述,而话语分析则将语言置于特定的语境之中,从社会、文化、历史的角度对语言进行分析与阐释。只有把三个维度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揭示语篇中秘而不宣的意识形态,特别是那些已经为人们所内化的先入为主的观念,并指出解释这些观念存在的社会条件及其在权力角逐中的作用。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批判工具,批评话语分析的方法论是从分析语篇的语言特点出发,结合语篇的生成的社会文化语境,探析隐匿于语言背后的意识形态含义。国内学者辛斌(2002: 37)曾把批判话语分析的一般步骤图示如下:
图2 批判话语分析的一般步骤
以上论述指出了话语与社会之间的密切关系,但这只是其一,批评话语分析除了重视社会对话语的影响,还着力于考察话语对社会的反作用力。换言之,语言“不仅是对社会过程和结构的一种反射,而且有助于巩固业已存在的社会结构和物质条件”(Fowler et al, 1979: 196)。这种注重语言与社会语境之间辩证互动关系的趋向把批评话语分析与传统的社会语言学区别开来,因为后者仅仅是注意到了语言反映社会的层面,忽视了语言的能动作用,同时缺乏批判精神。
(二)系统功能语法的语言学思想
以Halliday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法始创于20世纪60年代,该学说的理论来源十分丰富,包括布拉格学派功能主义语言学思想、伦敦学派Firth的系统观、Malinowski的语境思想、Bernstein的语码思想,在考察语言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同时兼具人文主义的视野。批评话语分析分别从系统功能语法中借鉴了社会符号思想、语域学说、情景语境思想、语言的三大纯理功能思想、语言系统观等思想,庞杂如此,难以一一列举详述,以下只讨论几个方面。
(三)语言的社会符号观
Halliday(1978)一直把语言看作一种社会符号,他认为“语言是社会过程的产物, 既是反映事物的手段又是影响事物的手段。”(Halliday,1978: 2)。社会文化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符号系统,而语言则是该符号系统中最为特殊的一部分,因为语言在表现其它符号系统中也起了作用,是人们赖以构建世界的主要手段。简言之,他认为语言是社会文化的产物或组成部分,是一种基于特定社会文化语境之中、用于表达特定意义的符号。语言的本质必须置于社会文化的大环境中方能解释。由此可见,Halliday的语言学思想本身就注重语言与社会、意识形态的紧密关联,即语言既反映特定的社会和意识形态,也作用于该社会和意识形态。由此可见,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进路与批评话语分析的主张是颇为一致的,将语言视为社会文化符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话语实践与社会文化语境之间的辩证关联。
人类的话语实践就是在这个语义系统中进行不断选择的过程,结果体现为一系列语篇。然而语篇不是在真空中产生,而是说话者在特定语境中意义的表达。语篇与语境之间构成辩证的互动关系:语篇构筑语境的同时也为语境所构筑。Halliday继承了Malinowski的语境思想,认为语境包括情景语境(conteхt of situation)和文化语境(conteхt of culture)。前者包括语场(Field)、语旨(Tenor)、语式(Mode);这三个变量构成了“语域”(Register)。语域描述的是语篇直接的情景因素。情景语境的三个变量各自对应语义系统的三大纯理功能:语场对应概念功能,语旨对应人际功能,语式对应语篇功能。文化语境的含义比情景语境更为广泛,指向特定言语社团的历史、文化习俗、道德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伦理观等。正如黄国文(2002)指出,由于作为基本交际单位的语篇是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起作用的,所以文化语境对于语篇的意义表达和理解至关重要。
显然,批评话语分析汲取了系统功能语法的这些功能思想及语境思想,Fowler(1979: 198-213)中明确指出,语言分析要从及物性语法,情态语法,转换,分类和连贯、秩序及统一五个方面入手,这其中不难发现对系统功能语法的语言研究模式的倚重。至于对语境思想的借鉴,Fairclough的话语分析三维观(见图一)可见一斑。
批评话语分析是一门从社会学的角度考察语言的话语分析方法,关注语言中人们视而不见的权势关系与意识形态过程。作为一门跨学科的分析方法,它的理论来源较为复杂,跨越文史哲诸多领域。本文主要回顾了批评话语分析与系统功能语法的理论渊源,意在证明系统功能语法作为一种语言研究模式对于批评话语分析的有效性和适切性。
[1]Fairclough,N.Language and Power[M].London/ New York:Longman,1989.
[2]Fairclough,N.Discourse and Social Change [M].Cambridge:Polity Press,1992.
[3]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
许伊(1981-),男,广东河源人,硕士,中山大学国际翻译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功能语言学、批评话语分析、翻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