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2015年3月29—4月3日哈密地区低温寒潮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5年3月29日—4月3日低温寒潮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是中亚低涡,受低涡加强东移南下且不断分裂短波影响,高压带强度减弱并东移,中亚低涡较为稳定,西南气流为降水天气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温度梯度密集区对应地面锋区位置,等温线密集区内有明显风向切变,哈密地区850 hPa温度仅2℃,与冷平流中心温度相差21℃,降温幅度达11℃,促使哈密地区强降温天气形成。
关键词:低温寒潮;环流形势;物理量场
中图分类号:P458.1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533196
寒潮是哈密地區冬春季最严重的灾害性天气之一,主要特点是剧烈降温和大风,有时会伴随雨、雪、和霜冻现象。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等对2015年3月29—4月3日哈密地区低温寒潮天气过程进行分析,为更好的认识低温寒潮天气的发生发展规律,提升气象部门的预报准确率,最大限度地降低寒潮灾害性天气造成的损失。
1 天气实况
2015年3月29—4月3日这段时间内,因乌拉尔地区的强冷空气不断南下,哈密地区出现了降水、降温和大风天气现象。这次低温寒潮持续时间长、涉及面积广,极大风速为24.8m/s。整个过程各地48h降温8~10℃,道路出现积雪和结冰,能见度较差,对铁路运输、人们日常生产生活、大棚设施农业都造成了不同程度影响。
2 环流形势
2.1 500hPa高空形势
通过分析500 hPa高空形势图(图1),哈密地区这次低温寒潮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是中亚低涡,因受到乌拉尔山阻塞高压的影响,极地冷空气在偏北气流的作用下侵入到南方地区,
长波槽南端有切断低涡形成。在低温寒潮天气未形成前,欧亚大陆呈两槽一脊型,高压脊区主要分布在高压脊区附近,而长波槽区主要分布在西西波利亚到中亚区域内,西西波利亚的冷中心温度达-58℃。3月29—31日,阻塞高压东移到达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前强冷空气南下推动低涡发生发展;中亚低涡促使阻塞高压东移,涡底底部不断有短波分裂最终影响哈密地区。4月1—3日这段时间内,中亚低涡的强度和移动方向都发生明显变化,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低涡中心从哈密地区移出,其强度减弱,低涡底部的西南气流为哈密地区提供了充足水汽条件,在南、北支暖湿气流共同作用下出现持续性降水天气。
2.2 地面形势
分析地面形势图(图2),出现在哈密地区的低温寒潮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为乌拉尔山至中亚地区的高压在东移南压过程中的强度不断增强。30日冷锋锋区在仍旧在哈密地区上空,在锋后有超过3h的正变压区存在,3h的变压达到了2.4hPa,此时哈密地区基站海平面气压值为1009.8hPa,地面温度升高,达到10℃;29日20:00冷锋不断移动,最后到达天山南部地区,锋后是哈密地区,基本站的温度只有-1℃,降温幅度为11℃,说明冷暖气团有较大的差异,冷锋移动速度加快,冷锋在东移南压的过程中,其后部高压中心位置没有太大变化。冷锋前部有高压中心,之后分裂成为了新的高压中心,此高压中心的气压值高达1030.0hPa,有一高压带出现在乌拉尔山到内蒙古沿线上,整个哈密地区受到高压带的影响。
低温寒潮天气未出现前,哈密海平面气压为1009.8hPa,12h增压幅度6.9hPa,哈密地区的风速不大,主要以降水天气为主。之后的一段时间内,高压带强度不断减弱,并有向东移动的趋势,不断分裂的短波对整个哈密地区产生影响,这也是哈密地区在3月29—4月3日这段时间内出现持续降水的主要原因。
3 物理量场诊断分析
3.1 温度露点差和比湿
高湿区主要分布在孟加拉湾一带,温度露点差始终低于3℃,其比湿范围在6~8g/kg之间,是输送水汽的发源地。中亚低涡持续稳定,低涡前是哈密地区,西南气流携带孟加拉湾充足水汽不断向哈密地区输送。3月30日—4月1日哈密700 hPa温度露点差<2℃,为降水天气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哈密地区为高比湿区,比湿中心为3g/kg;850hPa比湿中心为3~4g/kg,有良好的湿度条件。
3.2 降温条件
3月29日08:00 850hPa位置处的冷平流主要分布在西西波利亚中部地区,此时的中心温度-19℃,1个经距的温度就相差了28℃。温度梯度的密集区域主要分布在国境线的西部,与地面上的锋区位置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而明显的风切变则出现在等温线密集,850hPa位置哈密地区的温度只有2℃,与冷平流中心的温度相差较大。4月1日08:00,冷平流中心前缘移至哈密,850 hPa低空温度-9℃,降温达11℃,推动哈密地区强降温天气形成。
4 结论
中亚低涡是哈密地区此次低温寒潮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受低涡加强东移南下且不断分裂短波影响,高压带强度减弱并东移,分裂的短波影响整个哈密地区。
因中亚低涡较为稳定,低涡前是哈密地区,在西南气流的影响,孟加拉湾充足的水汽不断向哈密地区输送,水汽条件较为充足,为降水天气的出现提供了有利条件。
温度梯度密集区对应地面锋区位置,等温线密集区出现明显风向切变,降温幅度较大,推动了哈密地区强降温天气形成。
参考文献
[1]牟欢,赵克明.2010年春季新疆一次寒潮天气过程分析[J].沙漠与绿洲气象,2011,5(04).
[2]阿拉坛格日乐.2015年11月14—16日寒潮天气过程分析[J].现代农业,2016(09).
作者简介:美合日阿依·牙里坤(1991-),女,维吾尔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人,本科,助理工程师,从事预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