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党校教师党性修养对于增强理想信念教育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通过对党性修养包括理论、政治、作风和纪律修养内涵的阐释,提出从学习马克思经典理论著作、完善调研制度、深入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方面提升党校教师党性修养的路径建议。
关键词 党性 修养 党校 教师
作者简介:杨旭,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硕士,中共重庆市沙坪坝区委党校法学讲师,研究方向:民商法学和行政法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6.111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党校承担着强化理论武装、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职责,肩负着加强党性党风教育、传承党的优良传统作风的重要使命。各级党校每个主体班次都要设置专门的“党性教育单元”,要确保党性教育课不低于总课时的20%,以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作为主要讲授党性教育专题的党校教師,要达成理想信念教育所要求的目标,其党性,必须坚定,其党性修养,也必须提升。
一、提升党校教师党性修养对于增强理想信念教育实效的实践意义
(一)党校教师党性修养的具体内涵
党性修养就是指党员在思想上、行动上自觉地按党性原则办事,是党员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完善。
1.党性应主要把握“四性”:
一是先进性。这种先进性,既表现为思想境界的高尚,还表现为工作能力上的模范带头作用。
二是实践性。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告诉我们,我们党在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通过反复比较,不断总结,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通过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和中国具体实际和历史特征,独立自主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它要求每一位党员在实践当中去体现党性。
三是人民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讲党性就是要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一切为了群众,努力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四是时代性。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开放的与时俱进性,党性要求也随着时代发展的不同特点提出更高的要求。
2.党性修养。针对党校教师的工作特点,党性修养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理论修养。党校教师人应该具备扎实的马列经典理论功底,同时应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二是政治修养。党校教师应准确理解党的理论、方针、政策,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
三是作风修养。十八大以来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在县处级领导干部中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都是在加强作风建设。党校教师同样要拥有清正务实的作风,夯牢扎实丰富的学识功底。
四是纪律修养。党的纪律是我们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共同遵守的党内行为规范。党校在从严治校过程中要注重抓好校风、校纪、校规的建设。既要重视对学员从严管理的把握,更要重视对教师从严要求的引领。
(二)提升党校教师党性修养对于增强理想信念教育实效的实践意义
1.增强理想信念教育专题的吸引力与感召力。一堂成功的理想信念教育专题课,能震撼学员的心灵,渗透其灵魂,这样的课除了教师的讲课艺术,专题结构上的流畅、严谨,符合逻辑框架,更重要的是内容的不可抗拒。而党校教师党性修养的提升能达到专题内容上准确清晰、丰富充实、有新意、有高度的高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讲述的史实来源于正史,而不是道听途说、未经证实的野史,引用的案例来源于生活,而不是胡编乱凑,找不到生活的原型;纵向有历史的发展沿袭,横向有不同国家、地区的比较评介,可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也可涵盖历史、地理等多个学科;视点独到、角度新颖;同时在深刻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上能挖掘出专题的精神内涵。
2.坚守和引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党员干部通过对党章和各项党规、党纪的学习,深刻理解共产党的本质属性和根本特性;通过对党的历史的熟知与掌握,更客观地看待社会发展道路上遇到的困难和曲折、分析问题产生的本质原因,作出恰当的决策;通过对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学习、理解和深入领会,更系统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明确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奋斗的远大目标,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与制度的自信,需要每一个共产党人不断的努力实践,这个努力实践的过程就是要通过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让每一个党员干部坚定党性,逐步实现思想上入党的过程。
二、提升党校教师党性修养的具体途径
(一)读经典、学理论,提升理论修养
习近平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蕴含和集中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源和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不断地失败与挫折中、历经各种艰险、付出各种代价开创与发展起来的。要真正深入而客观地理解党的理论,党的历史,党的指导思想,首先就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著作,在阅读这些经典中,结合当前的改革实践与时代特征,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才能正确指导改革与实践。
1. 选择阅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经典篇章。通过重点研读这些经典篇章,从中感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涵和魅力。比如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创立的基本标志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份文件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献”、“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到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对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走向,对资本社义社会的罪恶有更深刻的认知;《〈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生地和系统阐述研究方法的重要场所,从中我们能理解马克思如何从劳动这一形式中提炼出使用价值和价值的概念;《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批判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把社会主义思想置于剩余价值与唯物史观的两大科学理论的基石上,从而让社会主义实现了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2.选择阅读对当今改革实践有重大指导意义的篇章。在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以问题为导向,紧密结合当今中国改革发展实践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从指导实践的角度,重新审视经典著作中的理论思想。比如对于《资本论》的研究对象,马克思指出:“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要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准确含义,要放在19世纪初期至中叶的资本主义的背景下,但其中阐释的剩余价值的生产、实现和分配问题,可以折射出相应的经济规律,从而探索到社会的发展规律,从而正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有效地厘清解决问题的思路。
(二)下基层,常调研,锻造政治修养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要求,加大党校教师到党政机关或基层挂职锻炼力度,实行蹲点调研制度,组织党校教研人员到基层一线深入了解实际,加深对国情党情的认识,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时报》也曾经刊文提出,调查研究,包括调查与研究两个环节。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调查研究的规模有多大、时间有多长,也不是光看调研报告写得怎么样,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党校教师通过求真务实的深入调查研究,真正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形成可行性的调研资政成果,帮助党委政府科学决策。
1.完善党校教师基层调研制度。明确蹲点调研,具体采取“菜单式点题”、“承诺式蹲点”和“全程式联挂”等形式,组织党员教师下基层开展服务、调研活动。通过到村、社区调研,听取基层工作的村、社区干部的有效做法与存在困境,帮助他们形成系统化的理论体系,有效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障碍;与村、社区居民代表交流、座谈,真正了解基层群众的所思、所想与所需,形成畅通的诉达表达机制和有效的心理干预机制,真正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2.以问题为导向进行调查研究,注重科研、资政成果转化。资政报告实质上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党校教师要向党委、政府提交一份可操作性的资政报告,以帮助科学决策,必须以问题作为导向,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得到主要领导批示,并要求发改委进行可行性论证分析的资政报告,应该是经过深入调查研究,不断进行比较、鉴别形成的。特别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对策建議,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通过反复比较,认真总结,多次实验,得出一份真实有用的调研资政报告。
(三)爱人民,严要求,加强作风与纪律修养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过程中,制定了严明的纪律,培养和形成了许多优良作风。邓小平同志指出:“所有共产党员都要增强党性,遵守党的章程和纪律。”胡锦涛同志指出:“党的作风体现着党的宗旨,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2013年6月18日正式启动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反“四风”为主要内容。每一位党校教师都应充分理解党的纪律和优良作风的科学内涵,深刻认识严密的纪律和优良的作风对党的事业的重要意义。
1.加强党校教师作风养成。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记“两个务必”,加强自身修养,从思想上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
2.加强党校教师纪律意识。应牢记作为一名党员的基本要求,坚定党性,以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按照党章、党规和党纪的基本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同时自觉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法规。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中央党校讲话《谈谈调查研究》(全文).2011-11-22.http://www.wenming.cn/djw/syjj/gcsy/html.
[2]李景田.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领导干部的必修课.人民日报.2011-07-28.
[3]钱美仙.提升党校人的党性修养.2015-08-24.http://www.cssn.cn/dzyx/dzyx_xzzx/html.
[4]董智勇.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2012-07-10.http://theory.people.com.cn/n/ht ml.
[5]李福明.充分发挥党校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品牌.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