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钊 祝蜜 唐煜
摘 要 目的:了解南充市公寓养老和家居养老两种不同养老方式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南充市辖三区六县(市)公寓养老和家居养老60岁以上老人共180人,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和总体幸福感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公寓养老组老年的经济状况、精神紧张、人际交往、负性情感、社会支持和学习与工作等与家居养老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公寓养老组与家居养老组老年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自理能力、经济收入、慢性病和家庭支持;公寓养老组老年精神紧张和情绪波动明显高于家居养老组老年人相关指数;家居养老老人对自己健康的担心程度高于公寓养老老年人;在生活质量总体评价和老年总体幸福感两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公寓养老是现代社会较为可取的养老方式,许多老年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仍倾向于家居养老,家庭及社会各部门应注重提升老年生活质量。
关键词 公寓养老 家居养老 生活质量
基金项目:南充市老年公寓老人心理需求及社会支持网络优化模式研究(南充市社科联十二五规划科研项目)。
作者简介:康钊,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教学理论;祝蜜,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前教育理论;唐煜,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6.073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以普遍提升。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提高老年生活质量,让老年安享晚年,这是全社会都应当关注的话题。老年生活质量意指一定社会背景下老年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与健康方面的客观状况及老年自我主观感受的总和,是老年对自己的身心状况、家庭和社会生活环境满意程度的主客观总结和评价。家居养老是目前我国许多城乡老年人首选的养老方式,但是随着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所带来的家庭结构的重大变化,传统的家居养老模式不断受到挑战,公寓养老逐渐兴起并成为许多老年人接受的养老方式。老年公寓是指根据老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主体需求而设计构想和建造起来的专供老年人生活居住并能充分享受到各种良好的社会服务的寓所。本研究通过对公寓养老和家居养老老年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的对比分析,认真总结和探讨社会各界对养老服务的现实需求和变化趋势,努力为提升老年生活质量提供理论及实践借鉴。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从南充市辖三区六县(市)范围内抽取年龄在60岁以上的社区居民和老年公寓老年人共180人进行调查。调查人员由经过系统培训的心理学专业学生及部分教师担任,采取入户调查的形式,对符合条件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发放问卷180份,回收有效问卷156份,有效率86.7%。
(二)方法
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老年群体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抽取样本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内容涵盖样本性别和年龄、接受教育的年限、所从事职业、个人的婚姻状况、有无慢性病症、家庭支持情况、社会交往状况、基本生活能力及主要经济来源等项目。对于文化程度不高或因其他原因无法填写的人员,由项目调查人员向调查的老年对象逐条问询并代其填写。
1.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 。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 74)共74个条目,分为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状态四个维度共二十条因子来评定受测者的生活质量状况。基本因子包括居住条件与生活环境、社区服务状况、经济状况、睡眠与精力、躯体不适感、进食功能、运动与感觉功能、精神紧张程度、负性和正性情感指数、认知功能状况、社会支持情况、人际交往能力、學习与工作状况、业余娱乐生活情况、婚姻与家庭情况及生活质量总体评价等。统计分析指标包括总体得分、维度得分与各因子得分,所有条目都以正向计分的结果参与分析,评分越高,其生活质量越好。该问卷是生活质量的综合性问卷,采取自评式多维评定,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与敏感性。
2.总体幸福感量表 。总体幸福感量表(GWB)是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制订的定式型测查工具,主要用于评定被试的幸福指数。量表包括33个条目,个体得分越高表明其幸福感越强。国内段建华(1996)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本量表作过修订。本量表各项目得分与总分的相关为0.48-0.78,分量表与总表的相关为0.56-0.88,量表重测一致性系数为0.85。
(三)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
二、结果
(一)南充市家居养老组与公寓养老组老年一般资料数据分析
将有效问卷中156名老年研究对象按样本获取来源及养老方式分为家居养老组与公寓养老组,其中家居养老组81人,平均年龄为74.6岁;公寓养老组75人,平均年龄为72.3岁。老年样本职业构成中工人和干部所占比重为76.3%,多数老年人的经济来源主要是退休金和养老保险金,其次是靠子女提供,有5名老人依靠亲友和政府救助。
统计表明,无论是公寓养老方式还是家居养老方式,两组老人所患疾病中居于前5位的主要表现为: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和慢性支气管炎。两组老年社会人口学特征比较结果详见表1。
表1:南充市家居养老组与公寓养老组老年社会人口学特征比较
(二)南充市公寓养老和家居养老老年生活质量比较
考虑到老年生活的实际情况及研究需要,本研究未对老年生活质量问卷中的住房与性功能等项目进行调查分析。对公寓养老组与家居养老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情况采用t 检验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公寓养老组生活质量问卷条目中经济状况、精神紧张度、负性情感、社会支持、人际交往状况及工作与学习等方面与家居养老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果详见表2。
表2:老年不同养老方式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各因子得分情况比较(X€盨D)
(三)南充市公寓养老和家居养老老年总体幸福感比较
对公寓养老和家居养老老年组进行总体幸福感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总体幸福感无明显差异。公寓养老老年组在控制自己的情感与行为、精力方面明显差于家居养老老年组(p<0.05);家居养老老年组对自己健康的担心程度得分高于居住老年公寓的老年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各因子得分结果详见表3。
表3:南充市家居养老和公寓养老老年总体幸福感量表各因子得分比较(X€盨D)
三、讨论
(一)南充市公寓养老与家居养老老年生活质量与幸福感的总体分析
本研究显示,公寓养老组老年紧张与焦虑情绪指数相对高于家居养老老年相关指标。对此可作这样的解释:中国作为一个具有较为浓郁传统特色的发展中国家,老年生活必然受到传统文化思想及生活习俗的影响,特别是样本选择的南充市属于川东北革命老区,受前辈及伟人思想的影响,老年群体大多保持了优良的传统和淳朴的民风。部分老人认为在家养老天经地义,一般不会选择到公寓养老除非迫不得已,这必然导致一些公寓养老老年人因此缺乏安全感,特别是有子女的老年人表现更为突出。许多老年人在生活中表现得较为敏感,过度焦虑且情绪不太稳定,自我调节控制能力相对偏低,同时表现为精神高度紧张,个体生活愉快感有所下降,特别看重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看法,更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来自家庭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而家居养老老人抑郁与焦虑情绪相对较少,能够充分体验到当前生活的幸福与快乐,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思想、行为和情感。从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价和自我的总体感觉并结合总体幸福感得分进行比较,发现两组养老方式之间无显著差异,说明公寓养老方式已经为大家认同和接受,是现代社会较为可取的养老方式,这同刘刚、周新荣等学者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但从各项因子得分情况来看,研究显示有多项因子公寓养老老年人低于家居养老老年人指数,这从一定程度说明公寓养老还不能完全为大家所接受,许多老年人的养老观念和养老方式仍趋向于各自的家庭,这证实了江琴普与孙东等人的研究 。
从调查结果及部分老年人的主观评价来看,公寓养老老年生活质量相对优于家居养老老年生活质量,这与刘伟等人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这可能与老年公寓大多具有较好的居住环境条件、较为完善的生活服务功能、多样化的服务方式及较为宽松和谐的老年交往环境等因素有关。同时,老年公寓还能根据老年个体的身体状况,实行分级护理,服务内容相对而言较为丰富。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几乎所有的老年公寓都设有专门的食堂,能为老人提供较为可口的饭菜,还可根据老年自身需要量身定做各种菜肴。
此外,公寓养老的老年人相对来说可能规避了家庭生活的其他负担,家庭摩擦和成员之间矛盾相对要少一些,这也能从一定层面提升公寓养老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二)南充市公寓养老与家居养老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差异分析
本研究结果表明,许多公寓养老老年人对自己当前的公寓养老生活状态比较满意,相关指数超过家居养老老年组。对此可作这样的解释: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剧,空巢家庭日渐增多,许多家居养老老年人由于年事已高,体弱多病,生活状况不好,子女不在身边,有的还需要承担照顾孙子辈的责任,再加上部分老人因为老伴离世自己独自一人生活,表现出较多的孤独与寂寞等负性情绪。而在公寓养老的老年人有专门和较为专业的护理人员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有同伴娱乐聊天可以解除孤独寂寞之感。
同时,公寓养老还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子女的照顾负担,所以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选择公寓养老方式。当然,不同养老公寓之间设施差别还是相当大的,其所在公寓的居住条件及护理条件与所交纳的养老费用密切相关,这对收入不高的老人来说也可能会或多或少地体验到一些压力与无奈。
公寓养老老年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生活环境”及“社会支持”等因子得分与家居养老老年组无明显差异,这表明公寓养老方式尚存一些缺陷与不足。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在于:一是家居养老在我国具有深层次的社会文化根源和民族情结,孝老敬老的传统观念已经作为基本生活规范而深入人心,家居养老这种传统养老观念已经牢固地植根于家庭,风行于社会,这种养老观念与模式在现阶段很大程度上还必然较为长期地存在 。特别是许多老年人在退休或退出劳动岗位之后,大多离开较为熟悉的生活环境,知心朋友相对较少,在某种程度上与社会渐行渐远,再加上许多老年人户外活动相对减少,赋闲在家的时间相对增多,而他们的子女又可能多忙于工作难以抽出时间陪伴老人,住进老年公寓的老年人对家庭亲情很难割舍,老人因此可能产生孤独感和被冷落感 。特别是子女成家之后另立门户探望老人的时间相对较少,这些极易引起老年人的沮丧之感。而家居养老老年多与子女生活在一起,家人能及时给老人以精神与心灵的慰籍,这是其他任何社会组织和机构所无法取代的 。
(三)南充市公寓养老与家居养老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本研究结果同时表明,无论是对于公寓养老组还是家居养老组老年人来说,老年人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婚姻及经济状况、有无慢性疾病以及家庭支持等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这与王月惠,朱秀丽等人的研究基本一致 。适度的经济收入是老年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公寓养老老年组的经济收入相对高于家居养老组也从侧面说明老年人的经济状况与其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研究发现,近八成公寓养老老年人患有两种及以上的慢性疾病,慢性疾病可能会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躯体功能及其社会活动方面的功能,故此它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老年的生活质量。同时,我们通过研究发现公寓养老老人特别在意子女的定期探视和看望,往往在子女越孝顺的老年人身上表现出的积极情绪越多,而大凡因为财产继承和赡养问题等因素而导致家庭关系不和的老年人则明显表现出较多的消极情绪体验,对自身的生活质量整体评价得分不高,各因子的得分也相对较低。通过对公寓养老组老年人的调查研究发现,老年人自身的年龄大小是影响老年生活质量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对此可作这样的解释: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退化逐渐加剧,随之而来导致生活能力逐渐减弱,同时伴随着部分老年人生病或丧偶等问题的出现,老年人的社会交往相对减少,整体生活质量严重下降。而家居养老老年人大多有配偶或子女等亲属照顾日常生活起居,他们获取的家庭支持系统较强,因此大多能够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值得一提的是,家居养老老人对自己健康的担心程度高于公寓养老老人,这可能是由于老年公寓大都具备良好的医护条件和保障机制,而家居养老老人很多都独自居住且缺少必要的看护所致。从研究结果来看,婚姻状况对老年生活质量的影响也相对较大。具体表现为有配偶的老年人大都乐观向上,不会太多地感受到孤独与寂寞等消极体验,因而他们的整体生活质量相对较高。此外,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与他们的自理能力也密切相关,总体来看,自理能力强的老年人生活质量相对较高。
四、结论
本研究表明公寓养老是现代社会较为可取的养老方式,但如何有效应对老年人的传统养老观念以及让他们顺应并接受新的养老方式仍是目前全社会都需要关注的重大问题。根据当前我国老年生活现状和现实国情,把家居养老和公寓养老二者有机结合,倡导并发展家居养老是较为理想的养老模式。我们应当积极开展有针對性的老年健康教育,宣传普及老年卫生保健知识,增强老年自我保健意识,实现健康老龄化并提升老年生活质量。
注释: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
段建华.总体幸福感量表在我国大学生中的试用结果与分析.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6,4(1).56-57.
袁其东、王成美、吕晓茜,等.社会化养老机构中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和抑郁情绪初步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11(5).567-568.
刘刚、周新荣.在老年公寓与家居生活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比较研究.中国民康医学.2010,22(2).205-206.
江琴普、孙东、苏顺英、刘杰、李建峰.家居和老年公寓老人生活质量对比分析.上海精神医学.2005(2).78-79.
刘伟、余连科、杨守红.镇江市家庭养老与老年公寓养老生存质量比较.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2).167-168.
龚静、段翔.适合中国特色的养老模式研究.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06,25(4).106- 109.
程文贤.“家——机构——社区”互动型养老.经济工作导刊.2001,14(1).42-43.
王永利、程宇兰、周秀文,等.机构养老方式对老人生存质量的影响.中国护理管理.2007,7(1).60-61.
王月惠、朱秀丽、王喜玲,等.养老院与居家老年人生活质量比较及其相关因素研究.中国护理管理.2011(8).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