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炜
【摘要】目的 分析对新生儿败血症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案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6月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122例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将其分成兩组,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西医方式治疗,观察组62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7.1%、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体温、神经系统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新生儿败血症患儿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可明显提高其疗效,颇具临床价值。
【关键词】败血症;新生儿;疗效;中西医结合
【中图分类号】R72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29..01
败血症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严重病症,研究显示,近年来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病率仍然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其中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病率约为16.4%[1]。因新生儿败血症无明显的临床表现,故一旦不能进行及时的诊治,将会使病情恶化,导致新生儿死亡。近年来,本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新生儿败血症取得明显进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6月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122例进行临床研究,所有患儿均经过严格的检查和诊断并符合相关诊断标准[2]。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60例,其中男40例,女20例,胎龄(34.39±3.21)周,体质量(2139.70±169.32)g;观察组62例,其中男46例,女36例,胎龄(33.21±3.14)周,体质量(2076.43±184.41)g。对两组患儿的一般临床信息进行初步比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西医治疗,丙种球蛋白,剂量为400 mg/(kg·d),用药起始速度5滴/min,观察半小时无不良反应,加快滴速,在2 h内静滴完毕,1次/d。
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方剂为:黄芩、金银花、茵陈各10 g,大黄、栀子各5 g,加水煎制,取45 mL汁,15 ml/次,3次/d。两组患儿均治疗5天。
1.3 评价标准
治疗后患儿疾病症状和体征消失,无异常反应,为治愈;经治疗患儿各项体征和症状明显好转,辅助检查未见异常,为显效;经治疗患儿各项体征、症状好转,至少一项检查未恢复完全,为有效;治疗后患儿的各项体征、症状无好转,为无效[3]。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使用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疗效
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7.1%、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体温、神经系统症状改善情况及住院时间
观察组患儿的体温、神经系统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新生儿败血症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主要指的是新生儿使其细菌、真菌入侵血循环,并产生大量繁殖和毒素而引起的全身感染症状,是新生儿使其的常见感染性疾病。新生儿败血症无特异性表现,并且尚无明显的特效疗法,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疗效成为治疗的重点课题。
中医认为,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应以黄疸治疗为主,而黄疸主要是母体内的湿热邪毒熏蒸导致,或者因新生儿先天脾胃健运、元气不足等引起的湿热蕴藏导致发黄。本研究中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中药汤剂治疗,其中栀子可泻火除烦、利胆退黄、清热利湿,大黄可通腑泄热、清热解毒,金银花清热解毒效果显著。现代药理学显示,金银花、栀子、大黄和茵陈均具有显著的抗感染效果,诸药合用可实现显著的抗病源微生物和解毒、清热的目的。本研究中,观察组患儿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疾病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证实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在新生儿败血症治疗的作用。
综上所述,对新生儿败血症患儿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可明显提高其疗效,颇具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蒙丹华,黄丽萍,韦秋芬,等.48例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0):2195-2197.
[2] 王胜辉.降钙素原在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中的价值[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5,7(1):54-56.
[3] 新生儿败血症42例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16):2183-2184.
本文编辑:赵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