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李辛
【摘要】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便十分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根据当前作风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三严三实”的要求。基层干部是连接党和群众的重要一环,加强基层干部的工作作风建设对密切党群关系至关重要。
【关键词】基层干部 工作作风 “三严三实”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党员干部的作风关系到党的形象,而基层干部直接接触广大人民群众,他们是群众了解党的窗口,也是党密切群众的纽带,因此其工作作风直接关系到党的群众基础。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可见,改进基层干部的工作作风刻不容缓。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十二届人大会议期间提出了作风建设应做到“三严三实”,之后我国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开展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可以说,“三严三实”的提出为我国基层干部工作作风建设提供了新思路,是对净化基层干部队伍、密切党群关系等工作的有益探索。
贪渎行为和寻租活动共存。首先,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在基层干部中盛行,这导致许多中央政策得不到彻底执行,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一些政策往往因为可能触动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或者执行不力需承担责任,个别基层干部便选择消极执行或有选择性的执行,各部门间相互推诿责任。基层干部中懒政、庸政行为较为普遍,一些干部以得过且过的态度而不作为。
缺乏市场意识和创新意识。一些党员干部认为公众是公共服务的消费者,而且只能被动地接受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服务,在这种认知指导下,他们将大众排除在公共决策之外,这导致基层部门的决策者过度干预市场,出现越位现象。另外,一些基层干部缺乏创新意识,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不能够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变通,这导致政策落实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基层干部缺乏自我提高意识。基层干部要想提升自己的工作水平,必须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保持思维的活跃性。但当前我国的基层干部将大量的时间精力用于处理人际关系和各种应酬,根本无暇进行学习,提高自己的行政能力。尽管我国近几年来都在倡导全民阅读,但党员干部的阅读情况却并不乐观。而且在为数不多的阅读量中,提升自身专业技能的书籍并不多,大多数官员喜欢阅读有关权谋、处理人际关系的书籍。
对待自身要“严”。进入社会转型期以后,我国的社会矛盾更加复杂化,与此同时党员干部也面临更多的利益诱惑,要想纠正基层党员干部的寻租或是不作为作风,除了要靠法律法规等外部约束之外,还需要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形成自律,即提高自己的慎独意识,约束自己的行为。“三严三实”便是对党员干部的自律提出了要求,希望其能够做到“严于修身”,“严于律己”。基层干部是国家各项政策的最终落实者,关系着政策的“最后一公里”执行情况,国家方针政策能否真正被贯彻执行、是否能够取得预期效果,都与基层干部的执行情况密切相关。这就更要求基层干部必须具备党性自律、敬业自律以及行为自律精神,通过对自身的严格要求改变基层工作作风,落实好国家的各项政策。
对待群众要“实”。在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艰苦的条件下取得胜利,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在群众的拥护下迅速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后,全国团结一致围绕经济建设这一目标,取得了瞩目的伟大成就。由此可见,密切联系群众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若脱离群众,中国的各项改革和建设便很难取得成效。因此,“三严三实”要求基层干部“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具体来说,对待群众“实”便是要以以人为本的理念维护群众的各项利益,首先是要保证公众参与社会公共决策的权利,完善公民参与机制;二是要扩大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让更多群众平等地享受各种公共服务;三是要进行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使之能够对政府进行有效监督。
对待工作要“严”。新时期,我国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要完成目标,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不断奋斗,而党员干部在其中应起到表率和典型示范的作用。其中基层干部却要承担着较为庞杂的工作,他们直接与社会各类群体接触,需要满足群众的不同诉求,在这种情况下,基层干部亟需提升自身的行政水平,所以对待基层工作要“严”。具体来说,“三严三实”对基层干部的工作有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基层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做到权为民所用;二是要强化敬业自律的精神,勇于承担责任,切实落实各项党的政策方针;三是要培育基层干部的法治思维,避免人治现象,规范基层干部的工作行为。
对待上级要“实”。在“官本位”思想影响下,一些基层干部将对上级负责放在了第一位,而非首先考虑对群众负责。所以在实际的基层工作中,部分基层干部忽视政策执行的实际效果,而一味追求完成各项任务的指标;为了政绩只关注眼前经济利益,而忽视了社会发展的长远利益。“三严三实”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在创业、做人、谋事方面都要“实”,这也要求基层干部在对待上级上改变“官本位”思想,面对上级指示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民情民意以及社会长远利益,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加强基层部门的廉政建设。首先,要创新廉政文化的载体,一方面,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载体宣传廉政思想,让基层干部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廉政意识,加强自律性。另一方面,要将微博、微信等互联网媒体作为廉政建设新平台,不断扩大廉政文化的覆盖范围。其次,要加强基层廉政制度建设,这是培育良好工作作风的保障。具体来说,廉政制度建设应包括预防、监督和惩治三个方面,良好的制度能够预防腐败的发生,并通过惩治制度来震慑腐败行为。最后,要培育基层干部的法治思维。对于基层干部来说,培育法治思维能够对自己的权责有更加清醒的认识,做到依法行政。要培育基层干部的法治思维,必须重视法律宣传工作,使得广大基层干部逐步树立法律信仰,敬畏法律。
强化政府效能建设。基层干部由于懒政、缺乏市场意识等导致行政效率低下,效能不高。要改變基层干部工作作风,必须加强政府效能建设。首先,在基层干部中实行岗位责任制,按照职责权力相统一的原则建立起责任制度,解决职责不清导致的相互推诿现象。可以将各个岗位的工作在数量、质量、时限等方面进行标准化,明确每一名基层干部的工作任务。另外,还要采取一定的奖惩措施,激发基层干部的荣誉意识、危机意识。其次,要实行政务信息公开,保障群众的知情权,这也是公民能够参与公共事务的基础。政府公开有关财政预算、行政审批、“三公”经费等信息,可以让公民有效监督基层干部的行为,遏制腐败。但在信息公开方面,应注意划分公开信息与不可公开信息的界限,防止泄露个人隐私或是国家秘密。另外在信息公开上也可采取现代信息技术,方便公民查询相关信息,降低公众监督成本。最后,要改革当前的政绩评估系统。我国在政绩评估中,可适当听取民众对基层干部的评价,并建立具有可量化指标的评估体系,对基层干部的工作进行科学明确的评价。
培养公民的政治素养。改进基层干部的工作作风,离不开广大群众的监督和支持,而要公民积极对基层干部进行监督并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还必须培养公民的政治素养,培养其政治认同感。首先,我国应加强公民的政治教育,培育社会的政治文化文明,在教育内容上应包括民主与法治知识、公民的独立人格教育以及政治权利、政治参与等,让公民了解自己的政治权利并通过正确的渠道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其次,要培养公民的政治认同感,即民众对当前国家政治体系的归属感。公民的政治认同关系着党的执政根基,也影响着政策在基层能否得到顺利推行,所以培养公民的政治认同,对提高基层政府工作效能和改善干部作风都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单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①田平:《认真践行“三严三实”,切实加强作风建设》,《理论学习与探索》2014年第2期。
责编/高骊 美编/杨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