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凤娥
培养学生文明自觉意识,是学校教育的目标之一,也是学生教育工作的主旋律。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学生通过社团活动提升文明自觉意识的表现及社团活动自身局限影响学生发展的现状,来探讨社团活动在学生文明自觉意识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高度的文明自觉是学生培养的重要目标,就中职生目前的现状而言,欠缺的也正是文明自觉意识的养成。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为学生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也为学生文明自觉意识的提升开拓了锤炼的渠道。
一、文明自觉的含义
英国作家、批评家、社会活动家罗斯金说过:“文明就是要造就有修养的人。”
意大利最伟大的诗人、世界文学大师但丁说:“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这是人与动物的区别,也是文明人与野蛮人、有道德的人与没有道德的人、有修养的人与没有修养的人最大的不同。文明,不仅是对有道德、讲道德的肯定,更是一种尊敬。
从哲人的有关论述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文明是有智慧、有知识、有礼仪、有美德的自我约束;文明是一种觉悟、一种进步、一种美德、一种高度自觉;文明是一种自始至终,表里如一;文明是高尚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和日常工作中的道德自律,也是素质的体现。
关于“文明自觉”没有确定的定义范畴。对学生特别是中职学生而言,尚待提升的文明空间很广,本文侧重从学生的自律意识、责任意识和自觉的团队意识三个侧面,来具体反映社团活动在学生文明自觉意识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二、社团活动在学生文明自觉意识培养中发挥积极作用
社团活动是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平台。在这里,学生不仅可以学习与人相处之道,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文明自觉意识的培养和能力的提升。
1.社团成员自觉遵守组织纪律和各项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
社团是一个集体,为了保证学生社团活动的正常开展,每一个社团组织都应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社团成员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制度,否則就会与自己心仪的社团活动失之交臂。社团活动不同于上课,丰富的活动内容有着足够的吸引力来带动学生自觉遵守各项管理制度。这种因兴趣而自愿被约束的管理方式,其教育效果是课堂或学校其他任何教育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习惯的养成就是一个过程,经常参加社团活动的学生,在不自觉地接受着改变,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自觉,在耳濡目染中提升了自我。对制度和纪律的敬畏是一种态度,当行为成为习惯,自觉意识的培养便水到渠成。
2.社团成员需认真完成社团安排的工作任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
中职学生责任感的缺失与匮乏,令人担忧。身在中职校园,学生对自身言行不负责任的表现比比皆是,不胜枚举。责任感的培养是中职学生教育的重要使命。社团组织的建立,为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提供了平台。通过学生策划、组织和实施各项活动,完成对学生的锻炼与提升。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水平特点,每个人都有明确的分工和任务安排。兴趣是最好的催化剂,它可以充分挖掘人的潜力和忍耐力。在工作责任的重压下和自身兴趣爱好的刺激下,社员同仁们在相互感染、相互促进、比赶帮超中,完成了工作任务。学生的责任意识在工作中、在同仁们的相互学习中得以提升,这是学生高度文明自觉培养的第二步。
3.社团成员相互磨合,相互学习,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社团并非班级,上课合,下课散,没有太多的个人交集。社团是像工作单位一样的组织,在其内部有明确的分工和任务安排。职责的划分以及工作内容的差异使得学生之前会产生竞争,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也会因为意见不统一而产生分歧,如何在保证任务完成的前提下,权衡社员之间的力量,是老师的责任;但如何在组织中生活、成长,如何与社员和谐共处,这是锤炼学生个人品质和强大内心的机会。在长期的社团活动中,学生们相互体谅,彼此共生,相互沟通,相互包容,渐渐形成一种默契、一种文化。在社团生活里,学生学会了聆听,学会了尊重,懂得了分享,明白了求同存异;在社团活动中,学生增长了见识,掌握了为人之道,学会了自我保护,增强了团队意识。
三、中职学生的文明自觉意识在社团活动中得以提升的具体表现
1.自主参与,激发学习愿望
中职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的被动性是一种常态,在班级建设,校园维护等活动中的表现不温不火。表现好的学生处于让怎么干就怎么干的状态,没有主动性和积极的参与意识。社团活动的开展,特别是各种乐趣横生的活动带动下,学生们积极参与的热情日益高涨,在社团的感召下,很多有特长的学生跃跃欲试,争相创办新社团。各社团的活动更加多彩,参加的学生人数日益增多。这些都见证了一个事实,社团活动的开展,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意识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特别是还有些学生本身没有任何特长,只是因为喜欢便参与其中,主动学习的愿望激发了更多学生的参与热情。
2.自我管理、自律意识提高
散漫的特性或许也是中职学生的一大特点,这些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不强,自我约束力较差,不能很好地控制个人言行。在纪律的约束下,被动地接受着制度的管理和束缚。在个性的催化剂作用下,有时还会与老师发生矛盾冲突。而学生社团是自由而开放的,学生依据个人兴趣选择不同种类的社团活动。这里不是上课,学生是自由的,可以相互交流,相互探讨,各种各样的话题在这里汇集。交流的作用在于彼此更好地了解以便更好地合作。但社团也有明确的章程和组织纪律,学生在活动的吸引下,在兴趣的牵动下,自觉遵守社团活动要求,守时守纪,自觉履行社员义务,按照社团的分工主动完成个人的工作。在此过程中,也会出现个别的学生因为无法适应社团生活而退出,但大多数的学生是愿意在严谨有序的社团活动中释放自我和实现自我的。
3.自发参与,自信心提升
很多学生在进入社团之时,都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也在活动中权衡各人的能力和水平。几次活动下来,学生增进了对彼此的了解,也多了一份对社团活动的掌控力,自信心明显增强。主要体现在:敢于发言,说话的声音大了,活动中积极发表个人意见,活动项目可以自己策划,每次活动不用老师再叮嘱就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而且做得非常好。
4.自主创新,树立阳光心态
入社团之初,每次都会有很多学生发牢骚:干这有什么用?这行吗?不愿参与的状态让人看了就着急。可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活动创新与设计后,学生们信心有了,干劲儿也会足,负面情绪越来越少了,变得更加阳光了。充实的生活可以填补空虚的灵魂。学生在这里的改变是潜移默化的,每次活动时间里笔者都可以听到欢声笑语和学生的热烈讨论。
5.自我调节,工作执著认真
社团工作会要求质量和水平,特别是有些工作更要有时间的要求,在未完成任务的时候,有些学生会放弃休息,放弃回家,放弃很多自己的尚待处理的事情,也要完成自己的工作。在工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时候,很多学生会选择重做,一定要做出最好的效果、最完美的工作成绩。这些不是学生的天性使然,而是一种感染,一种环境的力量。在团队生活中,身不由己的压力是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不认输不服输的精神催发了学生执著于工作的热情和认真细致的品质。
四、社团活动的弊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文明自觉意识的养成
社團活动在学生文明自觉意识培养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其自身存在的不足也在束缚着学生的发展。
1.管理尚待完善,欠缺连贯性
中职学生在校时间较短,一般为两年,这就使得对学生干部的培养有一定的难度,组织的建构也会随学生的流失而造成一定的动荡。新生从入校加入社团组织到成为一名合格的学生干部,需要很长的时间。因为在校时间短,刚刚培养好的学生马上又面临顶岗实习,加之负责社团的老师也会因为工作上的需要不断调整,造成社团的管理不完善,特别是连贯性较差,使得工作开展较为混乱。组织的这种流动状态使得参与的学生没有安全感,会在一定程度上打消参与热情,这也是很多学生放弃社团生活的主要原因。
2.学生年龄小,管理经验不足
社团活动大多由学生自主管理,而中职学生的年龄较小,在欠缺管理经验的学生群体中,组织的发展自然会受到一定的局限。特别是中职院校的学生自身的发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情商的不完善和管理能力的缺失,以及自身审美的局限,使得其对社团的管理存在简单粗暴、缺乏艺术性的特点。很多学生在活动中也会因为多方面的不完善或者管理中一些环节的缺失而离开,这是社团组织工作不稳定的因素之一。加强教师对学生干部的培训,在关键活动和策划等问题上安排指导教师专门负责,势在必行。中职学生社团的管理只依靠学生群体,发展会受限。
对中职学生的培养需要渗透更多的思考,在保证学生、掌握一项技能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抓好教育工作。八类特殊学生群体在中职院校占据很大的比例,农村学生又占据了绝大多数,情绪管理的缺失和心理健康状况的疏忽,造成了很多问题学生。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在中职院校加强学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社团活动的开展是发挥教育工作实效性的有效途径和最得力的方式之一。学生社团组织在学生文明自觉意识的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充分利用好社团的力量,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合理调节学生状态的捷径。但社团自身发展中的弊端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学校还需要不断完善社团建设,为学生的兴趣爱好开拓空间,为社团组织充分发挥其在培养学生文明自觉意识中的重要作用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天津市机电工艺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