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波
[摘要]农村中小学教师由于存在不同程度的教学倦怠心理,导致“无心教学”“只教不研”“教学不力”的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教师素质的提升和学生的成长,阻碍了学校的总体发展。从“强化教师的集体归属感”“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实现绩效工作的激励效能”四个方面阐述如何激发教师内驱力,以唤起教师的进取热情。
[关键词]农村教师;进取内驱力;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18008802
农村教师的素质和进取内驱力直接影响着农村教育的质量。调动农村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激发他们身上蕴藏着的无穷智慧和力量,凸显教育教学智慧,需要学校相关措施和激励机制的跟进。
一、农村教师进取内驱力现状
近年来,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农村教师素质的提高。浙江省推出的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领雁工程等多项培训项目,旨在提升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教育系统的绩效工资改革,从政策上保证了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在此背景下,农村教师素质正在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也较以往有了较大提高。但是,目前农村教师普遍缺乏进取心,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偏低
教师职业的认同感是指教师对热爱教育事业、勤于教育工作的心理认同。农村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和理解相对薄弱,很多家长并不关心孩子在校的表现,他们对教育的理解存在原始的甚至是落后的观点,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农村教师不像城市教师那样深受家长的重视。这往往使得农村教育工作徒劳无功,教师的重要性得不到体现,他们缺乏教学成就感,导致了农村教师职业认同感偏低,也消解了部分农村教师的进取精神。
2.教育理念落后,知识更新缓慢
教育理念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理论依据。国家非常重视教育的均衡发展,并对农村学校进行重点投入,创造条件让农村教师参加再学习,力求缩短城乡教育资源的差距。但是,理念革新需要时间,大多数农村教师因为固有教育思维的影响,认为教育理论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不大,使得农村教师安于现状,缺乏活力,学习劲头不足,教师专业发展滞后。很多农村学校出现年龄结构老化的现象,使得教师知识老化,教育观念落后,知识技能更新缓慢,教学方法和手段一成不变,知识面的广度和深度不够,这对教育教学质量有诸多负面影响。
3.教育科研意识与能力薄弱
随着教育经费的逐步投入,农村学校的信息化教学日新月异。但农村学校缺乏专业引领,尚有部分教师认为教育科研是教育专家的事,与自己没多大关系;也有些认为搞科研是校长的事,自己平时教学这么忙,没有工夫搞;也有的把科研看得很神秘,高山仰止,没有科研自信。大多农村教师安于常规性事务,对新的教育观念、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革新表现出疑虑、观望甚至排斥的态度。即使教育科研机构下乡提供学科带头人指导和专业引领,也是蜻蜓点水,缺乏后续跟进的有效发展机制。
4.绩效工资改革带来惰性
绩效工资大大提高了农村教师的收入待遇,与城市教师拉近了距离。这肯定了农村教师的劳动价值,也使农村教师队伍稳定化。但绩效工资在实际实施后,已经变味,基本上是“大锅饭”,导致教师工作竞争内驱力减少,在完成基本工作量的前提下同工同酬,收入分配难以区分教师工作的优劣,使得一些原本进取的教师失去专业发展的动力,而原本“后进”的教师更安于现状,养成惰性,不思进取。
二、激发教师进取内驱力的探索
1.强化教师的学校集体归属感
只有当一个人感觉自己很重要,才能主动地去完成分内、分外之事。在日常的管理中,我们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教代会等方式,让不同职位、不同岗位的教职工感受到学校对老师的关心,让他们体验到被重视的感觉。可发挥工会的作用,利用一些节日多举行一些工会活动,比如教师节“包饺子”、庆“三八”爬山等。通过各项活动,增强教师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教师之间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进一步营造和谐校园。
其次,学校还可设立意见箱。学校是一个大家庭,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如果发现学校问题,每个教师都可以提出建议或意见,把自己的想法投入意见箱里。校领导多关注教师提的建议,尽可能多地为教师办实事。每个教师都是学校的主人,每个教师都为学校出谋划策,众人一条心,这样可以大大地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集体归属感。
2.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
在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的今天,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也越来越多,他们掌握的知识不一定比教师少,课堂学习再也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才能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农村教师学习知识的渠道主要包括自学、教育进修、参与培训活动、校本研修等。学校应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种交流学习活动,不仅要走出去,还要请进来,为教师提供各种教育培训进修的机会。让教师广泛接受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的培训,为教师创造一切可写有职责的监督本,随时进行自己负责范畴的监督记录。
小处有小组长。如作业小组长、背书小组长、扫地小组长等等让常规工作能得到落实。
细处有组员。具体的一些临时事务负责人优先考虑普通组员。
这样层层落实,细化到人,各项工作有序进行。让每一位学生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真正使学生成为了班级这个家的主人,班级也每学年都被评为校文明班级,并成为了学校的一个模范窗口。
二、着眼细处,表扬鼓励,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细节决定成败》中提到:“我们普通人,大量的日子,很显然都在做一些小事,怕只怕小事也做不好,小事也做不到位。”为此,班级中我进行了“我表现好我得星”的比赛,不管何时,不管何地,不管何事,只要学生小有表现,值得表扬,都可加星。同时,鼓励与表扬不论对班干部、好学生、中等生、问题生,或是整个班集体都是适用的。这样一来,学生各个方面都表现出干劲十足,没过一段时间就呈现出形势悬殊的局面,于是有的学生灰心了,破罐子破摔了。我注意抓住落后生的小进步,运用表扬这一成长催化剂,小题大做,一有机会就给他们多多加星。我班上有一个最让家长和老师头痛的调皮生焱。一次,我偶然间发现他的画画比以前进步了,我马上抓住时机当着大家的面给他加了两颗星,以后只要他稍有進步都及时鼓励。久而久之,他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也慢慢地少了,更多的是自信心和上进心。
是的,就像天下没有相同的树叶一样,学校里也没有同样的学生。班主任都希望班上的学生成绩优秀,遵守纪律,待人有礼貌,但学生是千差万别的,他们各有不同,我们不可能要求他们都优秀,我们的责任就是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然后赞美他们、激励他们,让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闪耀着健康、向上、上进的光辉。要像陶西平同志所说的:“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形成内驱力,由此推动学生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形成各种良好的素质。”实践也证明如此。在我班里,争星以后,每位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都提高了,同时还学会了用赏识的目光看待其他同学。
三、细分阵地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创设班级文化
不同的文化造就不同的人,离开了文化,首先教育就成了无本之木。我们教育工作者应重视班级文化建设,优化班级文化,利用教室这一教育阵地,营造优良的班级文化,创建和谐上进的班级,为培养祖国优秀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布告栏:班长组织人员自行设计美化。
黑板:左边“我表现好我得星”,展示了学生自己的得星情况,让学生时时刻刻激励自己,一周颁奖一次;右边班长书写“一天课程安排”及“值日卫生工作安排”。
书柜:“小型图书管”和“一周课余小制作展”,丰富队员的课外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
墙壁:配合“书香校园活动”成立目录式书库,张贴着“ 队书库,你我共分享”,展示各小组成员自己拥有的书籍、主人以及读者。如果你想看什么书,可以向该书的主人借阅,并在读者栏签名。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阅读量“积小流成江河”,而且,还利用了闲置在家的书 “变废为宝”!
展示板:展示学生的好作品,“优秀作文展”、“书法展”、“手抄报展”等等,成为学生互相学习的平台。
黑板报;每月都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轮流刊出,宣传委员组织好评委进行打分颁奖。
四、细设“心语箱” ,力做知心人,走近学生,知学生之所想
班主任工作不可能脱离学生开展,而一个好的班主任应该能够了解自己的学生,知学生所想,解学生所惑,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注重细节,关注学生生活、学习的点滴,贴近学生的内心世界,并做好与学生的沟通。与学生的沟通方式很多,可以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与学生进行沟通,在作业批改中与学生进行沟通,在评语中与学生进行沟通,还可以采用让学生记周记的方式进行沟通。对于胆小又不爱表现的学生,我特别为他们安排了“心语箱”。
首先是班长在大家建议下自行设计了“心语箱”,当学生有什么想法时可写张纸条投入此箱。我每天分午放学和晚放学这两段时间开箱拿“信”,并及时进行调查和帮忙解决。由此,我发掘到了学生的更多财富,了解到了学生的最真实的想法,对于班级管理更是得心应手了。
记得以前,我总是为学生的学习用品过多,抽屉里放不下而无奈置于地上的现象苦于无计。自从“心语箱”启用后,有一名平时不大说话的学生提出了好建议:自备一个吸式塑料挂钩,将它吸于墙壁的瓷砖上,再自备一个袋子装进多余的学习用品挂于钩上,放手时拔下钩子,贴取方便又不会破坏墙壁,还可以解抽屉的一时之需。多好的点子啊!于是我们班的墙壁上就出现了“点子钩”。
“心语箱”不光闪烁出学生智慧的光芒,也倾诉出他们的种种烦恼。有位学生曾写道:“老师,您好!我对班长很不满。我上数学课表现好,数学老师叫班长下课后给我加星,班长却自己出去玩了,没给我加,她很不尽职,我觉得她得向我检讨一下。”多真实的想法,它让我看到了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于是,我让班长自己看了这些话。事后,班长主动向这位同学赔了不是,并给他补上了红红的五角星。瞧,原来的“不满”烟消云散,班里更是多了和谐与民主,班干部们更尽心了,组员们更放心了!
细节是文化,需要我们去学习;细节是科学,需要我们去研究;细节是艺术,需要我们去追求。只要把小事做细、做全面,真正做到细致严谨,班主任工作就能成为一首美丽的诗,一首让你百讀不厌,百品不腻的教育诗。
(责编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