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凤窝的传说
——泸州古蔺发现东亚最长的恐龙行迹

2017-06-19 19:18叶勇王波
化石 2017年2期
关键词:古蔺足迹化石

文:叶勇 图:王波

石凤窝的传说
——泸州古蔺发现东亚最长的恐龙行迹

文:叶勇 图:王波

泸州地处四川盆地南缘,东部和南部均与贵州接壤。该地区白垩系地层非常发育,常见红色砂岩形成的丹霞地貌。近年来,泸州的古蔺和叙永两县的多个村镇发现了大量的白垩纪恐龙及其它脊椎动物的足迹化石,类型多样,包括兽脚类、蜥脚类和鸟脚类恐龙足迹,以及少量翼龙足迹。泸州也成为了我国恐龙足迹研究的一个热点地区。

2014年6月,古蔺县桂花乡政府宣传干事徐挺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邢立达博士联系,告知在桂花乡汉溪村一处山崖上发现了大量的足迹,可能是恐龙足迹,希望有关专家能前往调查研究。7月初,邢立达邀约自贡恐龙博物馆彭光照研究员和笔者一起前往考察。7月8日一早,我们驾车从自贡出发,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路程到达了桂花乡政府,与邢立达汇合。与他同行的还有一位精神矍铄、和蔼可亲的老者——美国的马丁•洛克利(Martin G. Lockley)教授。马丁教授是世界著名恐龙足迹专家,现任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地质系教授、恐龙足迹博物馆馆长,曾多次来中国,几乎中国主要的恐龙足迹化石产地他都去过。而为他们驾车的是华西都市报的著名记者刘建。这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记者,不仅登上过珠穆朗玛峰在内的世界七大高峰,去过南极和北极,而且担任过四川登山救援队队长。同时他还是一名资深的化石爱好者,曾参与过多次恐龙化石野外调查,并利用他的专长帮助科研人员进行野外的数据采集。前两年,古蔺椒园乡机砖厂恐龙足迹化石点的采集工作就是他和他的救援队队友们利用专业的登山设备帮助科研人员在非常陡峭的化石层面上完成的。为此,该化石点新发现的恐龙足迹还以他的名字命名为刘建足迹(Liujianpus)。

山坡下的农舍和墙上的打油诗

在桂花乡政府食堂简单用过午餐后,我们一行十余人分乘三辆车向化石点进发。随行的还有华西都市报和古蔺电视台的两位记者。化石点位于汉溪村,距离乡政府所在地还有十多公里。虽然路程不算远,但这里已属于山区,道路状况不是太好,基本是碎石和黄泥路面的盘山村道。由于前一天下过雨,路面还有些湿滑,爬坡的时候车子还有些打滑。途中上个陡坡时,乡里的一辆两驱的城市越野车就爬不上去了,没办法他们只好去找当地村民搭乘两轮摩托车上山。没想到在半山上又遇到了新的难题,有一辆载有砖石和水泥的卡车在一坡道上出现了故障停在了路中间,挡住了上山的通道,看样子车子一时半会是修理不好的。没办法我们只好将车就近停靠在路边,步行上山了。

七月的正午,雨过天晴、烈日当空,非常闷热,才走了一会儿就气喘吁吁,有些迈不动腿了,但看到头发花白的马丁教授很稳健地在前面走着,其他人都不好意思喊累停下来休息了。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跋涉,终于到了化石点山脚下。

坡下有几户农舍,这是几栋四川地区常见的小青瓦房,墙体都是木质结构,但经过长期的风雨侵蚀,房子显得非常陈旧,斑驳的墙体、破损的门窗、长满青苔的石阶,处处都显示着岁月留下的痕迹。其中一户有人在家,那位上了年纪的大妈看见我们一行人(特别是其中有个老外)很好奇,用本地话与带路的村干部打着招呼,听说我们的来意后显得很高兴,让我们去她家喝口水歇会儿。据说这些脚印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被当地村民发现,有的像凤爪,有的像龙脚,他们认为可能是凤凰留下的脚印,因此该山坡也被他们称为“石凤窝”。大妈说她家的一面墙壁上还有一首关于“凤爪”的打油诗呢。我们一听便兴奋起来,立刻跑到屋外查看,果然在一面外墙上发现了四句诗。这是用毛笔写在木板外墙上的,虽然个别字有些模糊但总体还是能辨认出来:“石版滩中龙有爪,凤凰山上燕子飞,窝前现出珍珠硐,好多黑马变乌龟”。这是一首藏头诗,每句第一个字连起来就是“石凤窝好”。从诗后的落款“年近八十乐趣无知”看,应当是一位古稀老人所题,但没有落款时间,不知这诗是什么时候写的。而旁边的半截土墙上还有另外一首打油诗,是一位名叫陈愚的老者在1987年题写的。但从字体看两首诗似乎不是一人所写,估计这个木板诗的题写时间还要久远些,也许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文革”时期写的。

看到这段打油诗大家想早点见到恐龙足迹的心情更为急迫了,于是抓紧时间继续前进,不一会儿就到了化石点。首先看到的是一片面积数十平米的砂岩陡坡,上面分布着十多个近圆形的凹坑,应当是蜥脚类恐龙足迹,排列比较规律,组成了两组行迹。但足迹风化比较严重,看不出很多细微特征。看到大家似乎有些失望,徐挺赶忙说:“这只是最下方的一小部分,大量的脚印在上面呢,大大小小的脚印都有。”

再往上攀爬了几十米,穿过一片荆棘丛,一个宽不到十米、长度超过百米的陡坡印入眼帘,坡面上到处可见恐龙足迹,有圆形的,有三趾型的。邢立达很兴奋,连连说道:“不错!不错!有好几种呢,蜥脚类、兽脚类,还有鸟脚类。大家抓紧时间赶快干活哦!”于是大家立即分头行动,有的清除砂岩层面上的枯枝和树叶等杂物,有的用刷子清扫足迹里的灰尘,有的用镰刀和铲子清除层面边缘的青苔杂草,有的用粉笔将足迹的轮廓勾画出来。真是人多力量大,通过近一个小时的努力,一个壮观的恐龙足迹现场呈现在我们面前。

下午三四点正是太阳最火辣的时候,在烈日下干了一个多小时,个个都是汗流浃背,衣服也都湿透了。乡里的一位年轻工作人员干脆脱掉了上衣,赤膊上阵了。但大家都很兴奋,喝口水稍事休息后,又继续投入战斗,对暴露的每个足迹进行编号、登记、测量和照相,初步统计发现了270多个恐龙足迹,包括有兽脚类、蜥脚类和鸟脚类足迹三种类型。其中,兽脚类足迹最多,共发现有7组行迹。在休息时,我们看到马丁教授很激动地和邢立达讨论着什么,原来他说刚才测量的一组兽脚类恐龙行迹长度近70米,应当是中国发现的最长的恐龙行迹。大家一听更高兴,感觉一天的疲惫都一扫而光了。

野外现场数据采集工作

工作间歇,马丁教授接受古蔺电视台的采访

大合影

足迹现场

随后开始野外数据采集工作的最后一步——拓印足迹,就是将透明的塑料薄膜覆盖在足迹遗址上,然后用油性笔将全部足迹轮廓按原始埋藏位置描绘下来,从而为下一步室内研究时绘制详细而准确的化石埋藏图提供科学依据。又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工作,终于将全部足迹拓印完成,此时也快七点了,幸好是夏天,天黑得晚。我们抓紧收拾好战利品(那几大捆画有足迹的薄膜),带着丰收的喜悦,趁着朦胧的夜色赶快下山,圆满结束了这次野外考察之旅。

后来,关于这批足迹的研究论文“The longest theropod trackway from East Asia, and a diverse sauropod-, theropod-, and ornithopod-track assemblage from the Lower Cretaceous Jiaguan Formation, southwest China(中国西南下白垩统夹关组发现的东亚最长的兽脚类行迹,及多样化的蜥脚类、兽脚类和鸟脚类足迹组合)”发表在Cretaceous Research(《白垩纪研究》)2015年总第56期上,论文重点记述了那组由81个足迹组成、总长度达69米的兽脚类行迹。

目前世界上最长的恐龙行迹是发现于玻利维亚苏克雷城附近的Cal Orcko 足迹遗址,这组晚白垩世的小型兽脚类行迹总长度达581米。亚洲最长的恐龙行迹发现于土库曼斯坦的上侏罗统地层中,这组大型兽脚类行迹(巨齿龙足迹Megalosauripus)总长度达311米。而之前中国发现的最长的恐龙行迹是发现于内蒙古鄂托克旗的查布苏木恐龙足迹遗址,该遗址发现有上千个恐龙足迹,其中的一组兽脚类行迹(实雷龙足迹Eubrontes)总长度约65米。因此,古蔺汉溪发现的这组69米长的兽脚类行迹就成为了中国乃至东亚最长的恐龙行迹,它对于泸州地区白垩纪早期恐龙动物群的组成、生活习性,以及这一地区的古地理、古生态等方面的研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当地政府正在组织申报建立恐龙足迹地质公园,这些珍贵的地质遗迹将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以充分发挥其重要的科普教育价值,促进当地旅游和经济的发展。

猜你喜欢
古蔺足迹化石
古蔺县云贵高原中蜂保护区(省级)的建立情况
定制服务泸州银行助“古蔺麻辣鸡”拓展市场
古蔺花灯
成长足迹
足迹
古蔺农商银行发放扶贫贷款35440万元
第三章 化石大作战
第三章 化石大作战
春的足迹
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