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莺
摘 要:在能力本位社会中,培养核心技能成为提高劳动者技能的新的内容,这是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要求。教师应在课堂活动的具体环节中对学生进行教育与引导,实现核心技能培养与专业技能培养的融合。本文对高职工科理实一体课程项目教学中培养职业核心技能的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职业核心技能 项目教学 六步教学法
高等职业教育能力建设是针对特定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必需的“全面的职业能力”。“核心技能和专业技能”是职业能力培养这一整体目标的两个方面。职业核心技能是指具体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以外的,从事任何一种职业甚至日常生活都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具有普适性。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的课题中,把职业核心技能定为八项,即与人交流、數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提高、革新创新、外语应用。
一、职业核心技能提升的必要性
最受企业欢迎的技能是什么?笔者一直认为答案是专业技术技能。但和一名专业猎头做了一次深层的交流后,发现除非是一些技术性极强的岗位,企业并不看重专业技术技能。他们更感兴趣的是“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提高”等能力,简单说来就是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要强。理由是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换代如此之快,不管现在掌握了什么技术,都不能保证成功地应对明天的工作,所以“会学”比“学会”要重要得多。
在能力本位社会中,提升职业核心技能成为提高劳动者技能的新基础,是适应多种职业和职业岗位转换的需要。对高职学生来说,专业能力是保证其实现当前就业的需要,而核心能力则是奠定持久职业生涯发展的基础,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
二、职业核心技能提升的途径和方法
国内外关于核心技能提升普遍的做法是:用政策法规推动职业核心技能的培养,支持通过校企合作来提升个体的职业核心技能;通过培训机构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提升核心技能;在学校设置提升核心技能的课程;改革提升核心技能的教学方法。
职业核心能力不是一门技术,而是应用某种技术方法去做事的能力。职业核心能力的提升是一种行为能力的训练,重在工作或学习的过程。因此,在学校学习提升职业核心能力,教学方法占有重要地位。
三、提升核心技能的教学方法
职业核心技能只有通过“做”即“行动”才能获得提升。因此,笔者倾向于以“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法为主,配合小组式教学、提问式教学、讨论式教学、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
以下是笔者根据项目教学六步法——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设计了针对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提高”“革新创新”等核心技能的项目教学方案。
第一,资讯:学生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阶段,为后续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工作指导。
该阶段教师可采取提问式教学,以问题引导学生获取相关的理论知识,确定信息搜集的范围和方向。学生通过教材、视频资料、网络等途径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鉴别、整理、分类、归纳。这一过程对学生“信息处理”技能的培养和提升直接而有效。
第二,计划:根据已经获得的信息,分析项目目标及需求,设计完成项目的步骤、方法和具体程序,形成一个初步可行的方案。
该阶段可在教师引导下采取小组式教学,学生通过组内讨论、组间交流实现理论知识和信息的消化,解决疑难,制定初步方案。
这一阶段, “解决问题”“与人交流”以及“革新创新”等核心技能可得到重点培养。
第三,决策:决策是确定最终实施方案的过程。
该阶段可采取讨论式教学法,由各小组派代表公开汇报介绍各自的方案,教师引导组织讨论方案的可行性和优缺点所在,修改的可能性和修改的方法,各小组确定最终方案。教师对方案的决策不做过多干预,只要保证学生不出现原则性错误即可。
这一阶段,通过制作汇报PPT、汇报交流、修订设计方案、制订执行计划等行动,学生“解决问题技能”“与人交流”等核心技能再次得到培养和提升。
第四,实施:学生确定组内分工以及小组成员合作形式,然后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实施设计方案。通过实施的过程,检验决策的正确性。
实施阶段要用到已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与人合作”技能。
根据项目需要设置各种角色,分工合理,职责明确,可以每人承担一个或多个角色。每个学生要记录执行任务时所遇到的问题、对应的解决方法和最终的结果等,必要时还应提供数据佐证材料。实施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检查。
第五,检查:贯穿项目教学的全过程。检查的重点包括各阶段任务完成的进度和目标实现的程度,最终成果的质量,报告的完整性,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等。检查可分为自查、组内互查、组间互查、教师检查。自查和组内互查各阶段都可进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提高”能力。组间互查在实施阶段结束时,适合以工作汇报、成果展示的方式进行,为下一步的评价做准备。教师随时观察学生活动的开展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困难和错误,提供适当指导,记录每位学生的工作表现,分析学生的专业能力特点和核心能力特点。
第六,评价:检查的目的是评价,评价的目的是反馈。评价的对象不仅是最终成果(针对专业能力的评价),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在项目进行的整个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项行为和能力进行评价。评价活动可以通过小组自评、组间互评、教师点评等形式开展。
评价和自我评价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现状与目标的差距,及时地对个人能力、学业水平做出判断,肯定成绩,找出问题,促使学生积极地进行反思和总结。教师则可以通过评价活动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优化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能力。
上述介绍的项目教学方案,各环节相辅相成,涉及的核心能力有重叠,有交叉。为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也为了方便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在各环节可以侧重培养一到两种核心技能教师可额外提供一些资料和指导,要求学生提供对应的材料作为评价依据。例如资讯阶段重点培养“信息处理”技能,要求上交的材料是资料汇编;计划阶段侧重培养“解决问题”技能,材料是小组工作计划;决策阶段重点培养“与人交流”技能,材料是讨论会记录;实施阶段侧重培养“与人合作”“数字应用”技能,材料是分工方案和个人工作记录;检查和评价环节则重点培养“自我提高”技能,材料是个人工作总结。
显然,这样还有利于在设计过程性评价方案时,明确核心技能的评价指标和考核方式,改变以往核心技能培养目标不明确、评价标准不明确的状况,进而利用评价机制的导向性,改变学生以往对参与与成果评价相关度低的教学活动积极性不高的状况。
(作者单位:嘉兴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