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雪峰
[摘 要]
推进新型政商智库建设是上海市工商联落实群团改革的关键举措。在此过程中,经发中心以亲身实践,正在探索一条围绕“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大局、依靠市总商会转型发展夯实创新内涵的政商智库平台建设之路。
群团改革;科技创新中心;工商联;总商会;新型政商智库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D2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7)06-0041-04
作为第二批群团改革试点单位的上海市工商联提出了“加强‘冷班子和智库建设,提供前瞻性研究、判断和指导”的发展要求。立足群团改革视角,如何推进新型政商智库建设,为民营经济发展打造能落于实处、见于实效的服务项目体系,发挥引领、规范、服务等重要职能,已然成为全市各级工商联(商会)深入落实群团改革战略的核心举措和关键环节。在此背景之下,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经济发展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经发中心)成立伊始,就被赋予建设政商智库的重要职能。两年来的工作实践,总结的经验、途径探索及对未来的展望,均可为当前建设新型智库提供经验借鉴。
两年来,经发中心初创时期的经验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官办资源”确保启动。作为市工商联下属单位,经发中心拥有15个编制名额,并实行财政全额拨款制;从人员构成来看,经发中心主任由市工商联联络部部长兼任,中层管理人员均为来自党政机构的挂职公务员;而新晋基层人员,基本为70、80后,并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可以说,经发中心在建设初期走的是一条“官办”之路,但正是依托官办资源,才确保了政商智库建设的顺利启动。
(二)靠“协调服务”积累经验。主要是协同市工商联相关部门,以提供协调服务为主要方式,举办包括“上海市民营经济发展联席会议”联络员会议及专题会议、“外交官与民营企业家交流活动”(引导推进民企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专题)、“软实力视角下的大国外交与上海机遇研讨会”,参与搭建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工商联”展台等。内容涵盖专题研讨、项目推介、技术交流各方面。
(三)經“走访对接”拓展视野。如合作开展的《民营经济与科技创新中心的市场化、社会化建设》调研,属于市委一号课题的重要内容。通过走访对接沪上相关管理部门、知名产业园区、国际企业机构等,认真倾听各类专业人士的前瞻性经营理念,拓展调研视野、提升研究层次。
(四)用“网络平台”扩大渠道。这是经发中心的主要服务项目。“上海市工商联民营经济网络服务平台”包括网站、手机移动端、微信群、QQ群等。至今已有网络成员2000余人,类型包括专家学者、企业人士、行业商(协)会等非营利组织负责人及党政机构公职人员等。这些“群”除扩大了服务宣传渠道,还通过话题引导、选拔骨干及开展“群际”交流等方式,搭建了信息互动、疑难互助、商机互惠的成员自我服务体系,并实现了以“线上沟通”推进“线下互访”的咨询接待新模式。
(五)办“实务培训”加强服务。如以试点形式,联合举办“营改增政策及实务操作”专题培训及民营企业“走出去”政策培训会等,并制作科技创新与投融资政策实务汇编。
(六)借“风投联盟”面向市场。“风投联盟”的全称是“中国风险投资促进会”,推动成立该机构,源于市工商联领导层为在民营经济领域进一步贯彻落实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政策方针,聚集更多民营资金投入科技创新领域,致力建成科学的项目发现、项目评估及资金退出新机制,在公关对接中央部委及市委和政府相关机构后,将市场领域的筹建任务落实给经发中心。
在此过程中,经发中心承担了代办申报材料、招募会员单位、筹建“风投中国”门户网站及搭建高新技术项目库、专家信息储备库和银行金融服务平台等工作。可以说,这无疑给经发中心开启了一扇尝试面向市场开展服务的“窗口”。
(一)单位体制不畅,造成工作内容无法持续。从工作体制上来看,在创建之初,市工商联领导层要求经发中心必须面向“全会”开展工作。由于“全会”各项工作被落实在不同部门,这又使经发中心人员存在零散化配置情况,导致单位整体工作内容缺乏逻辑性、连贯性和均衡性,时常陷入忙时日夜赶工、闲时无事可做的窘境。
从领导体制上来看,经发中心主任由联络部部长兼任,而经发中心与联络部又归属不同分管领导。虽然鉴于“全会”工作要求,经发中心将工作职能划分为发展服务和研究咨询两个科室,但偏重“事务”的支撑型工作倾向又不免脱离分管领导的职权范围,这就倒逼经发中心不得不在特殊情况下,绕开分管领导,去寻求更高一级领导的指示,来支持自身工作的合理性和正当性。当越级成为常态,尤其是一些创新性工作难以被现行领导体制接纳时,就必然会引起管理阻塞。
从经费体制上来看,经发中心虽设有研究咨询科,但因财政拨款未设有“调研”一项,不能独立撰写调研报告,制作的文字成品最终仅被合作方吸纳。事实上,由于财政制度管控过严,其他工作也面临“有钱花不出去”的情况。同时还有一点需要强调,经发中心除一位副总经济师外,其他人员皆为行政管理岗位,而非专业技术岗位,这明显与智库职业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相违背,让工作内容无法持续。
(二)部门倾向严重,导致工作机制难以稳定。经发中心除主任同时兼有联络部部长身份,中层人员大部分来自“会里”相关部室。这些挂职公务员既不转移组织关系,也不转移工作关系,存在“会里”“部室”两头跑的情况,这也为“会里”相关部门向经发中心派遣工作任务、分担工作职责找到了正当理据和渠道。再加上经发中心主任在政治身份上是民主党派,无法参与党建工作,不得不采用与“会里”建立联合支部、并将组织关系挂靠机关党委的模式。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将经发中心从体制依赖性直接推向部门依赖性,造成相关部门都热衷在经发中心锁定“代理人”,各部门与联络部关系的深浅和工作上的协同程度,同时决定着经发中心的工作倾向,导致在工作机制上“左摇右摆”、难以稳定。
(三)人员差异较大,以致工作创新难以为继。主要表现在应对具有难度和紧迫性的工作任务时,工作人员存在不同态度和行为倾向。
以筹建“风投联盟”为例,对公务员来说,由于习惯于“发文对接”“视察指导”的企业接触模式,使他们在开展市场公关、招募会员单位、应对企业疑难等方面,往往显得犹豫不决;对有着较多工作经验、较高专业技能的人员来说,对此虽游刃有余,甚至有相当程度的创造性发挥,但对于年轻工作人员,尤其是90后,更多表现为茫然和不知所措。以致于经发中心在面对很多创新性资源时,既不知如何用、不敢大胆用,也由于缺少有效的吸收端口和利用手段,不得不处于“闲置”状况,工作创新便难以为继。
(一)纳入核心工作框架,实现垂直领导模式。作为社会组织,根据相关法规,市总商会在架构上应有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秘书处及监事会等基本机构设置,管理层包括会长、副会长、秘书长等。其中,秘书处属于根据理事会决议,以办公室为载体、开展工作的执行机构。处于市总商会实际工作体制的最核心位置,经发中心完全可以承担秘书处职能。在理顺工作体制同时,通过将经发中心的名称由“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变更为如“上海市总商会经济发展服务中心”,由经发中心主任担任常务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就会在内部形成会长、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常务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的垂直领导模式。
(二)挖掘整合专业资源,推进综合多元发展。体制顺了,流程稳了,才能让经发中心集中精力,将职能落于实处。
资源中最重要的就是人。经发中心作为“上海市民营经济发展联席会议”联络员会议及专题会议的承办单位,已在全市各级党政机构中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联络员机制;作为“风投联盟”主要筹建单位,已落实将近两百家会员单位的招募工作,其中不仅有投资企业、券商、中介代理公司、金融服务机构,还有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并与相关各方就搭建以市场机制运营的专家库达成了一致意见。此外,对“夕阳红”模式也有一定尝试,如通过国家软实力研究中心与诸多退休外交家进行了广泛接触,有利于拓展民间外交资源。
发展民营经济不仅是政府的事。事实上,各级党政机构更多只是充当配角和服务人员,民营企业、创业人士才是主角。经发中心承担了民发委秘书处职能,以市总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为该委员会秘书长,并将隶属于“风投联盟”的“世界孵化器联盟”“世界中小企业联盟”及其它产业机构等一并整合,搭建如“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联盟”进行运维,由常务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为该联盟总部办公室主任。这也为经发中心打造枢纽办公模式、强化咨询活动职能奠定了基础。
职能增加意味着要扩编扩员。经发中心只有15个编制名额,就算滿额使用也无法达到职能增加后的人员和专业要求。市总商会是具备独立法人资质的社会组织,应借其力开辟人员聘用渠道,并归入经发中心用人范畴。包括:一是以同工同酬方式,招聘全职工作人员。二是以提供一定报酬形式,招聘兼职人员及返聘退休人员。三是以挂职形式,接收党政机构、企业人员挂职锻炼。四是以提供岗位实践形式,接收在校学生实习。同时打造多元化的商会志愿者队伍,实现人员招聘使用的多样性,做到人尽其才。由于前两种人员聘用形式需要经费支出,经发中心有必要进一步调整经费管理体制,创新费用支出模式。如改制为差额拨款型单位、并设置专业技术岗位等。这同时也为经发中心打开自筹资金端口,确保取得独立工作成果提供了条件;而提供给学生岗位实践机会,还应与毕业后就业推荐相衔接,这也是当前经济下行情况下,缓解在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当为举措。
(三)科学合理规划职能,创新服务运作方式。经发中心要科学规划服务职能,须立足市工商联与市总商会分工发展的改革框架,重点围绕党和国家赋予上海的核心使命及当前上海发展的主要任务,弄清作为政商智库,在夯实“新型”内涵方面,做过的工作哪些是没有做好的,哪些是值得继续推进的,还有哪些是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以锐意进取的姿态去进一步创新的。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以夯实基层党建统领工作全局。第一,建立总商会分党组,理顺党建体制。作为党委的主要领导形式,党组主要发挥政治领导、思想引导、决策核心、工作示范等重要职能。为突出市总商会作为社会组织的党建特色,应尝试在市工商联党组层面成立总商会分党组,可由市总商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担任党组副书记、分党组书记职务。这也理顺了经发中心的党建体制。第二,夯实机关党委工作,提升人员素质。建设一支政治过硬、开拓进取、敢于担责、并能充分适应市场环境的工作团队,是经发中心创新相关服务项目的重要依托。对此,应立足商会发展规律及经发中心实际,建立市总商会机关党委,在分党组支持下,对工作人员发挥政治引导、业务培训、生活关照等重要作用,并积极参与到为民营企业服务中来。第三,探索区域党建创新,凝聚执政合力。当前,推进区域化党建已成为党夯实执政基础的重要途径。经发中心可以此为抓手:一方面,针对存在挂职、退休返聘等多元化用人情况,确保岗位在哪里,党员组织关系在哪里;另一方面,可对相邻单位采用支部开放式联建、接受委托挂靠等方式,扩大党建网络体系建设。此外,还应有效搭建与党外人士的沟通渠道,尤其是市总商会会长、经发中心主任都为民主党派,更应形成常态化的“党际”工作交流和建议发布机制,作为夯实基层执政合力目标的重要内容。这也是经发中心作为政商智库,承接社会职能、以党建资源整合引领社会资源整合、有效统领工作全局的有益尝试。
二是以强化基础调查确保立足实际。由于参与咨询决策的职能需要,一般意义上的智库调研总带有一定任务性质。如课题服务、撰写专报等。但从实践来看,却普遍存在调研成果官样条框、官话太多、抓不住实质的问题。原因主要在于深入调查工作做得不扎实。对此,可采取以下方式:首先是加大调查力度,确保收集资料生动化。调查是调研的基础,旨在整合和提供充足的实践样本、典型案例和数据资料,并以此作为研究工作的起点。经发中心根据市委一号课题开展的调研工作,就属于典型的个案调查模式。当前,随着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步伐的加快,对人才资源多样性发展的高度关注,进一步推进了产业与人、企业与人在社区维度的融合,并集中展现了民营经济生活最生动的一面。由此,通过由表里及、由浅入深、以近看远、以小见大的方式,对产业社区、企业社区开展综合调查,应处于经发中心的优先位置。其次是创新采编形式,推进内容表达结构化。由于实践的丰富性及生活的多样性,难以完全用官样文章加以表述。需要创新写作形式,推进调查内容的层次性、结体化呈现:一方面,以讲好“创新创业”故事为根基,做好商(协)会风采风貌展示、企业创新模式推广、民营经济热点案例总结等,注重以事喻理、做到事理兼容,这也对经发中心能否编制一张通畅的信息交流网络、采用影音图文等多种方式进行表达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也可搭建宣传平台方式,与中央地方各级媒体紧密合作,及时提供高质量的图文数据产品。尤其针对“五大问题”“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一带一路建设”“自贸区建设”“新型智库建设”等热点议题,确保在图文数据产品方面实现“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有机结合。再次是扎实推进服务,力争产品应用多元化。收集资料的生动化和采编内容的结构化,势必会对推进研究工作奠定扎实基础。事实上,虽然调查结果只是调研工作的基础层面,并未经历研究分析和理论提升,但从当前智库建设的多元化模式来看,一篇好的“创新创业”故事仍具备相当重要的决策咨询作用,可被认为是基础产品,在服务党政决策、企业经营等方面体现咨询价值和市场利用价值。
三是以创新运作模式实现效益最大化。第一,联合搭建“信息枢纽”夯实调查工作。目前,民研会已陆续建立虹口、长宁等区域工委会,并通过成立“中国特色商会研究中心”联系党政系统、社科院系统及高校系统等多方资源,旨在根据区域民营经济的不同特色,搭建交流互动机制。经发中心可通过“市工商联民营经济网络服务平台”“风投中国”网站等与之进行对接,推进以市总商会会长担任主编的“风投中国”审编委员会建设,在各区党政机构、商(协)会及民营企业中编制一条集政企社三个维度、市和城郊两个层面的信息互惠网络,并建立一支具备专业能力的编辑、记者、撰稿人和通讯员工作队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让经发中心成为一个信息枢纽中心,再配之以搭建宣传平台、成果推荐发表等方式,深入搭建内参外宣并重、国际国内兼顾、官方民间联动、中央地方互通、理论实务兼容、线上线下互促的民营经济综合服务平台,不仅使其成为“意见交流的场所、观点争鸣的舞台”,切实对民营企业家发挥思想引领、社会价值导向等重要作用,还可成为“科研创业的指引、先进理念的摇篮”,一方面确保能及时有效的发掘和发现“创新”,另一方面也让服务对象能“听得进、看得懂、说得出、用得上”的创新成果,在各级各领域平台上得到深入推广和应用。第二,共同推进“综合评估”打造高端产品。调查资料要从基础产品提升为高端产品,必须在两个方面接受增值性提升:一方面是面向科研领域,要确保材料样本具备真实性、典型性和代表性,需经历一个排摸对比、意义升华的过程;另一方面是面向市场领域,要确保材料样本具备市场可能性和操作可行性,需经历一个先行先试、进而矫正调适的过程。经发中心要想开展此类服务,可联合民研会以社会组织形式,共同建立如“综合评估事务所”,在“风创中国”编委会领导下,依靠民委会和联盟中的专家资源,打造科学评估指标体系,这也为经发中心与民研会开展深入合作奠定了实体基础。此外,对于“先行先试”,仍可利用相关资源,成立如“仿真实验室”,及时采集和评估数据,这也是创新“市工商联民营经济运行监测机制”,确保产生前瞻性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深入建设“实体机构”实现平台运作。从创新经发中心实务活动来讲,无论是作为民发委秘书处,还是作为联盟总部办公室,面对的都是松散型组织。这需要经发中心进一步建设实体机构,从而将松散凝聚、将职能激活、将活动做实。这也是由“窗口”单位的功能决定的。
对此,可联合民发委和联盟内的企业机构,同样以社会组织形式,共建如“商务咨询服务社”和“创新就业基金会”等机构,尝试企业化运作模式,开展政策宣讲、业务培训、法律咨询、助困助學、家庭关照、就业推荐、代办申请、备案管理、项目扶植、展览展示、财税指导、专利(品牌)代理、数据支持、技术安全、发展规划、军民融合等服务。尤其是当前市工商联存在部分项目内容僵化的情况,通过对接评估、委托授权,协调商业资源共同建设,打造市场化服务品牌。
未来,随着新型政商智库建设的不断深入,作为一个政商合力搭建的新型智库平台,也势必能以提供岗位实践的方式,打造人才增能项目,服务于党政体制内人才与市场型人才的彼此增能与互认,这应是经发中心实现新型政商人才实践基地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本文为中国特色商会研究中心重大专项课题“中国商会制度完善与制度理论研究”子课题“商会转型发展视角下新型政商智库建设”阶段性成果。课题牵头人为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总商会会长王志雄博士。
作者系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经济发展服务中心政策研究员
责任编辑:卞吉赋